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企业新闻 > 这三个字是今年所有药店成败的关键

这三个字是今年所有药店成败的关键

近期我国新冠肺炎疫情严峻,各地纷纷提高防疫级别,严控人流,这必然对实体店的经营造成一定影响,药店也不例外。

虽然负责防疫“哨兵”的药店可以开门营业,但很多顾客为了安全还是尽量减少外出。O2O业务即使增长,也大多是赔钱赚吆喝,利润必然下降。

从推广的情况来看,有利于药店的“两渠道”普及还需要一段时间,但药品集中收款的品种和实施范围都在不断“扩大”。如果部分省份已经纳入中药饮片,药店的利润将被进一步挤压。

医药外资电商巨头“抢食”,而新一轮大规模“扩军”加剧药店“内量”。面对“内忧外患”,如果不能突破瓶颈实现增长,落后或出局迟早是大概率事件。

  01从“寻找确定性”到“锚定稳增长”

去年的“米思会”提出“寻找确定性”,今年6月21日至25日将在浙江湖州举行的“米思会”向业界明确提出“锚定稳增长”。

近年来,连锁药店的单店销售额逐年下降。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由于大型连锁药店大规模“扩军”导致的竞争加剧。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制药环境的变化和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顾客的消费行为,使得药店原有的销售模式逐渐落后。

过去20年,经历了高速增长期的药店,一直以商品为主,营销方式主要靠价格战。无论是靠“平价”吸引客户,还是靠“高发”盈利,都是在药品差价上做文章。生产企业的仿制药很多,同类品种也很多,所以药店有腾挪的空间,各有各的“花旦大师”。

2012年,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开始试点。因为门槛高,很多人以为药企的数量会大大减少。其实这几年变化不大,甚至略有上升。2016年1月,中国有7179家药品生产企业,截至2021年9月,有7234家。

真正影响药店价格体系的是集体采购。从最初的漠不关心到积极参与,再到2021年多元化浪潮的兴起,说明药品成为微利的必由之路。在这个过程中,“寒冬”的声音不时响起,很多中小连锁失去了方向,对前景感到迷茫。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21年的“密思会”指出,制药行业的目标是创造“新生态、新秩序”,从而赢得“新未来”。

可以确定的是,在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作为健康产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药店将发挥重要作用。有了明确的方向,如何克服当前的挑战,“稳增长”是破局的关键。

  02“寒冬期”面临诸多挑战

目前,包括上市连锁益丰董事长高毅在内的药店经营环境,被不少连锁大佬认为处于“寒冬期”。

从政策上看,禁止用信用卡购买非药品,控制医保费用,对药店的经营影响重大。全国近70%的药店是医保店,在地方政策禁止用医保卡购买非药品后,一些连锁已经由盈利转为亏损。医保药品平均销售比例在40%左右。即使药店可以在收取的医保药品中加收15%的费用,但没有竞争力,也没有增加运营成本。

从竞争环境来看,药店数量持续上升,“滚入”加剧。2020年,全国药店总数为55.3万家。根据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2021年第三季度《药品监督管理统计报告》,由

根据新塘股份公布的2021年业绩快报,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145.85亿元,同比增长15.24%。与2020年20.8%的同比增长相比,增速有所回落。2021年,唐艺昕全年净增1355家门店,2020年净增939家门店。

可见,上市连锁的业绩主要取决于门店规模的增长。老百姓此前披露的财报显示,由于疫情反复、新店培育期亏损、新零售和数字化投入等原因,2021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下滑。上市连锁尚且如此,其他连锁就更不用说了,维持现状也不容易。

医药O2O是大势所趋,但流量主要掌握在阿里健康、JD.COM、拼多多、饿了么等电商巨头手中有的连锁线上销量增加了,后来发现线下销量都到线上来了,我都不好意思了。

药房的管理必须符合规范的要求。随着规范“门槛”的不断提高,药店相应的软硬件也将升级,这对大量中小连锁尤其是个体药店来说,是一个越来越大的挑战。

  03“稳增长”是重中之重

如果不是有产业做后盾,或者有一定的资金实力,去对抗上市连锁和区域龙头,显然是不明智的。开新店投入大,盈利周期延长,需要从其他方面开源节流。

事实上,从上市连锁的年报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门店规模和销售规模的增长,还可以看到很多创新,比如向上游延伸、多元化、开设便利店、与商业保险公司合作等。但是,这些尝试必须有大规模和雄厚的资金实力支撑。例如,唐艺昕投资1200万元注册成立了一家便利连锁店,这是中小型连锁店所没有的。

所以问题来了。中小连锁无论是规模还是资源都处于劣势。如果不能实现增长,可能会在大连锁的相互“厮杀”中逐渐萎缩,要么被收购,要么出局。

中小连锁未来就没有机会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医疗新政频出,产业链的重组,生存环境的改变,营销渠道的变革,不仅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也创造了很多新的机遇。比如,各地正在大力推广的“双渠道”药店数量将大幅增加。

正因为如此,“2022密思会”针对连锁药店增长乏力的痛点,探索“稳增长”的方式提振行业信心,如如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如何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专业服务能力、如何打造工商增长引擎等等。

尽管资本汹涌,但当潮水退去,药店最终还是要回归运营本身,一切都要以专业为导向。当然,你得先活下去,才有未来。仿制药进入微利时代,企业不仅深受集药、医保、控费等相关政策的影响,还面临着竞争由单一向立体多元化转变的严峻考验。“2022米博览会”将为坚克如何克服困难、实现稳定增长给出答案。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