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医美“魔镜” 超六成受访大学生拒绝定义审美 |
虽然经常被夸漂亮,但东北农业大学的田子悦直言自己无法与“苏烟”和解,与同龄人相比陷入了“外貌焦虑”。她曾寄希望于医疗美容,但由于背后的风险和高成本,很难迈出这一步。对此,田子悦经常问自己,“什么样的自己才是美丽的?”
脸上顽固的麻子和痘坑,是华东理工大学学生郑泽奇挥之不去的烦恼。面对社交平台铺天盖地的医美宣传,他对自己面部的“不完美”更加敏感。心中萌发了“通过医美去痘印”的想法。在权衡了价格、口碑、地段等因素,并通过社交媒体、电话咨询等方式反复比较后,郑泽琪选定了一家医美机构,开始了自己的“医美之路”。
随着医疗技术的革新和“颜值经济”的热潮,越来越多的医美项目闯入年轻人的视线。各大社交平台上有很多对医美“种草”或“防雷”的评价,医美体验师也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基于此,中国青年报联合中国青年学校对全国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049份。结果显示,36.89%的受访大学生表示自己或亲友有过医美经历,63.39%的受访大学生从未做过医美,以后也不会做。
医美初体验:价格不菲却难达预期
虽然我高中就知道医美项目,但是这颗种子直到大三才开始发芽。回到学校后,王紫潼觉得自己皮肤很干,用什么护肤品都没用,于是有了医美的想法。在浏览了几十个医生发表的科普视频和文章后,她把目光定格在了上述这根针上。“水光针是伤口项目,但相对安全,更适合我的需求。”决定尝试的项目后,王紫潼按照网上科普贴的步骤,查询当地有资质的医疗美容机构。综合比较后,选择了一家整形医院。
“但无论是客服人员还是咨询师,似乎都不太懂专业的医美知识,只是没完没了地推销产品。”王伟说。正式注射前,王紫潼向工作人员确认了药品的相关信息,包括药品编号、正品认证、有效期等。“当麻醉剂起作用时,我开始注射。我选择了‘机打’,一个大概30到50针的机器往我脸上注射药水。”王紫潼回忆了他在注射过程中的经历。“手术后,我的脸看起来有点红,还有轻微的出血。”
中青院媒体的调查结果显示,受访大学生中,37.88%通过自己询问尝试过医美,28.79%是父母带去医美,12.12%是朋友推荐,7.58%是在网络名人、博主的“种草”下开始尝试,4.55%是通过相关机构的宣传接触到医美。
结合医生的诊疗意见,网上的攻略,以及自己的预算,郑泽琪最终选择了激光点阵治疗痘坑。据他介绍,这种方案实际上是通过激光破坏部分皮肤组织,刺激皮肤屏障的自我修复,达到修复的目的,但有恢复期长的缺点。“虽然整个过程都被麻醉了,但我还是感到疼痛。激光治疗后我的脸肿了,我需要医生敷冰来帮助消肿。术后恢复过程也比较麻烦。结痂前,避免阳光直射。结痂后注意防护和饮食,以免影响恢复。
去年4月,华中农业大学的赵经朋友介绍,在一家连锁医美机构做了全双眼皮手术。"总共花了大约11000元。"相比隆鼻、切下巴等项目,虽然双眼皮手术比较普遍,技术也比较成熟,但赵阳还是比较谨慎:“同学中也有一些失败的案例,比如术后恢复不好导致肿胀,手术痕迹明显。”赵阳说,虽然手术时间比较短,但眼睛消肿需要一个月,而完全恢复需要10个月左右。“恢复期要避免吃辛辣油腻的食物,不要熬夜,要经常抬头,促进眼睛的恢复。”
同样设法顺利度过恢复期的郑泽琪直言这次医美治疗并没有达到满意的效果:“痘坑效果比较一般,医生说需要反复反复治疗才能逐渐改善状态,但是反复医美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他说在上海做一次激光治疗需要1000多元。此外,在恢复期的限制下,他正常的工作生活节奏也受到了很大影响。
被“绑架”的美:是真需求还是容貌焦虑
“我觉得现在的外貌焦虑挺严重的。”田说,他身边有很多同学朋友都想尝试医美项目。“每个人都有类似的心态,觉得自己不够漂亮。希望通过医美技术来调整和改善他们。”
p>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迟毓凯表示,因为医学美容的发展,以及各方面的减肥案例等宣传,会给人“形象可以通过自我努力加以塑造”的观念。同时,将容貌与金钱、努力等内容挂钩,“这样的话如果一个人不美丽,就暗含着这个人没钱去美容,懒惰、控制不住食欲,就意味着他意志力薄弱……这样的营销暗示更加容易催生人们的容貌焦虑。”尽管一直关注相关的信息,田梓悦仍然没有去体验医美项目。“其实最重要的就是担心有风险。”田梓悦说,“尽管很多医美机构都表示技术很成熟,但还是有很多失败的案例,而且出现问题之后很难修复。”
就读于上海海洋大学的杨楠茜也正饱受痘痘困扰。“特别是一到夏天,脸上的皮肤爱出油,成片的痘痘又痛又痒。”已有3年“战痘失败”经验的她将目光瞄向了医美,“常规的补水控油护肤品在我脸上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一些网上‘风很大’的祛痘产品我也都试过了,痘痘还是不断地冒出来。”在朋友的“安利”下,美容院的“针清”项目让杨楠茜颇为心动:“听起来比祛痘产品靠谱儿。”杨楠茜直言自己“祛痘”的心情非常迫切,假期一到,她便在朋友推荐的美容院办了卡。“满脸的痘痘经常让我挺自卑的,不敢上台发言,不敢和别人对视。”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42.19%受访者希望通过医美解决青春痘、过敏等皮肤问题,25.26%希望通过手术让面容或身材变得更好,23.70%想利用医美保护皮肤、延缓衰老,6.25%因为意外或先天所造成的容貌缺陷而选择做医美。
龙剑虹并不主张第一次去医美机构就进行手术,也劝告大家不要轻易相信医美广告的宣传。在决定做医美前,必须仔细比较,充分考虑。选择合规合法的医院的相关科室或者医疗机构,确认进行手术的医生必须持有效的行医资格,并且考察其是否可能超范围经营。“国家分级医疗管理里对不同的项目有明确的要求,医美机构的资质也可以到官方网站进行查询。”龙剑虹提示。
审美自定义:用自信涵养不变的美
打水光针前,王梓彤没敢和家人分享自己的计划,等到全部恢复后才和家人分享了这段经历。回想自己的医美“初体验”,王梓彤形容“自己的每一步都进行得非常谨慎。”现在,王梓彤陆续体验了不同的医美项目。在她看来,部分医美机构在网上的评价“滤镜过重”,需要谨慎辨别。
针对现有医美市场存在的问题,中青校媒调查显示,73.59%受访者认为一些看似成熟的医美项目其实风险很高,61.01%表示一些医美机构资质不足,损害就医者的健康,56.34%表示医美出现医疗事故后维权难,50.24%认为一些医美机构宣传夸张,与事实不符,48.52%认为一些网红、博主宣传夸张,与事实不符,47.09%表示一些医美项目效果有限,白白烧钱,43.85%认为一些私立医院和美容院会一步步诱导用户做更深层次的医美项目,40.61%提到一些违规机构会通过美容贷等方式套取资金。
针对近年来过度医美、整形纠纷、美容贷等问题,龙剑虹认为医美应该回归到“以医疗为本质”。“具体来说,医生是以帮助患者解决问题为目的,而不是选择忽视问题甚至只以盈利为目的。”基于这样的理念,负责任的医生会严格按照“交流充分——术前准备——知情同意——术前拍照——换药恢复”等流程规范进行,“特别是外科很多项目是不可逆的,任何一步都容不得半点马虎。”龙剑虹说。
据郑泽其介绍,现在医美机构的宣传多种多样,医美信息多而繁杂,让人眼花缭乱。王梓彤也用“高价、有效果、有风险、市场鱼龙混杂”形容自己眼中的医美市场。调侃自己“钱包尚薄”的她将医美定义为“不太日常的保养方式”。相比尝试不同的医美项目让自己的皮肤状况得到改善,现在的王梓彤更关注自己的生活习惯。“如果感觉皮肤干,就考虑是不是喝水少了,是不是应该加强运动了。”
王梓彤身边有不少同学尝试医美项目,她也经常在网络“冲浪”的时候看到有人做微调等整形项目。在刚刚了解医美这个行业的时候,她也曾希望通过医美手段让自己“变得更加完美”,但现在的她已经彻底告别了这样的想法,“我非常喜欢自己现在的状态。”
虽然手术的结果比较契合自己的预期,赵洋却表示不想再做其他的医美项目了。“现在医美市场还是比较乱的,像一些私人的医美机构非常多,但如果出现问题的话真的很难有保障,维权也比较麻烦。”赵洋提到,很多医美手段尚不成熟,不同人之间的效果也存在差异,和手术细节、个人体质都有关系。”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还是要理性地看待医美手段,不能盲目跟风,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龙剑虹提醒,医美绝不能一时兴起、说做就做,需要考虑诸多因素。“首先,考虑医美需求是否切切实实必要,并且医美项目是否能够帮助实现变美的期待;其次,考虑身体条件是否符合手术要求,患有基础疾病、正在服用激素或者存在某些既往病史的人都不适合做医美。”龙剑虹认为,“美容手术只是锦上添花,通过医美不可能达到和别人一模一样,对待医美要保持客观健康的心态。”
“很多女孩子总是反复地审视自己的外表,觉得自己有修复不完的问题,我觉得这是不好的。”在田梓悦看来,不少人陷在自卑的泥沼里,“做医美可能也解决不了容貌焦虑的问题,甚至会加重内心的失落感,更重要的是爱自己。”田梓悦认为,医美技术的用途在于帮助外表有缺陷的人摆脱自卑等心理问题,而普通人更需要的是包容自己的“不美好”,为自己的“独一无二”而自信。
面对容貌焦虑问题,迟毓凯建议大学生,首先应当调整自己对美的认知,正确认识美,年轻人在适当程度上进行美容、医美项目可以接受,但这并不是解决人生发展道路的长久之计,自律的作息、健康的生活方式、得体的衣着妆容都能帮助大学生变得更好。“人的魅力的最终来源并不是美貌。‘腹有诗书气自华’才应该是大学生更为重要的追求。有幸福感的人并不一定是美丽的人,而是觉得自己美丽的人。(受访学生均为化名)
医药网新闻- 相关报道
-
- 北方省份呼吸道疾病发病上升 儿童就诊有哪些注意事项?专家提示 (2024-11-21)
- 近期儿童呼吸道传染病高发 如何应对?专家提醒 (2024-11-15)
- 立冬时节这样呵护健康 权威解答来了 (2024-11-08)
- 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老人、儿童如何防护?中疾控解答 (2024-11-07)
- 冬季迎来膏方进补热 专家:部分人群需先吃“开路方” (2024-11-06)
- 秋冬呼吸道传染病高发 “一老一小”如何科学防护? (2024-10-18)
- 宁夏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78.69% (2024-10-11)
- 世界骨质疏松日中国主题发布:管体重、强骨骼 (2024-10-11)
- “小胖墩”日益增多 专家:儿童肥胖危害多 健康关口需前移 (2024-08-26)
- 上海民众“冬病夏治”忙驱身体寒湿、治疗“老寒腿” (2024-08-14)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