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S Nano:碳水化合物 |
来源:100医药网 2024-09-23 11:34
本研究开发了一个模块化疫苗平台,旨在驱动抗原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Laura L. Kiessling、Jeremiah A. Johnson、Alex K. Shalek 和 Darrell J. Irvine 及其团队与来自佐治亚理工学院的M.G. Finn及其团队揭示了一种能调动系统对抗的新策略。该策略能产生肿瘤疫苗所需的抗力 无论是预防性的还是治疗性的。相关研究结果于2024年9月16日在线发表在ACS Nano期刊上,论文标题为 Carbohydrate-Lectin Interactions Reprogram Dendritic Cells to Promote Type 1 Anti-Tumor Immunity 。
癌细胞看起来与人类细胞非常相似。相比之下,病毒、细菌和真菌表面的碳水化合物与人类的碳水化合物明显不同。树突细胞 免疫系统中最好的抗原递呈细胞,其表面的蛋白可以帮助它们识别这些非典型碳水化合物,并将这些抗原带入体内。然后,这些抗原会被加工成更小的肽,并呈现给免疫系统以便做出反应。
耐人寻味的是,其中一些碳水化合物结合蛋白还能协同引导免疫反应。这项研究提出了一种将这些抗原靶向树突细胞的策略,从而产生更活跃、更强大的免疫反应。
应对肿瘤的顽强生命力
研究者的这种新策略用外来碳水化合物包裹肿瘤抗原,并将它们与单链RNA共同递送给树突细胞,这样树突细胞经过编程后识别为潜在威胁的肿瘤抗原。
他们将目标锁定在凝集素(碳水化合物结合蛋白)DC-SIGN上,因为它具有激活树突细胞免疫的能力。他们用与树突细胞结合的碳水化合物衍生物装饰了一种病毒样颗粒(一种由病毒蛋白组装到一段 RNA 上的颗粒,由于其内部的 RNA 不是来自病毒,因此不具有感染性)。由此产生的聚糖修饰的病毒样颗粒显示出独特的糖分子;因此,树突细胞将其识别为它们需要攻击的东西。
Kiessling解释说, 树突细胞表面有一种称为凝集素的碳水化合物结合蛋白,这种蛋白与细菌或病毒表面的糖结合后,就会穿透细胞膜。在树突细胞中,DC-SIGN与病毒或细菌结合后会聚集在一起,从而促进内化。当病毒样颗粒被内化后,它就会开始分崩离析,并释放出其 RNA。 Toll样受体(与RNA结合)和DC-SIGN(与修饰的聚糖结合)都能发出信号,从而激活免疫反应。
图片来自ACS Nano, 2024, doi:10.1021/acsnano.4c07360
一旦树突细胞敲响了外来入侵的警钟,就会触发强大的免疫反应,其强度远远超过一般非靶向疫苗的免疫反应。当树突细胞遇到抗原时,它们会向免疫系统中的下一个细胞 T 细胞,发出信号,T 细胞会根据树突细胞中被激活的途径作出不同的反应。
推进癌症疫苗开发
根据这项新研究开发的潜在疫苗具有双重活性。首先,疫苗中的聚糖与凝集素结合,提供主要信号。然后,与Toll样受体结合可激发强效免疫激活。
Kiessling、Finn和Johnson研究团队之前发现了一种合成的DC-SIGN结合基团,当用于修饰病毒样颗粒时,它能引导细胞免疫反应。但这种方法能否用作抗癌疫苗尚不清楚。这项新的研究证实这种方法实际上是可行的。
麻省理工学院高分子与软物质项目的化学博士生Valerie Lensch将这种现存的策略作为抗癌疫苗进行了测试,并为此学习了大量免疫学知识。
Lensch说, 我们开发了一个模块化疫苗平台,旨在驱动抗原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这一平台不仅在抗击癌症的斗争中举足轻重,而且在抗击具有挑战性的细胞内病原体(包括疟原虫、HIV和分枝杆菌)方面也具有巨大潜力。这项技术有望攻克一系列疫苗开发尤其具有挑战性的疾病。
Lensch 和她的研究人员对这些聚糖修饰的病毒样颗粒进行了大量的体外迭代实验,最终确定了一种具有成功潜力的设计。一旦取得成功,他们就能继续进行体内模型实验,这将是他们研究工作的一个激动人心的里程碑。
Kiessling 实验室的博士后 Adele Gabba 与 Lensch 一起进行了体内实验,而在佐治亚理工学院在M.G. Finn 教授领导下攻读博士学位的 Robert Hincapie 则制造并修饰了病毒样颗粒。
Gabba说, 我们发现,碳水化合物就像细胞用来交流和引导免疫系统的语言。令人激动的是,我们已开始解码这种语言,如今可以利用它来重塑免疫反应。
Lensch说, 这种疫苗背后的设计原则植根于之前的研究生和博士后研究员多年来进行的大量基础研究,重点是优化凝集素参与和了解凝集素在免疫中的作用。见证这些概念在各种应用中转化为治疗平台令人激动。 (100yiyao.com)
参考资料:
Valerie Lensch et al. . ACS Nano, 2024, doi:10.1021/acsnano.4c07360.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医药网新闻- 相关报道
-
- Nature:视网膜的秘密!当“节能模式”遇见“高效协作”,眼睛如何选择重要视觉信息? (2025-01-22)
- 甘肃议“药”:开国际平台、数字化助力品牌提升 (2025-01-22)
- 国度药监局对于简化港澳已上市传统口服中成药边疆上市注册审批的布告 (2025-01-22)
- Theranostics:丝素蛋白水凝胶构建软骨类器官,助力软骨再生,开启骨关节炎精准治疗新纪元! (2025-01-22)
- Adv Sci:科学家开发出一种能将结肠癌细胞转化为正常细胞的新技术 (2025-01-22)
- 空气中的“隐形杀手?Diabetes:空气污染物的暴露或与机体对2型糖尿病的易感性之间存在密切关联 (2025-01-22)
- 神刊CA:年轻女性患癌风险已成大患!2025年美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50岁以下女性癌症发病率高出男性82% (2025-01-21)
- 哈佛大学最新研究,每多喝一杯咖啡,糖尿病风险降低10%,但加了糖,益处大打折扣 (2025-01-21)
- Nat Commun:揭示蛋白DUSP6促进结直肠癌生长机制 (2025-01-21)
- Front Med:用于治疗房颤的药物决奈达隆或能有效抑制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增殖 (2025-01-21)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