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A授予默克口服抗病毒药物molnupiravir紧急使用授权(EUA):治疗高风险轻度至中度COVID |
![]() |
2021年12月26日/Bion/-默克公司和Ridgeback生物治疗公司近日联合宣布,美国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授予口服抗病毒药物Molnipiravir (MK-4482/Eid-2801)紧急使用授权(EUA)。用于治疗:(1)新型冠状病毒病毒直接阳性结果的轻中度新冠肺炎患者和发展为严重新冠肺炎病的高风险患者(包括住院或死亡);(2)直接SARS-CoV病毒检测结果为阳性,且授权的新冠肺炎治疗方案无法获得或临床不适用的轻中度新冠肺炎患者。
在药物治疗方面,应在确诊新冠肺炎后尽快给予molnupiravir,并在症状出现后5天内给予。推荐剂量为800mg(4粒200mg胶囊),可连续5天每12小时口服一次,有无食物均可。完成5天的疗程对最大限度消灭病毒、减少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非常重要。
需要指出的是,molnupiravir不建议孕妇使用。根据动物繁殖研究的结果,当给予怀孕的动物时,molnupiravir可能会对胎儿造成伤害。
这个EUA是基于第三阶段移出的结果。该试验在患有轻度至中度新冠肺炎的成年患者中进行,这些患者有发展为严重新冠肺炎和/或住院的风险,并评估了molnupiravir(每天两次,每次800毫克)的疗效和安全性。该组中的这些患者未接种疫苗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经实验室检测确认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在症状出现后5天内随机分组,且至少有一个风险因素与不良疾病结果(如心脏病)相关。
对所有随机患者(n=1433)的分析显示,与安慰剂相比,Molupiravir降低了住院或死亡的风险:安慰剂组9.7%(n=68/699)的患者住院或死亡,Molupiravir治疗组6.8%(n=48/709),绝对风险降低3.0% (95%)。安慰剂组有9例死亡,molnupiravir治疗组有1例死亡。
通过对762例患者的中期分析,确定了主要疗效。在中期分析中,到第29天,与安慰剂相比,Molupiravir治疗显著降低了50%的住院或死亡风险:安慰剂组14.1%(n=53/377)的患者住院或死亡,Molupiravir治疗组7.3%(n=28/385),绝对风险降低6.8% (95%)。p=0.0024).
在这项研究中,最常见的Molnipiravir病例(发病率1%)为腹泻(molnupiravir 2% vs安慰剂2%)、恶心(Molnipiravir 1% vs安慰剂1%)、恶心(Molnipiravir 1% vs安慰剂1%)和头晕(Molnipiravir 1% vs安慰剂1%)。在molnupiravir治疗组中,因不良事件而停止治疗的患者较少(1%对3%),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也较低(7%对10%)。最严重的不良事件是新冠肺炎。
Molnupiravir化学结构式(图片来源:scinexx.de)
Molnupiravir是一种口服给药的强效核糖核苷酸类似物,可抑制许多RNA病毒的复制,包括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新型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已经证明Molnupiravir在新型冠状病毒的几个临床前模型中具有活性,包括预防、治疗和预防传播,并且在SARS-CoV-1和MERS的临床前模型中也显示出活性。
今年11月,molnupiravir被英国药品管理局(MHRA)批准用于治疗轻度至中度新冠肺炎成人患者,这些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检测呈阳性,并且至少有一种严重疾病的风险因素。在英国,molnupiravir的拟议商标是Lagevrio。值得一提的是,molnupiravir是第一个被批准用于治疗新冠肺炎的口服抗病毒药物。
MOVe-OUT(MK-4482-002;NCT04575597)是一项全球2/3期、随机、安慰剂对照、双盲、多位点研究。入组受试者为非住院成年患者(年龄18岁),经实验室检测确认为轻度至中度新冠肺炎,未接种过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至少有一个与不良疾病结局相关的危险因素,且在随机分组前5天内出现症状。
试验的第三阶段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比例为1,333,601,每天两次,口服molnupiravir(800mg)或安慰剂,持续5天。主要疗效目标是通过随机分组时至第29天住院和/或死亡的患者百分比来评估molnupiravir和安慰剂的疗效。
在这项试验中,疾病预后不良的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肥胖、老年(>;60岁),还有心脏病。在中期分析中,Delta、Gamma和Mu变异体占测序基线病毒变异体的近80%。拉丁美洲、欧洲和非洲分别占研究人口的56%、23%和15%。(100yiyao.com 100医疗网)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J Hematol Oncol:突破T细胞白血病治疗瓶颈——双靶点CAR-T细胞有望带来新希望 (2025-07-09)
- 《自然·医学》:世卫组织最新预警!全球08-17年出生的人,或有1560万会患胃癌,76%归因与幽门螺杆菌感染,2/3发生在亚洲 (2025-07-09)
- 精鼎医药宣布两位 FDA 权威专家加入我司咨询团队,进一步增强监管事务、医学及 AI 领域专业实力 (2025-07-08)
- Mater Today Bio:干细胞球联手纳米颗粒水凝胶精准改善糖尿病创面环境,加速伤口愈合新突破 (2025-07-08)
- J Anim Sci Biotechnol研究揭秘美味密码:益生菌联手重塑肠道菌群,经肠-肌轴提升猪肉鲜味与品质 (2025-07-08)
- Science:告别序列依赖,为你的染色体“扫码”——每条染色体竟自带独一无二的“条形码 (2025-07-07)
- 《自然》子刊:刷新认知!哈佛团队发现,乙肝病毒自身或不致肝癌,但会增强致癌物的作用 (2025-07-07)
- 《科学》子刊:科学家揭示帕金森病中不同的发病轨迹,或为定义亚型和治疗靶点提供新见解! (2025-07-07)
- 《细胞》破解常见痴呆的治疗难题!“老药新用”有望恢复大脑功能 (2025-07-07)
- 华人学者本周发表4篇Cell论文:高度血管化的肺/肠道类器官;修复血管性痴呆;自身免疫病新疗法;同义突变调控性状 (2025-07-07)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