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营销 > J Adv Res:新型硫代氨基脲和1,2,4

J Adv Res:新型硫代氨基脲和1,2,4

来源:100医药网 2024-06-15 10:59

本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II-1在所有测试模型中都表现出体外驱虫活性。此外,计算机研究表明,活性最高的化合物II-1可能通过抑制微管蛋白聚合和SDH酶的作用模式。

由线虫引起的胃肠道寄生虫感染在人类和动物中都很普遍,肠道蠕虫是一个相当大的医学和经济挑战。人们通过摄入受感染的卵感染肠道线虫,或者在某些物种中,通过幼虫主动穿透人类宿主的皮肤感染肠道线虫。由肠道线虫引起的最常见寄生虫病包括蛔虫病、钩虫病/坏血病、滴虫病和肠虫病。文献资料显示,全世界约有8 - 10亿例蛔虫、6 - 9亿例钩虫、5亿例鞭虫和2亿例蛲虫感染。这些线虫可引起儿童胃肠道症状、脱水和心理生理发育抑制。多种药物用于治疗肠道线虫,如噻苯达唑、甲苯达唑和阿苯达唑(苯并咪唑衍生物)、吡喃嘧啶和伊维菌素。

近年来,由于在治疗人类和动物寄生虫病方面滥用药物和使用不当,已观察到寄生虫对现有药物的耐药性有所增加。多药耐药意味着用于治疗寄生虫病的有效物质正在减少,这就需要寻找具有抗寄生虫和驱虫特性的新化合物。此外,由于寄生虫病主要影响世界贫困地区的人口,制药公司因担心经济回报低而不愿投资抗寄生虫药物。鉴于与寄生虫病及其治疗相关的问题,世界各地的科学家现在正致力于开发具有抗寄生虫活性的新化合物。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包括硫代氨基脲和三唑衍生物。

早期对刚地弓形虫的硫代氨基脲和1,2,4-三唑衍生物抗寄生虫活性的研究表明,这些化合物具有抗寄生虫活性。目前发表的关于硫代氨基脲及1,2,4-三唑衍生物的驱虫活性的研究结果主要是在非致病性蚯蚓(后生蚯蚓、eugenae、corethrusus)上进行的,这类化合物的驱虫活性研究很少。

图片来源:

近日,来自波兰卢布林医科大学药学院生物与遗传学系的研究者们在J Adv Re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 Synthesis and anthelmintic activity of novel thiosemicarbazide and 1,2,4-triazole derivatives: In vitro, in vivo, and in silico study 的文章,该研究表明在体外、体内和硅研究中,化合物II-1可以被描述为HIT,未来可能用于治疗人类和动物的寄生虫病。

肠道寄生虫感染是一种被忽视的疾病,由于寄生虫对现有药物的耐药性日益增强,它们构成了越来越大的治疗挑战。因此,迫切需要寻找具有抗寄生虫活性的新化合物。本研究旨在合成新的硫代氨基脲和1,2,4-三唑衍生物,并测定其驱虫活性。研究者采用经典的有机化学方法进行了合成,利用体外(Rhabditis sp.、Haemonchus contortus和Strongylidae sp.三种线虫模型)和体内(Heligmosomoides polygyrus/bakeries线虫)进行了驱虫活性测试,并进行了分子对接(在硅)确定可能的驱虫活性的机制。

I-1和II-1浓度暴露24小时后线虫的存活率(%)

图片来源:

研究者设计并合成了喹啉-6-羧酸衍生物。在横纹肌炎模型的筛选试验中,含甲氧基苯基取代基的化合物II-1的LC50 = 0.3 mg/mL的活性最高。在下一阶段的研究中,对化合物II-1在H. contortus模型中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化合物II-1具有杀卵(死卵率 45%)和杀幼虫(死幼虫率 75%)的活性。

对圆线虫模型的研究证实了化合物II-1的杀卵活性(死卵百分率55%)。在polygyrus/bakeri线虫模型中进行的体内研究表明,在化合物II-1的影响下,线虫的数量平均减少了30%。硅研究显示了化合物II-1的两种可能的作用模式,即抑制微管蛋白聚合和SDH。试验化合物没有显示出任何全身毒性作用。还研究了其对细胞色素CYP450酶活性相关的药物代谢的影响。

化合物II-1在所有测试模型中都表现出体外驱虫活性

图片来源: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II-1在所有测试模型中都表现出体外驱虫活性。此外,计算机研究表明,活性最高的化合物II-1可能通过抑制微管蛋白聚合和SDH酶的作用模式。重要的是,生化和血液学参数的测试以及组织病理学测试表明,所分析的化合物没有全身毒性。本研究提出了一种非常有效的新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结构和活性已获得了专利。该试验化合物可以被描述为HIT,它在未来很有可能成为一种驱虫药物,用于治疗人类和动物肠道线虫引起的寄生虫病。( 100yiyao.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