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健康之路 > 国粹中华“中医验方”开启人类健康文明之旅

国粹中华“中医验方”开启人类健康文明之旅

中国国学产业领域首席科学家、中国国际舆情(香港)研究院长期总顾问、CCTV央视在线国医文化首席顾问、国医百科官网国医大师、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慢病防治援助工作委员会副会长吕律指出:“中医治疗疾病及“中医验方”的形成主要依据是人体生命活动中受自然界各种条件的相互作用,及人体生存条件下的各种条件的制约而形成,旨在消除和调理人体生命的不适及回归生命健康的本源而作的所有努力形成的各种治疗方法及措施。“中医验方”是中华民族健康发展的源头河水;是中华民族世代的守护神,是中华民族世代用生命和鲜血凝聚的宝贵医药财富,我们每一个中华民族后世子孙都是“中医验方”的捍卫和践行者,不容任何外来势力的侵蚀和诋毁,是中华民族健康文明秩序的血脉基因”。

11.jpg

人类四大流域文明之一的黄河流域文明,孕育的中华中医药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世代呵护中华儿女健康,独特的中华“中医验方”都是历代先圣先贤及华夏儿女用生命和鲜血捍卫的文化瑰宝。中国古代很早已使用单味药物治疗疾病。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又学会将几种药物配合起来,经过煎煮制成汤液,即是最早的方剂。战国时期的《内经》虽仅载方13首,但对中医治疗原则、方剂的组成结构、药物的配伍规律以及服药宜忌等方面都有较详细的论述,奠定了方剂学的理论基础。中药共5767种,其中植物药4773种,动物药740种,矿物药82种,单味药使用的172种,常用药五百多种。其中汪氏分类法分为19种剂型,21类。根据不同药物加减、配伍会有不同的变化也就有不同的方剂,药方大全有五千多个。

方剂是在辩证立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的原则,选择适当药物,酌定用量、剂型、用法、用于治疗疾病的一种医疗工具,方剂是研究治法和方剂配伍理论及临床运用规律的一门学科。方剂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原始社会到周代形成了萌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及明代形成了酝酿时期,形成于清代,新中国成立后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新中国成立以来首部《中医验方》是1955—1959年福建省中医研究所编撰的中医著作,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共6集,共收方剂3027首,适用于内外、皮肤、五官、针灸等科的疾病。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发现的《五十二病方》,是现存最早的一部方书。书中收载临床各科医方283首, 还记述有汤、丸、散等剂型。在《汉书.艺文志》中载有经方十一家,其中除有大量当时医家的经验方外,还有方剂专著《汤液经法》,对方剂理论进行了初步总结。汉代的《神农本草经》中已有关于如何选择剂型的理论。张仲景的《伤寒论》载方113首,《金匮要略》载方262首,由于组方合法,选药精当,用量准确,变化巧妙,疗效卓著,被后世尊为经方。在伤寒方中所使用的剂型有汤剂、丸剂、散剂、栓剂、软膏剂、酒剂、醋剂、灌肠剂、洗剂、浴剂、熏剂、滴耳剂、灌鼻剂、吹鼻剂等,几乎包括了除注射剂以外的所有传统剂型。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方书著述的数量倍增,但多已亡佚。晋代仅存的葛洪《肘后方》中收载了大量验、便、廉的有效方剂,并首次提出成品药的概念,主张将药物加工成一定剂型,贮之以备急用,隋代的《四海类聚方》多达2600卷,《四海类聚单方》300卷,足见方剂发展之迅速。唐代孙思邈著《千金要方》,载方5300首。王焘的《外台秘要》载方6000多首。宋代出现了由政府组织编写的《太平圣惠方》,载方16834首,《圣济总录》载方2万余首,《和剂局方》载方297首,是官方和剂局制售中药成药的处方和制剂规范,也是第一部由朝廷颁发的成药典。金元时期有刘、张、朱、李四大家。刘河间善用寒凉,著有《宣明论方》、《伤寒直格方》等;张子和主张攻下,著有《儒门事亲》;朱丹溪长于滋阴,著有《丹溪心法》、《格致余论》等;李东垣专于补益脾胃,著有《脾胃论》、《兰室秘藏》等,都对方剂的运用有所创建和发挥。宋元时期局方盛行,金元诸家又提倡不泥古方,主张临证拟方,出现了与经方对峙的时方。金代成无己著《伤寒明理药方论》,选伤寒方20首,依《内经》理论为之作解,首开为方作论之先河。明代朱组织编著《普济方》,载方61739首,为方书之最。吴《医方考》综编历代医家名方,并对其方药、见证一一作考,详析方义,为第一部方论专著。清代,方论专著大量涌现,如王子接的《绛雪园古方选注》、罗美的《名医方论》、吴谦的《删补名医方论》、汪昂的《医方集解》、吴仪洛的《成方切用》等,丰富了研讨方剂的理论。为了便于阅读和记忆,这时还出现了大量方歌手册,如汪昂的《汤头歌诀》、张秉承的《成方便读》、陈修园的《伤寒方歌括》、《长沙方歌括》、《时方歌括》等。以叶天士、薛雪、吴鞠通等医家为代表的温病学派的建立,创制了大量治疗温热病的有效方剂,促进了方剂学的发展。西医传入中国后,中医界出现了中西汇通的新思潮,如张锡纯著《医学衷中参西录》,载方160首,立法处方均有新见解,对后世有一定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古代方书和民间秘方、验方进行了大量发掘、整理,并开展了中西医结合工作,在古方新用和创制新方方面都有较大发展。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确立了新中国卫生工作的三大方针“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到1954年6月5日,毛泽东在与时任北京医院院长周泽昭谈话时,着重指出:“对中医问题,不只是给几个人看好病的问题,而是文化遗产的问题。要把中医提高到对全世界有贡献的问题。”“中药应当很好地保护与发展,我国中药有几千年的历史,是祖国极宝贵的财富,如果任其衰落下去,那是我们的罪过。中医书籍应进行整理,应组织有学问的中医,有计划有重点地先将某些有用的,从古文译成现代文,时机成熟时应组织他们结合自己的经验编出一套系统的中医医书来。”彰显了中医药历经几十个世纪到新中国建设初期对中华民族医药健康文明的历史进程,是中华中医药文明不朽的丰碑。

中医药文化瑰宝“中医验方”历经新中国成立后的各种历史艰难时期,时至2015年迎来了中华中医药文明的历史转折点, 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中医药法(草案)》,并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法制保障。2016年2月14日,国务院第12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把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对新时期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作出系统部署。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来习主席指出“中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并强调“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在现代科学文明背景下,中医药必须与时俱进,要有进取精神、担当精神和奉献精神,才可能寻找到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的现代发展道路。回顾2003年中医药在战胜“非典”疫情中的卓越贡献,再到2019年全球暴发“新冠疫情”中华中医药文明对控制新冠疫情发挥的重要作用,得到了全球共识、彰显了中华中医药文明对世界的贡献,中华“中医验方”在中华中医药文明中一枝独秀是历代中华民族人民健康的守护神;从华佗研制的“麻沸散”开创人类医药手术史上麻醉先河,到2015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利用中医药研发的“青蒿素”造福了全人类,也是中华中医药不朽的丰碑。

四川吕律生物制品销售有限公司创始人、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慢病防治援助工作委员会副会长吕律为弘扬中华中医药文明“中医验方”,带领他的科创团队探索出“中医验方”走进千家万户造福于人民的新举措;针对不同类别的慢病患者采用不同的“中医验方”进行辨证施治,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慢病防治援助工作开历史先河,拟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中医验方”汤液服务于慢病患者为推进中华中医药发展开新路。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