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结构分子生物学:该研究揭示了孤儿受体GPR119识别配体的分子机制 |
![]() |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徐华强、谢欣和临港实验室研究员蒋易在《自然结构分子生物学》杂志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孤儿受体GPR 119激活配体溶血生物药的结构鉴定)。发现GPR119可以在没有任何外源配体的情况下,与细胞膜中的溶血磷脂酰胆碱(LPC)结合并被其激活,这解释了所谓的某些受体的自激活,实际上是由未知的内源性配体引起的。分析了GPR119与临床小分子候选药物APD668复合物的冷冻电镜结构,阐明了受体偶联下游Gs信号蛋白的分子机制。
为了探索GPR119的结构,从昆虫细胞中表达并纯化了人GPR119受体和Gs蛋白三聚体的复合物,并在不添加小分子配体的情况下分析了GPR119和Gs蛋白的复合物的结构,分辨率为3.1埃。结构观察表明,该受体的配体结合口袋中存在狭窄的小分子配体密度。为了鉴定小分子的种类,通过质谱分析化合物样品。结果表明,该小分子属于溶血磷脂酰胆碱(LPC ),具有单链疏水尾。此外,在细胞水平上证实了不同种类的溶血磷脂对GPR119的激活。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溶血磷脂对GPR119有不同的激活作用。
GPR119的配体结合口袋可分为两部分:疏水口袋和亲水性口袋。其中疏水口袋贯穿受体的胞外域和中心位置,主要与LPC的疏水尾结合;亲水口袋延伸至细胞外区域,主要与LPC的亲水头结合。GPR119的口袋狭长,在受体中央形成一个开口,使配体结合口袋与细胞膜相通。这个开口的形成与GPR119跨膜螺旋5(TM5)的独特结构有关。在GPR119的TM5中间位置(5x50),GPR119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A类GPCR相比错开一个位置,从而形成独特的开放结构。这种开放结构不仅为长单链磷脂提供了结合空间,也提供了另一个潜在的配体入口。借助分子对接,认为变构调节剂的结合位点可能形成于该开口附近,并讨论了具有食欲控制作用的多糖天然产物戈登苷F与该变构位点的潜在结合方式。
为了探索高亲和力配体、临床候选小分子药物和GPR119的结合机制,研究人员以2.8埃的分辨率分析了代表性激动剂APD668和GPR119的复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APD668的刚性结构骨架主要占据GPR119的疏水口袋,并与口袋中的氨基酸形成较强的相互作用,为配体提供高亲和力。此外,研究表明,GPR119的拨动开关残基W2386.48显示出与其他受体不同的偏转模式,在这个残基附近发现了一个水分子,与周围的残基形成氢键,稳定了受体的活化构象。
本研究首次报道了孤儿受体GPR119优先结合LPC的分子机制,提出了一些具有自激活活性或结合未知配体的受体导致的观点。首次解释了GPR119、内源性配体LPC和临床候选小分子药物APD668的结构,揭示了GPR119被小分子激活的结构基础。发现了GPR119独特的结构特征和潜在变构调节剂的结合位点,为开发以GPR119为靶点的代谢性疾病药物奠定了重要的结构基础。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Nat Commun (2023-03-21)
- 胡勇/蓝柯团队发布全球首款冻干型mRNA疫苗的人体实验数据 (2023-03-21)
- 正大丰海首仿品种大涨198% 7个新品紧盯70亿市场 (2023-03-21)
- 石药大爆发!52款1类新药、10个首仿冲刺 (2023-03-21)
- 研究发现意识上和意识下的集合表征以反向方式影响知觉决策 (2023-03-21)
- 阜外最新研究“扎心”了:学历越高,心梗越早 (2023-03-20)
- 乔治·丘奇团队创造出不会被任何病毒感染的细菌,让合成生物学和转基因更安全 (2023-03-20)
- Cell Stem Cell (2023-03-20)
- 癌症干细胞与免疫细胞之间可以为癌症治疗提供新思路 (2023-03-20)
- 《肿瘤学年鉴》:减少40%晚期癌症,5年生存率相对提高四成!樊嘉院士团队研究证实,cfDNA甲基化测序用于癌症早筛极具价值 (2023-03-20)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