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初级医疗器械市场概况及发展建议 |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国家出台的一些政策为基层医疗器械市场发展带来红利。近年来,在城镇化进程中,人口转移和分布变化、分级诊疗制度推进和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慢性病防治管理需求增加等新情况,为基层医疗器械市场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和新任务。基于新的发展阶段,基层医疗器械市场需要在合适的产品、供应链、服务链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调整和布局。锁定慢性病管理“三早”,推进健康老龄化,提高县域医疗能力和智能化服务水平,积极行动起来,提高基层医疗器械市场的供给和保障服务能力。
1 需求端三大变化
近年来,中国初级医疗器械市场的需求端发生了一些变化,极大地影响了行业的发展。
人口“两升一降”推动市场结构调整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口结构发生了很多变化。掌握人口结构的变化对规划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和市场布局非常重要。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总人口达到14.1亿,其中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人口分别占17.95%、63.35%和18.70%,与10年前相比分别上升了1.35%、下降了6.79%和上升了5.44%,即,“。值得注意的是,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13.5%,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挑战。
过去10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增加2.36亿,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成效显著。从人口流向看,人口继续向沿江、沿海和内陆城区聚集,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城市群等主要城市群人口增长较快。
人口结构的深刻变化影响了城乡统筹发展,也影响了公共卫生政策、分级诊疗制度、县域医疗社区建设和医疗资源配置,对适合基层医疗机构和老年人的国产医疗器械和辅助设施的创新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
慢病管理“三早”带动健康监测市场增长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慢性病导致死亡的比例为88.5%,慢性病防控仍面临巨大挑战。中国居民健康意识逐渐增强,不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得到改善,定期测量体重、血压、血糖、血脂等健康指标的人群比例显著增加。居民超重肥胖问题日益突出;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道疾病和糖尿病的过早死亡率逐年下降。
我国居民慢性病状况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医疗水平密切相关,而基层医疗器械市场供给与慢性病发展趋势高度相关。随着我国慢性病患者数量的持续增长,家庭健康监测及相关延伸产品市场具有巨大的持续增长和迭代创新空间。同时,随着重大慢性病病程的延长,为有效落实慢性病“三早”措施(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早发现早治疗的医疗器械市场有望进一步增长。
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针对基层医疗服务配置不足、分布不均、服务效率有待提高等问题,国家卫健委等有关部门以县级医院为重点,着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
基层医疗服务沿着“县强、乡活、村稳、上下联动、信息沟通”的改革路径,医疗服务比重不断提高。医疗机构数量方面,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021年11月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显示,截至2021年11月底,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约99万个,同比增加12142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约3.6万个,乡镇卫生院约3.5万个,诊所(医务室)约27.5万个,村卫生室约60.8万个。2021年1-11月,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人次约19.5亿(不含门诊、医务室、村卫生室数据),同比增长13.9%。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分别达到约7.3亿个和10.2亿个,同比分别增长17.3%和8.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一定程度上说明“小病在社区,大病在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合理就医格局正在加快形成。基层医疗机构在医疗器械采购升级、供应链精益管理、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质量安全管理等方面有巨大的需求空间。
2 政策层面三大红利
2021年,国家出台的一些政策进一步推动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为基层医疗器械市场发展释放了重大利好。
统筹推进老年人健康支撑体系建设
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003010聚焦老年人健康养老“急难忧”问题,要求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持体系,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意见》指出,卫生部门和民政部门要建立医养结合的沟通协调机制;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以协议方式合作,进一步整合优化基层医疗卫生和养老资源,提供医疗、康复护理、生活照料等服务;2025年底前,每个县(市、区、旗)都要有1个医养结合的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
上述政策的逐步实施,将极大地刺激老年人“身边、居家、身边”医疗器械的市场需求,尤其是家庭病床、家访等居家医疗及相关收费系统,将为便携式、居家医疗器械市场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用于老年人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医疗设备、康复辅助设备(如智能床和轮椅)以及远程医疗交互系统有望成为行业热点。
深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2021年5月和6月,国务院办公厅分别下发了《意见》(以下简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和《任务》。03010有三个试点对基层医疗器械市场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一是区域医疗中心第二批试点建设项目,促进区域医疗中心试点医院和出口医院同质化发展;二是完善县域医疗社区引导政策,提高县域疾病防控水平的县域医疗社区和城市医疗集团试点;三是医疗卫生一体化服务体系试点,继续提升县级医院服务和管理能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发展社区医院,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乡村医生救治机制。这些努力将促进县域医疗市场医疗器械资源的科学均衡配置。
003010明确了县级医院在构建紧凑型县级医疗社区中的主导作用,要求其重点加强核心专科、配套专科和优势专科建设,加强分工协作,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2021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改委、国家医保局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健全完善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鼓励各地将增加康复医疗服务资源供给纳入“十四五”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支持地级康复医院和县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促进康复医疗和康复辅助器具配置服务的衔接和融合,合理配置康复辅助器具适配设备和设施,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能力;鼓励各地培育康复医疗相关产业,优先推进老年人、残疾人、伤病人和儿童康复医疗的医养结合,积极支持一批高智能、高技术、高质量康复辅助器具和康复治疗设备的研发和创新。
可以预见,在上述政策的推动下,康复医疗器械及其他相关子行业市场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居家康复设备和“互联网”探视系统将为基层地区慢性病患者、失能老人、残疾人等有迫切康复医疗服务需求的人群提供居家康复医疗、日间康复训练、康复指导等技术支持。
大力支持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3
受益于政策和需求的多重利好,我国基层医疗器械市场前景向好,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存在问题及解决路径
适合基层医疗器械的产品结构亟待优化。事实上,适合基层医疗服务的医疗器械不仅低端、低价,而且集成度高、灵敏、便携、设计友好,可能更容易成为居民健康守门人的好帮手。近年来,各地基层医疗机构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评价标准,补充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彩超、DR、CT等常规诊疗设备。医疗器械制造商开发了许多便携式诊断和治疗设备、多功能健康机等。广泛应用于老年护理、慢性病管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管理等场景。值得注意的是,国产品牌正在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器械招标采购中加速渗透。
但不容忽视的是,很多一体机的产品设计还不够美观,在功能模块和响应速度上还有很大的拓展和提升空间。比如有些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收集个人信息,大大延长了非医疗等待时间。因此,用于基层就诊和临床决策的医疗器械,仍需在核心技术的国产化和产品创新的迭代上下功夫。
基层医疗器械市场的供应链需要调整。目前,各地正在深入推进紧密县域医疗社区建设,积极探索医保人均支付机制,即以医疗社区为单位设立统一账户,实现统一采购、配送和支付,这意味着医疗器械的供应链也将得到一定程度的调整。
各大医药流通企业需要加快基层配送,实现渠道下沉,积极面对提升效率、控制成本的挑战。同时,随着医疗社区模式下的医疗器械供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厂商的营销服务也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未来,流通企业将不仅包括分销商和经销商,还将扩展到产品营销等综合服务领域,扮演供应链整合者的角色,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提高供应链效率,增强竞争力
加快基层适宜医疗器械的创新和国产化。当前,基层基于应急保障、日常诊疗、老年护理、慢病管理、康复等工作的需求,适宜医疗器械的创新应针对以下几个方面: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如健康一体机、远程诊疗系统等)的国产化创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资的创新迭代,包括检验、急救、呼吸、感染、重疾相关的专业化医疗器械的国内研发;做好全自动生化分析仪、POCT诊断仪及配套试剂、手持式超声等诊断仪器的国产化创新工作;大力推进研发;d、医疗器械创新(如健康监测可穿戴设备、智能护理床、家庭健康监测管理设备、智能助行设备等。)适合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做好康复护理和中医诊疗设备创新工作,通过国产医疗器械的不断创新,努力为基层医疗工作减负、赋能、提质、增效。
从流通服务业向综合服务运营商转型, 存在问题传统流通企业需要紧跟乡村振兴、建设紧密型县域医疗共同体的政策要求,抓住机遇,加快扩大网络覆盖,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严格控制资金、管理、配送等成本。大型医药商业企业应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串联上下游合作伙伴,深度参与营销合作,提升专业营销服务能力,增加药品供应链各方合作粘性。同时,要加强物流核心竞争力建设,构建强网通、现代化、智能化的物流网络。
从医疗服务到多元化增值服务,医疗器械 解决路径要在医疗器械临床使用“最后一公里”发挥支撑作用,为基层医疗服务提供一系列增值服务,如医疗设备维护管理、医疗用品洗涤消毒、医药资产精益管理、医务人员技能培训、医院后勤服务保障等。帮助基层医疗机构实现医用耗材“零库存”管理,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效率,使基层医疗机构更加专注于临床服务,同时增加医疗共同体成员和企业间的合作粘性,从而实现自身业务结构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作者单位:国药控股有限公司)
医药网新闻- 相关报道
-
- 百雀羚增加禁用质料?上海药监局:查询拜访认定不存在违规行动 (2024-11-21)
- 山西1447所病院推行“查看测验成果互认” 累计惠及56.2余万人次 (2024-11-21)
- 2024医疗东西经济信息宣布会在上海召开 (2024-11-21)
- 喷射查看类立项指南出台 CT、磁共振、X光免费将执行新规! (2024-11-21)
- 遇见未来实验室,共探科技新纪元 2024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圆满收官! (2024-11-21)
- Nature:揭示导致人类非洲昏睡病的布氏锥虫战胜宿主免疫反应的新机制 (2024-11-21)
- JITC:增效免疫治疗策略+1!科学家首次揭示树突状细胞内源性PTPN22负向调节抗肿瘤免疫的机制 (2024-11-21)
- Brain Behav Immun:揭示机体炎症和抑郁症之间的神秘关联 (2024-11-21)
- 关注社会,传递温暖——赛升药业践行社会责任的新举措 (2024-11-21)
- 启研医疗与汇芯生物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开启外泌体智能化标准化产研新纪元 (2024-11-21)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