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政策法规 > 洗脑神曲为什么会上纲上线?因为你在耳朵里种了“耳虫”!

洗脑神曲为什么会上纲上线?因为你在耳朵里种了“耳虫”!

来源:学术头条2022-01-19 08:23

柏拉图曾经说过,我会教孩子们音乐、物理和哲学。而音乐是最重要的,因为音乐和所有的艺术一样,是学习的关键。的确,音乐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忙碌的工作之后,音乐让我们减压放松。然而,我们有时会遇到另一种情况。夜深人静或者专心在键盘上打字的时候,突然有一种旋律和节奏在脑海中回荡,根本停不下来,甚至会让你不自觉地哼唱出来,令人不安。

柏拉图曾经说过,我会教孩子们音乐、物理和哲学。而音乐是最重要的,因为音乐和所有的艺术一样,是学习的关键。

的确,音乐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忙碌的工作之后,音乐让我们减压放松。然而,我们有时会遇到另一种情况。夜深人静或者专心在键盘上打字的时候,突然有一种旋律和节奏在脑海中回荡,根本停不下来,甚至会让你不自觉地哼唱出来,令人不安。

比如“雪花飘飘,北风飒飒”。

你能用正常的声调发这个句子吗?还是你满脑子都是费玉清的经典唱功?

同样的旋律在大脑中循环播放这一现象背后是什么神秘力量?

“耳虫”是什么样的“虫”?

一直以来,医学专家也很好奇这种现象是如何产生的。

斯坦利科布医学院精神病学教授大卫西尔伯斯韦格做过相关研究。他发表了一篇关于音乐对神经生物学影响的论文,并研究了为什么某些旋律会在我们的大脑中响起。

在医学领域,有一种独特的说法——“耳虫”,就是一首歌或其他音乐作品的某个片段不由自主地在大脑中反复出现,不受大脑控制。

因为它就像一只虫子,在耳朵里安家,时不时就出来。

“耳虫”一词来源于德语Ohrwurm,意为认知痒,即大脑会不自觉地“挠”它。

它是由精神病学家科尼利厄斯埃克特在1979年创作的。本质上是一段圆形的音乐,一般20秒左右长,自动进入我们的意识,反复播放。

根据美国心理协会的研究,有一些特定的特征使得歌曲更容易成为耳虫。耳虫歌通常节奏鲜明,旋律容易记住。当然,有些耳虫有不寻常的音程或重复,这使它们在其他歌曲中脱颖而出。比如音乐有重复的段落,有些音符比较长,音符之间的间隔比较小。

此外,能够引起一定情绪波动的歌曲或者与特定记忆相关的歌曲,往往会萦绕在我们的脑海中,成为耳虫。

与其他歌曲相比,耳虫歌曲在电台的播放频率更高,通常在排行榜上名列前茅。随着近年来短平台的快速发展,这些平台也成为了耳虫歌曲泛滥的地方。

“耳虫”是怎么产生的?

在与耳虫相关的研究中,医学家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观察大脑结构,取得了一些新发现。

大脑颞叶的听觉皮层参与音乐感知,该皮层与颞叶深部区域(如海马或海马旁回)的联系在记忆编码和提取中起着重要作用。比如我们大脑中某样东西形成记忆的过程就像一个记忆垫,然后保持一定的时间,大脑中的音乐循环也是如此。

所以大脑中有一个支持音乐、记忆、注意力等功能的网络,一些东西和工作记忆都保存在大脑中。

它们与大脑中的情绪区域有一定的联系,比如杏仁核和腹侧纹状体或伏隔核,杏仁核与显著情绪和负面情绪有关,腹侧纹状体或伏隔核与积极情绪和奖励有关。这些都是与耳虫有关的元素。

如果大脑中涉及这些区域的连接被“卡住”,就会导致音乐记忆自动播放。一些研究表明,有工作记忆困难的人,比如注意力缺陷障碍的人,可能会少经历耳虫,而有强迫症的人,如果大脑中存在这些音乐周期,可能更容易出现耳虫。

根据James Kellaris的研究,98%的人都经历过耳虫。女性和男性一样经常经历这种现象,但对女性来说,耳虫持续时间更长,更容易激怒她们。Kellaris的统计数据显示,歌词中有耳虫的歌曲可能占73.7%,而器乐可能只占7.7%。

如何摆脱“耳虫”?

如果你想摆脱耳虫,你可以试着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比如做点别的事情。

因为,其他活动将需要使用大脑的某些区域、电路和功能来赶走耳虫。

也建议耳虫自然来自然去,尽量不要太专注。或者放其他的音乐,用其他的音乐赶走脑海里的东西。

华盛顿西部大学的科学家发现,难度适中的任务(如填字游戏、数独游戏或阅读小说)是阻止“耳虫”和减少其复发的有效方法。

雷丁大学心理与临床语言科学学院2015年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嚼口香糖还有助于屏蔽听觉短时记忆或“工作”记忆中的潜意识循环成分,这些成分与听觉和音乐图像的生成和操纵有关。

现在各种互联网都有丰富的多媒体效果,很多人每天都要听几个小时的音乐,尤其是睡前。美国贝勒大学睡眠科学家迈克尔斯卡林博士也专门研究了听音乐是否会影响睡眠。

在一项研究中,他选择了199名经常听音乐的人作为样本,平均年龄为35.9岁。据报道,他们晚上经常有耳虫,所以睡眠质量很差。在另一项研究中,样本量为50,平均年龄为21.2岁。研究人员随机分配每个参与者在睡前听抒情或纯器乐,发现晚上听纯音乐时“耳虫”的发生率更高。

在这两项研究中,当你醒来时会出现耳虫,这表明睡眠中的大脑会继续处理音乐旋律。

第三项研究表明,额叶慢振荡活动明显增加,这是睡眠依赖的记忆巩固的标志,这也验证了前两组研究。因此,某些类型的音乐可以通过诱发长期的耳虫来干扰夜间睡眠,这将通过自发的记忆再激活过程来延续。

研究人员发现,经历耳虫效应的人更难入睡,晚上醒来的次数更多,在浅睡眠阶段的时间也更多。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