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亟待优化 国内医学影像设备的更新换代进程正在加快 |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医疗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近年来,医学影像设备的需求持续增长,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然而,目前我国医学影像设备行业集中度较低,企业核心竞争力仍远落后于国际巨头,市场份额主要被外资企业占据。主要原因是国内医学影像设备产业链上游核心部件自主研发的瓶颈还有待突破。
如今,随着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在医学影像设备领域的日益普及,国内企业在产品技术上也逐渐实现突破,临床应用前景广阔。随着我国科技创新实力的增强,我国医学影像设备行业将在政策和资本的支持下,继续加快国产替代进程,为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国产化率有待提高
近年来,中国医学影像设备市场不断扩大,全球份额逐年上升。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医学影像设备市场规模达156亿美元,约占全球市场的36%,而2014年仅占19%。2021年,市场规模预计约为172亿美元,约占全球市场规模的39%(详见图1)。
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目前国外品牌仍占据国内医学影像设备市场的主要份额。据flint creation统计,GE、西门子、飞利浦、日立、东芝、岛津占据了近80%的市场份额,国产品牌仅占20%左右,其中迈瑞医疗、万东医疗、东软医疗占据了中国医学影像市场份额的10%左右。由此可见,在医学影像设备领域,国内企业仍然受到国外品牌的巨大压力。
从细分来看,我国超声设备市场比较大。据中国医疗器械协会统计,截至2019年,我国共有超声设备22万台,占医学影像设备总量的74.44%。此外,中国还有64,000台直接数字X射线摄影系统(DR)、26,000台计算机断层扫描(ct)设备、23,000台内窥镜、10,000台磁共振成像(MRI)设备、5,333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设备和3,000台直线加速器,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所增加(。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只有DR设备国产化率比较高,其他主要医学影像设备国产化率普遍较低,尤其是DSA设备和内窥镜的进口依存度比较高。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DR设备国产化率超过70%,而DSA设备和内窥镜国外品牌份额超过90%(详见图3)。可见,我国的医学影像设备还有很大的国产替代空间。
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医学影像设备行业的整体集中度较低,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研发投入不足。投资资金不足。本土企业必须认识到自主研发的重要性。研发能力是高端医疗设备企业发展的核心,研发不足;d投资会严重制约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从而削弱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影响行业整体发展水平。
研发创新核心元器件 或为弯道超车关键途径
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医学影像设备行业从上游到下游大致可以分为原材料生产、零部件生产、核心部件制造、主机制造、系统集成等环节。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医学影像设备产业链上游的国产化能力相对较弱。大部分核心部件和高端设备主机仍由impor制造
从细分来看,对于DR设备来说,X射线管和平板探测器是其核心部件,也是比较昂贵的耗材,约占生产成本的40% ~ 60%。目前,平板探测器和X射线管已实现国产,但其产品质量与进口零件仍有差距。
CT设备的核心部件包括X射线球、高压发生器、滑环、数据传输、探测器和采集系统等。上述核心部件占CT设备生产成本的6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国内企业已经掌握了研发;用于CT设备的X射线管技术,并配套研发;d和制造方法,打破CT设备用X射线管国外产品垄断局面,实现国产化。
对于磁共振设备来说,其核心部件是超导磁体,占磁共振设备生产成本的30% ~ 60%。超导磁体由于其特殊的设计和复杂的工艺,对制造商来说具有很高的技术和资金门槛。目前,国产超导磁体长期依赖进口。
此外,到目前为止,芯片短缺已经影响到全球多个行业,其中高端医疗设备行业也面临着芯片的瓶颈问题。作为医学影像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芯片在内的核心部件已经成为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近年来,高端医疗设备正在逐步国产化,但处于产业金字塔顶端的核心零部件仍存在短板,制约了国产高端医疗设备向价值链高端迈进,尤其是中医的医学影像设备领域。因此,实现核心零部件技术的自主可控成为我国医学影像设备行业自主创新的关键一步,也是国内相关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途径。克服核心部件研发的瓶颈;d将成为高端医疗器械尤其是医学影像设备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将持续受到关注。
政策技术环境利好 行业发展空间广阔
近年来,国家大力鼓励医疗器械创新,促进医疗器械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推动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政策的支持下,企业取得了多项突破,越来越多的本土医疗器械企业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在主机制造和系统集成方面取得了技术突破。
从技术上看,根据国内医学影像技术成熟度分布统计,国内医学影像设备研发的诸多前沿技术中,除PE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仍处于婴儿期末期外,大部分都处于成长期,发展速度快,增长潜力大。其中64排以下的CT、平板探测器、永磁MRI等技术正逐步发展成熟。
医学影像设备总的发展趋势是更清晰、更快捷、更方便、更安全、更智能。在此背景下,国内医学影像领域正在逐步探索新的解决方案。随着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的进步、医学影像设备的更新换代和数字产业的发展,人工智能医学影像技术的普及程度持续上升,实力雄厚的相关企业层出不穷,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据公开数据统计,2019年,我国人工智能医学影像设备市场规模仅为1.62亿元,近年来实现了快速增长。预计到2023年,这一市场规模将达到17.53亿元(详见图4)。
近年来,医疗行业的信息数据量快速增长,推动了人工智能医学影像产品技术的不断升级,加速了行业的发展。由于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识别海量数据中的复杂模式,并以自动化的方式进行量化评估和分析,因此人工智能医学影像设备可以在临床工作流程中为医生提供有效的帮助,有助于形成更准确的放射学评估。目前,国内已有不少企业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医疗领域,其中医学影像设备是投资金额相对较高、投资轮次相对较多、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成熟的热门领域。可以预见,资本市场对人工智能医学影像领域的高度关注,将加速相关技术和应用场景的成熟,推动医学影像设备行业的进一步转型升级。
从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角度来看,医学影像设备的下游服务市场也是一片蓝海,除了核心部件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许多医疗器械制造商利用其在影像技术、远程影像平台建设和医疗资源方面的优势,积极向产业链下游延伸。通过为远程医学影像诊断系统和独立的第三方医学影像诊断中心(以下简称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提供诊断服务,可以进一步扩大业务范围,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促进医学影像设备市场供应链的完善。
值得注意的是,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因其专业的服务能力和较高的设备配置率,可以为患者提供高端的医学影像服务,有效解决了现阶段行业的痛点,发展空间巨大。虽然国内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市场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市场集中度较低,但近两年行业发展迅速。一方面通过引进优秀的医学影像人员加盟,形成专业的服务团队,投入高端的医学影像设备,为高质量的诊断服务提供基础;另一方面,通过不断巩固品牌建设,提升患者的信任度,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力。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在协助医院分诊的同时,建立了创新的医疗服务模式,成为传统医疗服务的有效补充。
在政策支持、技术升级和资本关注的大环境下,国内医学影像设备企业在加大核心零部件研发投入的同时,借力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行业创新发展,并逐步向产业链下游延伸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不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能力。医学影像设备的国产替代进程正在加速。(作者:弗林特创作)
医药网新闻- 相关报道
-
- 国度卫健委:三月起全国公立医疗机构勾销门诊预交金 (2025-01-22)
- 本年将展开第11批国度药品集采和第6批耗材集采 (2025-01-21)
- 全国90%以上县病院已具有血液透析服务才能 (2025-01-21)
- 国度卫健委:2025年全国新增普惠性托位66万个 (2025-01-21)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重点沾染病防治作出部署 (2025-01-17)
- 国度医保局:推动根本医保基金即时结算改造 (2025-01-17)
- 对于增设云南省勐康、磨憨药材出口边陲港口无关事项的关照 (2025-01-15)
- 重庆提出新目的:聪明医疗配备制作业产值年均增长60%以上 (2025-01-15)
- 国度药监局对于修订人血白卵白打针剂阐明书的布告 (2025-01-14)
- 北京疾控:北京流感已达风行岑岭 呈逐渐降低态势 (2025-01-14)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