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新闻 > 国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药品召回管理办法》

国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药品召回管理办法》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103010等法律法规要求,国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进行了修订,现予公布,自2022年11月1日起施行。

特此公告。

  附药品召回管理办法

 国家药品管理局

2022年10月24日

  附

药品召回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加强药品质量监管,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根据《药品召回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和上市的药品的召回和监督管理。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药品召回,是指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以下简称持有人)按照规定程序召回存在质量问题或者其他安全隐患的上市药品,并采取相应措施及时控制风险、消除风险隐患的活动。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质量问题或者其他安全隐患,是指药品因研究、生产、储存、运输、标签等原因不符合法定要求,或者存在其他可能危及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不合理危险。

第五条持有人是控制风险、消除隐患的责任主体,应当建立健全药品召回制度,收集药品质量安全相关信息,对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或者其他隐患进行调查和评估,及时召回存在质量问题或者其他隐患的药品。

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药品使用者应当积极协助持有人对可能存在质量问题或者其他安全隐患的药品进行调查和评估,积极配合持有人履行召回义务,按照召回计划及时传达和反馈药品召回信息,对存在质量问题或者其他安全隐患的药品进行控制和回收。

第六条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药品使用者发现其生产、销售或者使用的药品可能存在质量问题或者其他安全隐患时,应当及时通知持有人,必要时暂停生产、放行、销售和使用,并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通报和报告的信息应当真实。

第七条持有人、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药品使用者应当按照规定建立并实施药品追溯制度,保存完整的购销记录,确保上市药品的可追溯性。

第八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药品召回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地方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配合、协助药品召回的相关工作,并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药品经营企业和药品使用者的协助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国家医药产品管理局负责指导全国药品召回管理工作。

第九条国家医药产品监督管理局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药品信息公开的相关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向社会公布存在质量问题或者其他安全隐患的药品信息和召回信息,必要时向同级卫生主管部门通报相关信息。

持有人应当制定药品召回信息公开制度,依法自愿公布药品召回信息。

第二章 调查与评估

第十条持有人应当主动收集和记录药品质量问题、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等安全风险信息,并对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调查和评估

sp;对可能存在质量问题或者其他安全隐患的药品进行调查,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调查内容,可以包括:

 

  (一)已发生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种类、范围及原因;

 

  (二)药品处方、生产工艺等是否符合相应药品标准、核准的生产工艺要求。

 

  (三)药品生产过程是否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生产过程中的变更是否符合药品注册管理和相关变更技术指导原则等规定;

 

  (四)药品储存、运输等是否符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五)药品使用是否符合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临床诊疗指南和药品说明书、标签规定等;

 

  (六)药品主要使用人群的构成及比例;

 

  (七)可能存在质量问题或者其他安全隐患的药品批次、数量及流通区域和范围;

 

  (八)其他可能影响药品质量和安全的因素。

 

  第十二条  对存在质量问题或者其他安全隐患药品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该药品引发危害的可能性,以及是否已经对人体健康造成了危害;

 

  (二)对主要使用人群的危害影响;

 

  (三)对特殊人群,尤其是高危人群的危害影响,如老年人、儿童、孕妇、肝肾功能不全者、外科手术病人等;

 

  (四)危害的严重与紧急程度;

 

  (五)危害导致的后果。

 

  第十三条  根据药品质量问题或者其他安全隐患的严重程度,药品召回分为:

 

  (一)一级召回:使用该药品可能或者已经引起严重健康危害的;

 

  (二)二级召回:使用该药品可能或者已经引起暂时或者可逆的健康危害的;

 

  (三)三级召回:使用该药品一般不会引起健康危害,但由于其他原因需要收回的。

 

  第十四条  持有人应当根据调查和评估结果和药品召回等级,形成调查评估报告,科学制定召回计划。

 

  调查评估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召回药品的具体情况,包括名称、规格、批次等基本信息;

 

  (二)实施召回的原因;

 

  (三)调查评估结果;

 

  (四)召回等级。

 

  召回计划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药品生产销售情况及拟召回的数量;

 

  (二)召回措施具体内容,包括实施的组织、范围和时限等;

 

  (三)召回信息的公布途径和范围;

 

  (四)召回的预期效果;

 

  (五)药品召回后的处理措施;

 

  (六)联系人的姓名及联系方式。

 

  第三章  主动召回

 

  第十五条  持有人经调查评估后,确定药品存在质量问题或者其他安全隐患的,应当立即决定并实施召回,同时通过企业官方网站或者药品相关行业媒体向社会发布召回信息。召回信息应当包括以下内容:药品名称、规格、批次、持有人、药品生产企业、召回原因、召回等级等。

 

  实施一级、二级召回的,持有人还应当申请在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网站依法发布召回信息。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网站发布的药品召回信息应当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链接。

 

  第十六条  持有人作出药品召回决定的,一级召回在1日内,二级召回在3日内,三级召回在7日内,应当发出召回通知,通知到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药品使用单位等,同时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调查评估报告、召回计划和召回通知。召回通知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召回药品的具体情况,包括名称、规格、批次等基本信息;

 

  (二)召回的原因;

 

  (召回等级

 

  (四)召回要求,如立即暂停生产、放行、销售、使用;转发召回通知等。

 

  (五)召回处理措施,如召回药品外包装标识、隔离存放措施、储运条件、监督销毁等。

 

  第十七条  持有人在实施召回过程中,一级召回每日,二级召回每3日,三级召回每7日,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药品召回进展情况。

 

  召回过程中,持有人应当及时评估召回效果,发现召回不彻底的,应当变更召回计划,扩大召回范围或者重新召回。变更召回计划的,应当及时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八条  持有人应当明确召回药品的标识及存放要求,召回药品的外包装标识、隔离存放措施等,应当与正常药品明显区别,防止差错、混淆。对需要特殊储存条件的,在其储存和转运过程中,应当保证储存条件符合规定。

 

  第十九条  召回药品需要销毁的,应当在持有人、药品生产企业或者储存召回药品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公证机构监督下销毁。

 

  对通过更换标签、修改并完善说明书、重新外包装等方式能够消除隐患的,或者对不符合药品标准但尚不影响安全性、有效性的中药饮片,且能够通过返工等方式解决该问题的,可以适当处理后再上市。相关处理操作应当符合相应药品质量管理规范等要求,不得延长药品有效期或者保质期。

 

  持有人对召回药品的处理应当有详细的记录,记录应当保存5年且不得少于药品有效期后1年。

 

  第二十条  持有人应当按照《药品管理法》第八十二条规定,在召回完成后10个工作日内,将药品召回和处理情况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报告。

 

  持有人应当在药品年度报告中说明报告期内药品召回情况。

 

  第二十一条  境外生产药品涉及在境内实施召回的,境外持有人指定的在中国境内履行持有人义务的企业法人(以下称境内代理人)应当按照本办法组织实施召回,并向其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报告药品召回和处理情况。

 

  境外持有人在境外实施药品召回,经综合评估认为属于下列情形的,其境内代理人应当于境外召回启动后10个工作日内,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召回药品的名称、规格、批次、召回原因等信息:

 

  (一)与境内上市药品为同一品种,但不涉及境内药品规格、批次或者剂型的;

 

  (二)与境内上市药品共用生产线的;

 

  (三)其他需要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的。

 

  境外持有人应当综合研判境外实施召回情况,如需要在中国境内召回的,应当按照本条第一款规定组织实施召回。

 

  第四章  责令召回

 

  第二十二条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责令持有人召回药品:

 

  (一)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经过调查评估,认为持有人应当召回药品而未召回的;

 

  (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经对持有人主动召回结果审查,认为持有人召回药品不彻底的。

 

  第二十三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召回药品的,应当按本办法第九条、第十五条相关规定向社会公布责令召回药品信息,要求持有人、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药品使用单位停止生产、放行、销售、使用。

 

  持有人应当按照责令召回要求实施召回,并按照本办法第十五条相关规定向社会发布药品召回信息。

 

  第二十四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作出责令召回决定,应当将责令召回通知书送达持有人。责令召回通知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召回药品的具体情况,包括名称、规格、批次等基本信息;

 

  (二)实施召回的原因;

 

  (三)审查评价和/或调查评估结果;

 

  (四)召回等级;

 

  (五)召回要求,包括范围和时限等。

 

  第二十五条  持有人在收到责令召回通知书后,应当按照本办法第十四条、第十六条的规定,通知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药品使用单位,制定、备案召回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二十六条  持有人在实施召回过程中,应当按照本办法第十七条相关要求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药品召回进展情况。

 

  第二十七条  持有人应当按照本办法第十八条、第十九条规定做好后续处理和记录,并在完成召回和处理后10个工作日内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提交药品召回的总结报告。

 

  第二十八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总结报告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并对召回效果进行评价,必要时组织专家进行审查和评价。认为召回尚未有效控制风险或者消除隐患的,应当书面要求持有人重新召回。

 

  第二十九条  对持有人违反本办法规定,在其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其召回后而拒不召回的,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药品使用单位不配合召回的,相应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药品管理法》第一百三十五条的规定进行查处。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在中国境内上市疫苗的召回程序适用本办法。疫苗存在或者疑似存在质量问题的处置要求应当按照《疫苗管理法》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一条  境内持有人发现出口药品存在质量问题或者其他安全隐患的,应当及时通报进口国(地区)药品监管机构和采购方,需要在境外实施召回的,应当按照进口国(地区)有关法律法规及采购合同的规定组织实施召回。

 

  第三十二条  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的召回,其生产企业按照本办法实施。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2022年11月1日施行。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