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理学:第一个高抗黑条矮缩病水稻材料的鉴定和第一个抗性基因的克隆 |
![]() |
来源:水稻研究所2022-01-24 08:38
近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员为第一通讯作者,副研究员赵为联合通讯作者,博士为并列第一作者(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王博士为第一作者,研究员和研究员为联合通讯作者)撰写的论文《一种天冬氨酸蛋白47引起数量隐性抗性》
近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员为第一通讯员,副研究员赵为联合通讯员。周濂博士为并列第一作者(江苏省农科院王博士为第一作者,研究员与研究员为通讯合著者),“一种天冬氨酸蛋白酶47引起水稻黑条矮缩病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数量隐性抗性”发表于Top植物科学杂志《新生理学杂志》(https://doi.org/10.1111/NPH.17961,10月15日,中国科学院TOP期刊)。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的稳产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黑条矮缩病是一种毁灭性的水稻病毒病,因其危害性大、防治难度大而被称为水稻的“毒瘤”,特别是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被农业农村部列为水稻两种A级农作物病虫害中唯一的病毒病(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9/17/content _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稳定、高抗源, 水稻黑条矮缩病的育种一直未能取得突破,由于抗性基因克隆不成功,其抗性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
为克服这一难题,广东省农科院、江苏省农科院、国际水稻研究所组成国际合作研究团队,共同探索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抗性来源,并对抗性基因进行鉴定,取得突破性进展:通过对来自59个国家的500多个水稻品种种质进行病区自然鉴定、温室人工接种鉴定、病毒积累检测和抗虫性试验,成功鉴定出对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最强的W44(来自印度)(图1);通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基因表达差异和序列差异分析、基因功能注释和转基因验证,证实天冬氨酸蛋白酶基因OsAP47是主QTL qRBSDV6-1的功能基因(图2和图3),也是国际上第一个同时克隆和功能验证的水稻黑条矮缩病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基因(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进一步对前期团队测序的500余份供试种质和3000份水稻样品进行比较基因组分析发现,OsAP47的抗病单倍型在粳稻中较为罕见(图4),首次从分子水平解释了粳稻的易感性,提出籼粳杂交和基因编辑是解决粳稻易感性的有效途径。本研究筛选鉴定的稳定、高抗源和成功克隆的抗性基因为水稻抗病育种的广泛开展和抗病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铺平了道路,是水稻黑条矮缩病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治研究的重大突破。(100yiyao.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标注“来源:百医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音视频资料均属于百医网网站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承担责任。获得书面授权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百医网”。其他来源的文章均为转载。本网站所有转载都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转载不代表本网站的立场。不想被重新报道的媒体或个人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民泰医药全面升级:2025年搬迁新址,打造中药智能化生产新标杆 (2025-07-11)
- 第一次为爱鼓掌要做好准备!快男备好爱廷玖盐酸达泊西汀 (2025-07-11)
- 《Science》刊发上海六院与复旦大学脑科学转化研究院联合成果:揭示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致死性遗传性脑白质病的有效性及其核心机制 (2025-07-11)
- 青海首批外乡产3D打印医疗东西获批上市 (2025-07-11)
- 全国药品运营监管任务会暨“清源”行为推动会召开 (2025-07-11)
- 软骨发育不全等86个常见病病种诊疗指南宣布 (2025-07-11)
- 700亿美元并购风暴,制药巨头狂砸CNS赛道的背后 (2025-07-11)
- 乳酸菌竟是心梗救治的隐形卫士?BMC Med研究揭秘:通过多重机制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2025-07-11)
- 中国科学院发表最新Cell论文 (2025-07-11)
- 《自然》:“扭断”Tau纤维!UCLA团队发明可自组装短肽,与Tau纤维结合后会释放结构应力,让Tau纤维断裂成无毒碎片 (2025-07-11)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