10月Nature杂志不得不看的重磅级亮点研讨 |
![]() |
工夫老是促易逝,转眼间10月份行将停止,期近将过来的10月里,Nature杂志又有哪些亮点研讨值得进修呢?小编对相干文章停止了整顿,与年夜家一路进修!
图片起源:Nature, 2020, doi:10.1038/s41586-020-2818-3
【1】
doi:10.1038/s41586-020-2818-3
在一项新的研讨中,德国马克斯-普朗克退化人类学研讨所的Hugo Zeberg和Svante Paabo研讨了一组与沾染冠状病毒SARS-CoV-2的患者住院和呼吸衰竭的风险较高有关的基因,发明一些人从尼安德特人祖先(Neanderthal ancestor)那边的基因能够会添加他们罹患重症COVID-19的能够性,相干研讨成果揭橥在Nature期刊上。
这两名研讨人员肯定这些基因属于一个基因组合,或许说单倍型(haplotype),很能够来自尼安德特人。这种单倍型在欧洲约有16%的生齿和南亚一半的生齿中发明,而在非洲和东亚则不存在。尼安德特人(Homo neanderthalensis),简称尼人,也被译为尼安德塔人,常作为人类退化史两头阶段的代表性居群的通称,因其化石发明于德国尼安德特山谷而得名。尼安德特人是古代欧洲人祖先的远亲,从12万年前开端,他们统治着全部欧洲、亚洲西部以及非洲北部,但在两万四千年前,这些前人类却消逝了。已知古代人类和尼安德特人在汗青上的分歧时代停止过杂交,从而招致了基因交流。
【2】
doi:10.1038/s41586-020-2744-4
长链染色体DNA分子的准确折叠关于细胞功效的正常发扬十分主要,近日,一篇揭橥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研讨申报中,来自奥天时迷信院分子生物技巧研讨所等机构的迷信家们经过研讨开辟了一种创始性的办法来绘制复制DNA分子之间的接触点,相干研讨成果说明了基因组在人类细胞核中停止折叠的分子机制。细胞十分小,每个细胞的直径仅有微米级别,但是,编码基因组的染色体DNA分子的全体长度却接近2米长,为了顺应细胞,染色体DNA会被折叠好多次;DNA不只仅是随机地挤进细胞核的,而是会折叠成为一种特别、高度调控的构造,染色体DNA的空间组织架构会调理分歧部门之间的拓扑构造的互相感化,从而支撑基因组在分歧细胞世代的恰当表达、保持和运输等。
DNA的断裂(能够是自觉的或是因放射、化学毁伤所招致的)会发生严重的结果,由于其会增进DNA渐变最终诱发癌症,但并非每个DNA的毁坏都邑发生灾害性的结果,由于细胞在修复毁伤方面也拥有首创性的手腕和办法。个中一个次要的DNA修复通路触及从复制的姐妹染色单体上拷贝受损DNA的缺掉信息,但要想做到这一点,姐妹染色单体的两个DNA分子须要在完整雷同的基因组地位彼此接近,但是,这两个DNA分子是若何被彼此组织起来用以支撑主要的修复环节的,今朝研讨人员并不清晰。
【3】
doi:10.1038/s41586-020-2814-7
人们须要一种无效的疫苗来阻拦SARS-CoV-2年夜风行的舒展。比来,来自美国公司的研讨人员报道了一项正在停止的抚慰剂对比、不雅察者单盲(observer-blinded)的1/2期2019年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苗(称为BNT162b1)临床实验的平安性、耐受性和抗体反响数据,该临床实验触及45名年纪在18岁至55岁之间的安康成年人。个中的一半人被随机选择打针低、中、高剂量的BNT162b1,而另一半人打针 “假疫苗”抚慰剂。它的临床成果标明这种候选疫苗在介入者中惹起了弱小的免疫反响,并且剂量越年夜,免疫反响越强。打针第二剂“增强”疫苗也会加强免疫零碎的反响。现实上,在打针这种候选疫苗的介入者中,SARS-CoV-2中和抗体的程度比那些从 SARS-CoV-2沾染中恢复过去的患者高1.9 至 4.6 倍。不外,这些研讨人员强调还需展开III期---在更年夜的人群中测试这种候选疫苗---来验证这种候选疫苗的平安性、它所惹起的维护感化的强度和继续工夫。
BNT162b1是一种脂质颗粒(lipid nanoparticle, LNP)配制的经由核苷酸润饰的信使RNA(mRNA),这种mRNA编码SARS-CoV-2刺突卵白(S卵白)的受体联合构造域(RBD)。在一项新的研讨中,这些研讨人员在18~55岁的安康成年人中展开了第二项非随机的开放标签的BNT162b1疫苗1/2期,评价了这些介入者接种BNT162b1疫苗后的抗体反响和T细胞反响,相干研讨成果揭橥在Nature期刊上。
【4】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医药推销回款减速度:企业资金周转按下快进键 (2025-07-11)
- 《自然》:减重影响真的很大!科学家分析近20万细胞,发现减重可逆转肥胖导致的细胞衰老,但促炎巨噬细胞持续存在,或为反弹原因 (2025-07-11)
- Nature头条:尼安德特人比我们想象的更聪明,比人类早10万年掌握“炼油”技术 (2025-07-11)
- 医保钱包开明地域再扩容,快来看看有您的他乡吗 (2025-07-10)
- STTT:上海九院李青峰/谢峰团队揭示巨痣/兽皮病致病新机制,并提出治疗新策略 (2025-07-10)
- Science重磅发现:人类成年后乃至老年时,大脑海马体中仍在持续产生新的神经元,有助于记忆和学习 (2025-07-10)
- 体脂率多少的男/女性最具吸引力?三项科学研究揭露“完美身材”:男性体脂率13-14%+肩腰比1.57;女性完美身材则更为严格 (2025-07-10)
- STTT:中科院/南开团队发现,膜蛋白TfR1可入核“劫持”p53,增强癌细胞DNA损伤修复功能,对抗化疗 (2025-07-10)
- Nat Commun:大脑“幕后操控者”现身!科学家揭秘纹状体星形胶质细胞如何影响机体肥胖与代谢? (2025-07-09)
- Gut:四川大学团队发现肠癌“催肥肝脏”,为后续肝转移作铺垫的关键机制 (2025-07-09)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