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政策法规 > 分子细胞:体外环状RNA合成免疫原性机制的发现

分子细胞:体外环状RNA合成免疫原性机制的发现

资料来源: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2021年12月-29 08:17

分子细胞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陈玲玲课题组对环状RNA的最新研究进展,标题为免疫最小化的RNA圈作为潜在的PKR抑制剂。通过比较体外不同方法合成的环状RNA的特性

分子细胞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研究所)研究员陈玲玲研究组对环状RNA的最新研究进展,标题为作为潜在pkr抑制剂的免疫最小化RNA圈。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体外不同方式合成的环状RNA的特性,阐明了体外合成环状RNA的免疫原性问题和分子机制,发现无免疫原性、双链结构的环状RNA能有效抑制天然免疫因子PKR的激活,揭示了体外合成环状RNA治疗PKR异常激活相关疾病的应用潜力。该工作为进一步研究环状RNA在自然免疫中的作用和机制奠定了基础,为环状RNA干预和治疗炎症性疾病提供了新的途径。

大部分环状RNA来自外显子的反向剪接,通过共价键形成闭环结构。研究发现,这类分子具有独特的生成和加工过程,不同于线性RNA的折叠构象,稳定性高。这些特性使得环状RNA在基因表达调控中具有重要功能,包括参与信号转导、细胞增殖、自然免疫调节等。(详见Review Chen,Nat Rev Mol Cell Biol 2020),并具有独特的应用潜力,如环状RNA可通过双链区抑制的异常磷酸化(Liu等,Cell 2019)。可用作功能蛋白表达的翻译(Wesselhoeft等人,Nat Commun 2018;Cell 2019)等。

研究环状RNA体外合成的潜在应用,需要关注两个重要问题,一是如何提高环状RNA体外合成的效率,二是合成的环状RNA是否具有免疫原性。一方面,有研究指出,体外合成的环状RNA可被天然免疫受体RIG-I识别,进而引起细胞内天然免疫反应(Chen等,Molcell 2017mol Cell 2019);另一方面,有研究者认为体外合成的环状RNA不具有免疫原性(Wesselhoeft等,Mol Cell 2019),并指出细胞内免疫反应是由环状RNA中微量线性RNA的污染引起的。为了澄清上述问题,陈玲玲研究组首先比较了体外不同方法合成的环状RNA的效率和免疫原性。目前已知的体外合成环状RNA的方法主要有两种:T4 RNA连接酶催化的直接分子内连接成环,以及基于I型内含子核酶的自剪接成环。实验结果表明,T4 RNA连接酶合成的环状RNA,包括可作为核酸适体的环状RNA和可翻译的环状RNA,不会在细胞内引起自然免疫反应,但T4噬菌体和Anabeana两种不同的I型内含子自剪接形成的环状RNA,可以在细胞内引起自然免疫反应。进一步对比分析不同环化方法合成的环状RNA的序列和二级结构发现,基于T4 RNA连接酶合成的环状RNA仅引入1 ~ 3个外源核苷酸,而两个I型内含子在体外自剪接形成的环状RNA将分别引入74或186个外源核苷酸。研究人员利用改进的circSHAPE-MaP技术(Liu等,Cell 2019)进一步分析了不同途径合成的环状RNA的二级结构,发现这些外源序列的引入会改变靶环状RNA的折叠构象,比如与环状RNA的内部序列配对,或者外源序列本身形成稳定的双链结构。研究表明,型内含子从剪接到环中引入的外源序列可能是t

本网站标注“来源:百医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音视频资料均属于百医网网站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承担责任。获得书面授权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百医网”。其他来源的文章均为转载。本网站所有转载都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转载不代表本网站的立场。不想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以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

87%的用户在随时阅读、评论、分享百医网APP。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