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夏季如何科学使用口罩? |
佩戴科学口罩可以预防新冠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不仅有利于个人的防护,也有利于他人的健康。正确使用、储存和清洁口罩是保持其有效性的关键。
夏天天气越来越热。如何科学佩戴口罩,既能满足舒适需求,又能安全有效地保护身体健康?
日常生活中何时需要佩戴口罩
根据国务院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的《公众和重点职业人群戴口罩指引(2021年8月版)》,广大公众不仅在封闭场所要戴口罩,在人员密集的室外广场、影剧院、公园等室外场所也要戴口罩。
普通人需要佩戴口罩的场景和情况包括:在商场、超市、电影院、会议场所、展览馆、机场、码头、酒店公共区域等人员密集的室内场所时;乘坐厢式电梯和飞机、火车、轮船、长途汽车、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在拥挤的室外广场、剧院、公园等室外场所时。在医院就诊或陪同就诊,接受体温检测、健康码检查、行程信息登记等健康检查时;出现鼻咽部不适、咳嗽、打喷嚏、发热等症状时;当餐厅和食堂处于非就餐状态时。
不同情况下口罩如何选
根据国务院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机制综合组发布的《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修订版)》,一般公众在室外,在公园,或在超市、商场、餐厅、展览馆/博物馆、健身房/体育馆等场所。所以建议随身携带一次性医用口罩或外科口罩。在乘坐公交车、地铁、长途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时,或者在剧院、剧场、地下或相对封闭的购物场所、网吧、厢式电梯等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建议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或外科口罩。对于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人群,建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符合KN95/N95级以上无呼吸阀的防护口罩。建议在家被隔离的人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独处时可不戴口罩。
《公众和重点职业人群戴口罩指引(2021年8月版)》指出,跨境货车、境外冷冻食品加工等境外进口和污染传播高危岗位的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无时无刻不佩戴颗粒物防护口罩。医务人员,如门诊和普通病房医务人员及其他一般接触人员,必须始终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防护等级以上的口罩;清洁人员、护理人员和其他暴露于潜在污染物的人员必须在整个过程中佩戴微粒防护口罩;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中与患者或感染者接触的医务人员必须全程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公共服务人员,如空乘人员和保安人员,在工作期间一直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防护等级或以上的口罩。
需要注意的是,棉质纱布口罩、海绵口罩、活性炭口罩对防止病毒感染没有保护作用。
夏季佩戴口罩的注意事项
虽然夏天戴口罩会比较闷热,但是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夏天还是要继续戴口罩。口罩一旦被汗水浸湿,要及时更换。
按照《公众和重点职业人群戴口罩指引(2021年8月版)》,正确佩戴口罩。确保口罩盖住鼻子、嘴巴和下巴,鼻夹要压紧。外出时携带备用口罩,存放在原包装袋或干净的收纳袋中,避免挤压变形。口罩脏了、变形了、破损了、有异味了,就需要及时更换。每个口罩累计佩戴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不建议重复使用已经在跨区域公交或医院使用过的口罩。需要重复使用的口罩,不用时应挂在清洁、干燥、通风的地方。
在测量核酸的时候,也要注意正确摘下口罩。工作人员做好手卫生,取出采样棉签进行采样时,应摘下口罩,双手握住口罩的耳带,采样后立即戴上口罩离开。
需要提醒的是,目前市面上有一些产品,比如“面膜爆朱湘”,号称可以“告别闷热,提神醒脑”。“面膜爆朱湘”的主要成分是薄荷油、甘油、明胶等。使用方法是挤压面膜褶皱处的爆珠,使含有香气的液体融化到面膜中。口罩的基本功能是防护,上述含有香气的液体可能会破坏口罩的结构,导致口罩失去防护功能。如遇呼吸道细菌或病毒感染,口罩被爆炸性朱湘浸泡后防护能力下降,导致呼吸道细菌或病毒感染在密切接触人群中传播。同时,该类产品还存在其他隐患,如过敏性鼻炎或支气管哮喘患者嗅觉敏感,含有香气的液体可能引起鼻炎复发、支气管哮喘发作和加重等。
使用后的口罩如何处理
用过的口罩可能会携带大量的微生物,如病毒、口腔细菌等。这些微生物不仅可能来自外界,通过吸入吸附在口罩的外表面,也可能因为使用者携带细菌和病毒,通过呼出吸附在口罩的内表面。所以用过的口罩需要妥善处理。
日常生活中,健康人佩戴的口罩没有新冠肺炎传播的风险,可以按照生活垃圾分类的要求进行处理。疑似或确诊患者佩戴的口罩不得随意丢弃,应作为医疗废物处理,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相关程序处理,不得进入流通市场。用于医疗机构。
的口罩,建议直接投入医疗废物垃圾袋中。 医药网新闻- 相关报道
-
- 奥司他韦吃多了会耐药吗?专家解答近期甲流热点问题 (2025-01-14)
- 中疾控:今年冬春呼吸道传染病皆由已知病原引起 (2025-01-13)
- 全国流感病毒阳性率上升 该如何有效应对? (2025-01-09)
- 孩子“中招”甲流怎么办?多省流感防治方案给出建议 (2025-01-08)
- 小寒时节如何养护肠胃?专家推荐这款茶饮 (2025-01-06)
- 孩子身高不够 打针来“救”?医生:增高针不能滥用 (2025-01-03)
- 儿童呼吸道感染进入高发期 如何防治? (2024-12-23)
- 门急诊病例占10.8%!这种药有用但别乱吃→ (2024-12-17)
- “头号健康杀手”:心脑血管疾病如何防治? (2024-12-02)
- 甲流、乙流、禽流感……都是流感,有什么不同? (2024-11-26)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