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讨价还价”是个热门话题 代表们围绕药品集中收缴献计献策 |
![]() |
“灵魂讨价还价”的视频引发热议。多位代表委员围绕药品收缴建言献策。
如何探索更科学的药品报价机制
去年12月,医保谈判代表与药企代表“灵魂讨价还价”的视频一度引起热议。随着越来越多的药品进入集中集采,价格大幅下降,很多患者用上了“救命药”,看到了生命的希望。
今年2月,第七批国家药品集中招标正式启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中国将继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进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加强罕见病用药保障。多位代表委员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就集中收药、罕见病用药等提出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葛明华
建议政府进一步扩大集采品种范围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人民医院院长葛明华认为,药品集中招标能让患者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也能让医院和医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提高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上。他认为,集中采购还可以迫使企业更加专注于提高产品质量,以应对竞争。他建议政府进一步扩大征集品种范围,积极支持企业创新,尤其是原创性研究。
葛明华作为浙江省人民医院院长,直接接触药品集中招标,对此他非常赞同。葛明华认为,药品集中招标后医院的一个显著变化是,医院更容易管理医疗行为和医疗质量,药物滥用问题将进一步减少,医生对治疗标准和指南的依从性更强,治疗更加规范,从而进一步减轻患者负担。
目前纳入集中采集的多种药品都是针对基本医疗需求的。葛明华认为,任何工作都需要一步一步来。“采集常见病,可以让更多人受益,满足政策的基本需求”。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高价药的集中采集也开始了,肯定会惠及越来越多的人,辐射区域也更广”。
有人担心,药价下降后,厂家会不会偷工减料,导致药品质量得不到保障?葛明华认为,药品集中招标后,药品价格下降会导致单个药品或单盒药品利润空间变小,但药品集中招标可以以量补利。同时,集中采购不仅注重价格,也注重质量。集中采购后,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企业将更加专注于提高质量。为了保证药品的有序供应,他还建议政府和企业之间建立更多的沟通机制,探索更科学的报价机制。葛明华特别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监管。“药品是用来治病救人的,质量很关键,容不得半点马虎。”
如何布局下一步的收药?葛明华建议,未来药企应强化创新发展意识,加大科研投入,充分利用病原体优势,积极开展国内乃至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加快新产品应用。政府部门和医疗机构需要进一步支持民族品牌建设,加强与企业的良性互动,为更多的中国药企和中国药品引领国际社会共同努力。
全国政协委员马进
建议对常规药品集采进行抽检
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上海市委员会专职副主席马进在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药品集中招标制度可以挤出价格水分,推动医疗、医药、医保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马进说,对于制药公司来说
对于集中采购后可能出现的问题,马进认为,第一,部分企业可能因为产能跟不上而缺货。为了增加产能,中标后,为了保证产量,药厂可能会通过收购兼并其他企业来帮助其生产,这就涉及到质量监管,投标前后质量不能有任何差异。“我在今年的提案中也提到,对常规集中采集要进行抽检,保证药品质量。”
第二,医生的诊疗习惯可能会改变。有好的变化,也有不好的地方。避免过度治疗是积极的,但医生会选择不纳入集中收集的更昂贵的替代疗法吗?这就需要进一步完善监管,而不是“按下葫芦浮起瓢”。
第三,集中采购要求保证用量。目前要求按照公立医疗机构年度药品消费总量的60%至70%估算采购总量。由于疾病的复杂性,有些患者确实需要使用非采集药采集,因此应针对不同的企业做出不同的规定,以解决普遍性和特异性之间的矛盾。
最后,药品集中采购是为了减轻患者的用药负担,同时保证患者的健康也得到了改善,这需要长期的跟踪研究。这种药采集后对患者身体有什么影响?这项工作应该进一步完善政策。
在罕见病用药方面,马进认为,“孤儿药”问题不能单靠政府和医保解决,应该借助社会力量,通过多渠道筹资解决罕见病患者用药贵的困境。“可设立罕见病患者孤儿药基金,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医院
全国政协委员方来英
“吸毒对普通人来说绝对是好事。”在谈到药品集中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方来英对这一制度赞不绝口。他认为,药品集中招标除了降低药价,还能促进医药企业专业化发展,带动企业创新,有助于提高医保支付能力。
从采集药品的使用来看,方来英认为,这也可以促使医生更多地使用这些产品。“采集的药品很多属于临床一线药品,有助于促进医院科学用药”。从医保基金的角度来说,药价下降实际上提高了医保的支付能力。方盈举了一个例子:“比如原来100元只能支付两盒,药品调价后,100元可以支付三四盒。同时,节省下来的资金可以逐步覆盖更多的药品。”
药品价格下降后,药品质量如何得到有效保障?对于这个问题,方来英表示,药品监管部门的存在会起到这个作用,药品不符合国家标准是不能上市销售的。当然,“十指不一样大”,即使通过了一致性评价,不同产品之间也必然存在质量差异,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强调,当药品质量达到国家质量标准时,这是可以接受的,质量也是有药监部门保证的”。
目前罕见病治疗药品价格普遍偏高,呼吁将罕见病治疗药品纳入医保的声音很多,这也是目前医保和药品集采可能面临的新问题。方盈表示,尽管有大病医保,但随着行业的发展,未来几年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法还会不断出现,而且这些药物和治疗方法不可能一出现就便宜。一般来说,罕见病的药物消耗量很低,不一定能在某个区域形成大规模的生产和销售。
如何解决问题?方盈建议:“仅仅依靠国家医疗保险可能不太现实。在思考如何让患者更早得到这些服务时,可以动员社会力量,考虑国家医保、商业保险的整体设计,
“建议细化优化国家集中采购政策,给予企业自主研发新药特别是生物医药的特殊关注和待遇。”全国两会期间,北青报记者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陆。
鲁表示,一个阶段以来,生物医药相关上市公司的股价持续下跌。由于自主创新药物研发过程长,投入成本高,国际上形成了创新药物和创新药物投入有“九死一生”风险的说法,需要“十年十亿美元”。“如果创新药一上市就面临高投入、高风险导致的高回报局面,将极大打击风险投资的积极性和科技创新的激情。如果不在制度层面解决这些问题,从长远来看,将会制约一个国家在这一领域的进步和发展。”
他建议,应制定更为详细的集中采购政策细则,充分保护和促进我国自主创新药物的研发。
“对符合前沿创新技术自主研发新药特别是生物医药的企业,给予较长的容忍期,由企业自主决定是否进入集中采购目录,进入集中采购目录的价格优惠空间,以鼓励更多市场主体投入创新药物研发,鼓励全球科技人才向中国创新药物企业聚集。”
他还建议,“在创新药物方面,要充分考虑研发周期长的药物的前期投入;d循环和大型研发。d投资。在采购和定价时,应从按照一定年限回报/接收投资并获得一定收益的角度,鼓励和支持创新型药企。”
此外,鲁表示,“在未来的世界竞争格局中,生命健康领域的竞争不仅关系到生命健康的民生问题,也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其中生物医药和生物技术的创新发展是关键。”
干细胞和基因技术是生物医学创新发展不可或缺的技术核心。“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龄化社会带来了肿瘤和退行性疾病的高发,上述技术的发展速度和技术能力关系到这些疾病的治疗成本和医疗可及性,并将极大影响我国在国际生物医药领域的竞争力和竞争优势。”
统筹商业保险等力量破/解罕见病药价贵
全国政协委员吕红兵
长期以来,种植牙高昂的费用让很多牙科患者直呼“肉疼”。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市政协副主席、民革广州市委员会主席于欣伟特别关注种植牙价格问题,建议启动种植牙耗材全国集采并纳入医保,推动我国口腔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今年年初,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常态化、制度化,特别提出了口腔种植耗材省级集中采购。然而,目前跨省联合集中采购进展缓慢。据于欣伟分析,种植牙价格畸高主要是采购模式即 对于企业自主研发新药给予较长容忍期和流通环节造成的,进口品牌比例高,流通环节多。进口种植牙出厂价600-2000元,进医院往往翻两番,形成扭曲的种植牙价格体系。收购的目的是为了摆脱中间商,通过以量换价来挤出价格水分。目前,省联盟口腔种植系统征集工作由四川省牵头
“加强产学研结合,鼓励口腔医学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也非常重要。”于欣伟表示,要加快攻克种植牙、正畸矫治器和牙科影像设备,布局国家口腔新材料、新技术、新制造研究工作,推动国产种植牙耗材研发和质量提升。在收费方面,于欣伟提出,完善口腔医疗服务标准,加快口腔终端服务门诊管理标准化和品牌化,鼓励发展高端口腔服务,规范医疗机构收费标准,完善口腔产业链各环节相应法律法规。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云南普洱:深山藏“绿富暗码” 林下中药材长出致富新图景 (2025-05-09)
- 《老年医学科建设与治理指南(2025年版)》解读 (2025-05-09)
- 将牙膏中过硬颗粒的测验办法等7项办法归入化妆品平安技术规范(2015年版) (2025-05-08)
- 青海医保“全省通办”新增3项营业 (2025-05-08)
- 四川新增“免陪照护服务”缓解住院患者“照护难” (2025-05-08)
- 六部分结合反击!综合管理食物增加剂滥用成绩 (2025-05-07)
- 三家药企因垄断地塞米松磷酸钠质料药被处罚合计3.25亿 (2025-05-07)
- 续写“华北药都”新篇章:石家庄全力打造千亿生物医药洼地 (2025-05-06)
- 国度药监局对于刊出电子胃镜等10个医疗东西注册证书的布告 (2025-05-06)
- 对于优化下层医疗卫生气希望构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 (2025-05-06)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