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年终盘点:中国科学家重量级研究成果解读 |
![]() |
【7】
doi:10.1038/s 14586-021-03431-4 doi:10.1038/s 14586-020-2577-1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香港大学、桑福德-伯恩汉姆-普里伯斯医学发现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美国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WHO)基本药物目录的抗麻风病药物clofazimine,对新型冠状病毒-2表现出很强的抗病毒活性,可以预防与严重新冠肺炎相关的过度炎症反应。基于这些发现,评估氯法齐明作为新冠肺炎家庭治疗的二期临床试验可能会立即开始。相关研究成果于2021年3月16日在线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钱德说,“氯法齐明是治疗新冠肺炎的理想候选药物。它安全、经济、易于制作,以片剂的形式服用,可以在世界各地使用。我们希望在二期临床试验中尽快对新冠肺炎阳性但未住院的患者进行氯法齐明检测。由于这些人目前没有门诊治疗,clofazimine可能有助于减少这种疾病的影响,这在现在尤其重要,因为我们已经看到了这种病毒新变种的出现,目前的疫苗似乎对他们无效。”
法齐敏最初通过筛选世界上已知最大的药物集合之一来确定其防止新型冠状病毒复制的能力。这些研究人员此前在《自然》杂志上报道,氯法齐明是21种体外或实验室培养皿中有效的药物之一,其浓度最有可能在患者体内安全达到(Nature,2020,DOI:10.1038/s 14586-020-2577-1)。在这项研究中,这些研究人员在感染了新冠肺炎动物模型新型冠状病毒的仓鼠身上测试了氯法齐明。他们发现氯法齐明降低了肺部的病毒载量,包括在感染前对健康动物进行预防性给药。这种药物还减少了肺损伤,防止了“细胞因子风暴”,这是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强烈炎症反应,可能是致命的。
肝脏ILC1在成年后原位发育。
图片:science,2021,doi :10.1126/science . ABA 4177。
【8】
doi:10.1126/science.aba4177
在哺乳动物的发育过程中,造血的主要部分会发生变化。长期以来,骨髓造血被认为是成年期成熟血细胞的主要来源。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发生其他成人器官的髓外造血,当骨髓功能不全时,髓外造血的贡献尤为重要。尤其是成人肝脏环境仍与造血相容,含有少量具有长期造血重建能力的造血干细胞(HSC)。
导致组织常驻淋巴细胞(包括肝脏1型先天淋巴细胞(ILC1))发育的途径仍不清楚。成年小鼠肝脏ILC包括CD49a-CD49b常规自然杀伤(cNK)细胞和CD49a-CD49b-ILC 1。鉴于CD49a、CD49b-ILC1在肝脏中的组织驻留状态以及接受骨髓移植的小鼠中CD49a、CD49b-ILC1重组受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探索了肝脏ILC1在成年后能否从局部造血祖细胞发育而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2021年3月26日的《科学》杂志上。
以往的研究表明,胎肝HSC富含表达Mac-1和Sca-1的谱系(Lin)阴性细胞群。这些作者发现成年小鼠的肝脏也含有来自胎儿肝脏的Lin-Sca-1 Mac-1 (LSM)HSC。对小鼠的分析表明,成人肝脏中的LSM HSC细胞是严格的稳定状态的组织驻留细胞。从成年小鼠肝脏中纯化的LSM HSC细胞通过门静脉注射转移到亚致死辐射照射的免疫低下小鼠体内,可产生多种造血谱系,但在受体肝脏中优先分化为ILC1细胞而不是cNK细胞。单细胞RNA测序分析显示,LSM HSC细胞代表了多种细胞亚群的复杂群体,发现Lin-cd122d49a细胞是LSM HSC细胞下游的异质性前体细胞,其分化潜能仅限于肝脏ILC1细胞而非cNK细胞。
【9】
doi:10.1016/j.cell.2021.03.020
一个物种的细胞在另一个物种的有机体中生长的能力为科学家提供了一个强大的研究和医学工具。这种方法可以促进我们对人类早期发育、疾病发生和进展以及衰老的认识。为药物评价提供创新平台;解决对可移植器官的迫切需求。然而,开发这样一个工具一直是一个艰巨的挑战。在一项新的研究中,中国昆明理工大学和美国沙克生物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通过展示一种将人类细胞整合到动物组织中的新方法,朝着这个目标迈出了一步。这为了解一系列疾病,解决供体器官严重短缺奠定了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2021年4月15日的《细胞》杂志上。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的估计,每年进行13万例器官移植,仅占需求的10%,可用器官的短缺加剧了这一需求。由于猪器官的大小、生理和解剖与人类相似,科学家希望在猪组织中生长人类细胞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此前,在2017年的研究中,沙克生物研究中心的科学家报告了他们的突破性研究工作:他们将人类皮肤细胞重新编程为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然后将iPS细胞暴露于某种分子混合物中,从而将其转化为具有扩展潜能的扩展多能干细胞(EPS),生成的EPS细胞可以产生更多类型的组织;他们在早期将EPS细胞整合到猪组织中,标志着用大动物生产可移植人体器官的第一步(Cell,2017,DOI:10.1016/j . Cell . 2016 . 12 . 036;Cell,2017,doi:10.1016/j.cell.2017.02.005).然而,人类细胞的贡献相当低,这可能是由于两个物种之间的进化距离很大(9000万年)。因此,在这项新的研究中,这些作者开始研究一个更密切相关的物种——食蟹猴的嵌合体。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民泰医药全面升级:2025年搬迁新址,打造中药智能化生产新标杆 (2025-07-11)
- 第一次为爱鼓掌要做好准备!快男备好爱廷玖盐酸达泊西汀 (2025-07-11)
- 《Science》刊发上海六院与复旦大学脑科学转化研究院联合成果:揭示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致死性遗传性脑白质病的有效性及其核心机制 (2025-07-11)
- 青海首批外乡产3D打印医疗东西获批上市 (2025-07-11)
- 全国药品运营监管任务会暨“清源”行为推动会召开 (2025-07-11)
- 软骨发育不全等86个常见病病种诊疗指南宣布 (2025-07-11)
- 700亿美元并购风暴,制药巨头狂砸CNS赛道的背后 (2025-07-11)
- 乳酸菌竟是心梗救治的隐形卫士?BMC Med研究揭秘:通过多重机制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2025-07-11)
- 中国科学院发表最新Cell论文 (2025-07-11)
- 《自然》:“扭断”Tau纤维!UCLA团队发明可自组装短肽,与Tau纤维结合后会释放结构应力,让Tau纤维断裂成无毒碎片 (2025-07-11)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