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营销 > 《自然评论·临床肿瘤学》:一文读懂全球胃癌负担情况,以及如何筛查/预防胃癌!

《自然评论·临床肿瘤学》:一文读懂全球胃癌负担情况,以及如何筛查/预防胃癌!

来源:奇点糕 2023-05-10 17:25

尽管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有下降趋势,全球胃癌疾病负担仍相当沉重,对Hp感染的有效管控配合胃镜筛查,才能进一步降低疾病负担,且对我国等胃癌高发国家效果更为显著

这家伙实在是太凶残了。虽然随着胃镜的普及、治疗模式的成熟,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已从过去的约20%提高到了30-40%[1-2],但这还远远不够。

毕竟在世卫组织2020年发布的全球癌症报告(GLOBOCAN 2020)里,胃癌仍是全球发病数第五多、致死数第四多的癌症,而且致死数/发病数的比例大约是0.7(76.9万/108.9万)[3],意味着大多数胃癌患者仍难以实现长期生存。

而且胃癌防治的 基本面 ,似乎也不能算好:据世卫组织国际癌症研究署估算,如果胃癌风险因素不能被有效管控,按当前趋势继续下去,到2040年时全球胃癌疾病负担将比2020年高出70%,每年新发180万例、130万人因它而死[4]!

胃癌猛于虎也!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抗击胃癌该抓住哪些关键点呢?近期在《自然评论 临床肿瘤学》上,美国贝勒大学医学院的两位专家就共同撰文,深度剖析了全球范围内的胃癌流行病学趋势、主要危险因素及其变化情况,并就此提出了未来胃癌防治的几大要点,也是一篇颇具参考价值的好文[5]。

全球胃癌疾病负担概述

众所周知,大多数胃癌的发病都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有关,因此全球范围内的胃癌发病率,也与Hp流行情况高度相关,东亚和东南亚各国占到全球胃癌发病数的2/3,原因就在于Hp感染的流行。

虽说日本、韩国等国近年来在Hp感染防治上有很大进步,让胃癌发病率进入下降通道,但东亚整体的胃癌发病率仍是北美的5倍以上。好在从全球大趋势来看,胃癌发病率在许多国家都已下降,全球发病数的增长更多与人口数上升有关。

全球胃癌发病率分布图

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早发性胃癌( 50岁)患者被确诊,而且相当多的胃癌患者直到晚期才被确诊,在美国的晚期确诊比例仍高达40%,这部分患者的长期预后尚未经有效治疗明显改善,早筛早诊仍然需要推进。

胃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情况

Hp感染

学界认为全球90%的胃癌病因可主要归于Hp感染,而在我国和韩国等胃癌高发国家,可能有50-55%的人口感染了Hp。根据胃癌发病经典的Correa级联假说,Hp感染导致的慢性胃炎首先会引发肠上皮化生,并逐步发展到侵袭性胃腺癌,但仅约17%的感染者最终罹患胃癌,这可能与不同Hp菌株的致癌能力差异有关。

Hp感染并成功定植到胃黏膜上皮细胞后,会产生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等多种毒力因子,而不同菌株的毒力因子差异就影响了致癌能力,以CagA为例,研究显示东亚流行的Hp菌株中CagA蛋白带有EPIYA-D位点,与促癌磷酸酶SHP-2的结合能力显著高于西方菌株,因此更易导致胃黏膜萎缩和后续的癌症发生[6]。

年龄与性别

胃癌发病风险随年龄上升而增加,且男性的发病风险是女性的2-3倍,75岁以上男性的发病率可达20-50例/每10万人;年龄和性别还与胃癌患者的组织学类型有关,如弥漫型胃癌更多见于低龄( 70岁以下)、女性患者。

吸烟、饮酒、肥胖和代谢异常

众多流行病学研究已证实,吸烟、饮酒均会增加胃癌发病风险,且存在 剂量相关性 ,但整体属于较弱的风险因素(研究报告的OR值一般仅在1.1-1.3);肥胖与胃癌发病风险的关系尚无定论,不同流行病学研究结论存在差异,可能与人种及肥胖定义不同有关;2型患者的胃癌发病风险稍有升高(OR=1.16)[7]。

饮食因素

在许多病例对照研究中,摄入较多红肉和加工肉类会增加胃癌发病风险,但与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并不相符;学界认为,加工肉类中的N-亚硝基二甲胺(NDMA)可能是促癌物,每日摄入量 0.12 g,即与胃癌发病风险上升有关。

临床前研究还显示,高盐饮食中的大量氯化钠会导致胃泌素分泌增多,加速胃组织损伤和胃癌细胞增殖,流行病学证据也提示高盐饮食与胃癌发病风险上升有关,且高盐饮食还可能在促癌方面与Hp感染 协同增效 ;摄入较高的、碳水化合物及辣椒,也可能对胃癌发病有不利影响。

而在预防胃癌方面,有权威机构推荐摄入大量的蔬菜或水果,但保护的具体效果尚有争议;此外来自我国和日本的流行病学研究还显示,常规喝茶尤其是喝绿茶,也与胃癌发病风险下降约30%(OR=0.67-0.68)有关[8]。

药物影响

阿司匹林等各种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能够抑制胃癌发生中过表达的COX-2,因此有研究显示使用NSAIDs与胃癌发病风险下降22%有关(RR=0.78),且长期使用能进一步降低风险,但保护作用主要局限于非贲门癌、肠型胃癌。

与NSAIDs类似,他汀类药物也对胃癌有着抗细胞增殖、抗生成、调节和促凋亡等多重作用,被视为可能的胃癌预防用药,长期服药者的胃癌发病风险有所下降;抑制胃酸分泌的质子泵抑制剂(PPI)类药物,则可能通过增加胃泌素加速胃癌发展,但因果关系尚未得到充分证实。

发病风险因素表

遗传因素

有胃癌家族史人群的发病风险是一般人的2-10倍,这主要与3大遗传性综合征,即:遗传性弥漫型胃癌(HDGC,与CDH1/CTNNA1突变有关)、胃腺癌伴近端多发息肉(GAPPS,因APC基因启动子1B区突变致病)和家族性肠型胃癌(FIGC)有关;胃癌也会是Lynch综合征、家族腺瘤性息肉病等遗传综合征的次要表现。

其它危险因素

其它危险因素约导致了全部胃癌的10%,被研究证实的包括EB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胃炎及其它自免疾病、Menetrier病(又名巨大性肥厚性胃炎,患者胃癌发病率可达6-10%)等,而Hp以外的胃肠道微生物,如奈瑟菌、链球菌等的影响,也可能是导致Hp阴性胃癌(在美国占比高达70%)发病的关键因素。

胃癌的一级/二级预防

由于胃癌确诊后极高的病死率,预防仍然是当前防治胃癌的关键,但大多数国家尚未建立全国性的胃癌筛查体系,因此需要进一步明确胃癌高危人群、减轻胃镜等筛查手段的痛苦并改善可及性,对Hp感染的监测和有效治疗也极为关键。

一级预防

根除Hp感染在降低胃癌发病风险方面的获益,已得到大量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前瞻性队列研究和Meta分析的证实,对胃癌发病率较高的国家,将标准抗Hp感染治疗纳入国家性癌症筛查项目,也将具有较高的效价比,而在发病率较低的国家,可能仍需针对高危人群进行重点干预。

二级预防

相比道超声检查,上消化道内镜检查(胃镜为主)对早期胃癌的检出率更高,在胃癌发病率较高的国家使用效价比也较好,是韩国和日本国家胃癌筛查体系主要推荐、并被纳入医保的筛查手段,对两国的胃癌防治起到了重要作用。

总结

尽管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有下降趋势,全球胃癌疾病负担仍相当沉重,对Hp感染的有效管控配合胃镜筛查,才能进一步降低疾病负担,且对我国等胃癌高发国家效果更为显著,但目前尚无筛查模型对胃癌高危人群的定义和风险度进行区分,这将是下一步全球胃癌筛查工作的关键。

参考文献:

[1]Li Y, Feng A, Zheng S, et al. Recent estimates and predictions of 5-year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A model-based period analysis[J]. Cancer Control, 2022, 29: 10732748221099227.

[2]https://seer.cancer.gov/statfacts/html/stomach.html

[3]Sung H, Ferlay J, Siegel R L, 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0: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J].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2021, 71(3): 209-249.

[4]Morgan E, Arnold M, Camargo M C, et al. The current and future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of gastric cancer in 185 countries, 2020 40: A population-based modelling study[J]. EClinicalMedicine, 2022, 47: 101404.

[5]Thrift A P, Wenker T N, El-Serag H B. Global burden of gastric cancer: epidemiological trends, risk factors, screening and prevention[J]. Nature Reviews Clinical Oncology, 2023.

[6]陈莫耶, 袁媛. 幽门螺杆菌不同感染阶段的相关毒力因子及其致病性[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2, 20(30): 2937-2943.

[7]Dabo B, Pelucchi C, Rota M, et al.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diabetes and gastric cancer: results from the Stomach Cancer Pooling Project Consortium[J]. 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 Prevention, 2022, 31(3): 260-269.

[8]Martimianaki G, Alicandro G, Pelucchi C, et al. Tea consumption and gastric cancer: A pooled analysis from the stomach cancer pooling (StoP) project consortium[J]. 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 2022, 127(4): 726-734.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