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企业新闻 > 2022年国家医保谈判前夕 辉瑞、艾伯维等重磅产品大幅降价!

2022年国家医保谈判前夕 辉瑞、艾伯维等重磅产品大幅降价!

8月以来,全国多个省份的招聘平台都发布了通知。截至目前,已有600多种药品进行了降价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2022年国家医保谈判即将开启,部分创新药已经开启“降价通道”,其中不乏多种重量级产品,如布林格英格尔海姆的注射用belinotuzumab、辉瑞的百事可乐胶囊、艾伯维尔的Venec pull-tab、罗氏的Enmetzumab、雷丁医药的Rapitinib等,凸显了部分产品参与医保谈判的动力和决心。

根据今年医保目录调整的工作安排,7-8月为产品申报阶段,随后是专家评审阶段,9-10月将进入最终谈判/招标阶段。对于计划参与今年医保谈判的企业来说,目前正处于正式谈判前的关键准备期。

业内普遍认为,随着国家医保谈判、药品集中采购、一致性评价等政策的不断推进,全国统一的药品招聘平台已经全面铺开。无论是药价联动还是“集采”、“国谈”降价,药品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都在提高。

直面“灵魂砍价”

众多医药企业主动降价

黑龙江省药品集中采购网8月8日发布的《关于2022年(7月份)企业自主申请价格调整信息公示》显示,共有214个产品申请主动降价。

其中,勃林格殷格翰公司的35g1瓶注射用贝林妥珠单抗降价幅度最高,降价3285元(降幅25.5%),从1.29万元降至9615元。

静脉注射belinotuzumab是世界上第一个靶向CD19和CD3的细胞适配器分子药物。2020年12月获准在中国上市,用于治疗成人复发性或难治性前体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022年5月,被批准用于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免疫治疗。

市场分析认为,“价格是医保谈判药品准入的重要参考。这次降价是企业医保谈判的序幕。如果要真正进入目录,企业在谈判中可能需要再次降价。”

另有两款产品降价2000元以上,分别是注射用卡非佐米2545元(降幅30.3%)、聚乙二醇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2100元(降幅37.5%)。

另外,艾伯维公司的Vinek拉片(100mg14片/盒)原挂价为347.14元,调整后为273.92元,同规格下降了73.2142元(21.1%)。

事实上,早在去年的医保谈判中,注射用Belindazumab、Vinek拉环等品种。曾出现在通过初审的申报药品名单上,并参与了当年的医保谈判。但最终谈判没有成功,现在价格进一步下调,确实引发了新一轮的市场预期。

还有一些重磅创新药,其网上价格更早主动下调:

2月25日,辽宁省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网发布的通知显示,主动下调注射用依美特珠价格,160mg/瓶和100mg/瓶价格分别降至13184元和9200元,降幅均为52.3%。6月9日,罗氏制药宣布再次调整赫赛汀(注射用enmetruzumab)价格。调价后100 mg售价8340元,160 mg售价11951.63元。这是该药自今年3月主动降价52.3%以来的第二次降价,今年累计降幅已达56.7%。

6月14日,有记者发现,艾伯维调整了万艾可(Vinek pull-tab) 100mg 14支装主要规格的价格,已从每盒4860元降至3835元,继去年降价18.3%后再次下降21%。

6月9日,山东省医疗器械集中采购平台发布了关于Lisipran主动降价的通知。革命制度党

对于创新药来说,要快速占领医院市场,进入医保是提高药品可及性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无论是跨国药企还是本土药企,大幅度降低医保价格的情况并不少见。人们普遍预计,随着集采常态化和医保谈判的推进,药价虚高的水分将被全面挤出,药品降价已成大势所趋。

“孤儿药”引发监管关注

strong>

 

  警惕“垄断定价”“泛福利化”

 

  自2018年成立以来,国家医保局每年一次动态调整医保药品目录,强调战略购买,致力于破解药品“价格虚高”顽疾。除了常见病用药以外,罕见病药物也在调入之列。

 

  2016-2021年,国家先后进行了六次药品降价谈判,坚持医保目录调整秉持“保基本、广覆盖”定位,强调“价格合理”;医保的目标已经不仅仅是“控费、省钱”,而是更多地考虑以收定支的“平衡”。

 

  2021年底,经由医保谈判“灵魂砍价”,曾经每针70万元的罕见病药物“诺西那生钠注射液”降至3万元左右,让不少人对2022年的医保谈判充满了期待,尤其在罕见病方面,越来越多的药企希望进一步寻求“孤儿药”进入医保目录的机会。

 

  2022年6月29日,国家医保局发布《2022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在2022年6月30日前,经国家药监部门批准上市的罕见病治疗药品可纳入2022年国家医保目录调整范围,因此,外界开始猜测罕见病药品可能成为今年的谈判重点。

 

  近年来,罕见病市场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跨国药企入局罕见病市场,通过收购和扩展罕见病药物研发管线加快“跑马圈地”,中国市场增速尤为显著,越来越多的企业瞄准中国市场。在政策的推动下,本土企业也开始涉足罕见病领域,进入早期探索阶段。

 

  然而,在医药企业热火朝天地布局罕见病领域的当下,“中国医疗保险”微信公众号此前曾经连续发文,呼吁理性看待罕见病药品支付政策,主张药企应当放弃“垄断定价”思路,认真思考如何在保持合理收益的基础上合理定价,实现患者、企业、医保多方共赢。

 

  文章言辞犀利,直指业内流行的观点“罕见病药物研发成本高、生产成本高、医学教育成本高”是认知误区,点明罕见病用药定价高昂的真实原因乃“罕见病用药的稀有性促进了企业垄断地位的形成,进而带来了罕见病用药的高定价;国外市场承受能力较强,国际价格体系对罕见病用药的定价普遍较高。”

 

  文章指出:企业应该重新审视罕见病用药定价的影响因素,将利润率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以实际行动努力实现医保基金可持续、企业获得合理利润回报和罕见病患者用药可及的共赢,建议罕见病用药进医保要确定合理的待遇水平,吸取一些国家“泛福利化”最终导致社会发展活力不足的深刻教训,坚决避免医保福利化。

 

  此举无疑传递出强烈的政策和市场信号。业内观点认为,“天价药”唯有降成“平价药”才能纳入医保,去年医保谈判,除了诺西那生钠外,还有氨吡啶缓释片、艾替班特、阿加糖酶α、依洛尤单抗、氯苯唑酸软胶囊、人凝血因子Ⅸ等多款罕见病药物通过国谈,价格平均降幅达65%。

 

  医保基金结余看似金额庞大,但也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何用有限的资源去解决医疗保健问题,是国家医保局必须要考量的问题。有鉴于此,药学经济学评估成为医保准入判断中的重要依据。

 

  专家表示,随着医保谈判将药物经济学列为关键的考虑因素,近年来药物经济学已经从台前站上了舞台中央,其发挥的市场准入作用也越来越大,尤其顺应DRG/DIP医保支付改革,通过治疗药物/方案“头对头”经济性PK,药物经济学甚至能够影响医疗决策和治疗选择。

 

  药物经济学在医保创新药品谈判中的应用,主要在成本效果分析(CEA)和预算影响分析两个方面。其中,成本效果分析的评价指标是计算增量成本效果比值(ICER),即挽救每个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需要花费的成本。目前,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到ICER值参照“1~3倍人均GDP”阈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1年我国人均GDP达到80976元计算,3倍人均GDP约为24万元。

 

  虽然,“1~3倍人均GDP”的阈值标准,在不同疾病领域、差别化的临床获益和成本视角,其决策场景有其特殊性,但是,市场观点普遍认为医保谈判存在“年治疗费用30万元”的“天花板”,这是很难被忽视的。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