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a Pharm Sin B:黄蜀葵多糖通过调节嗜粘蛋白阿克曼氏菌的丰度,强化肠道粘液屏障,减轻肠道炎症 |
![]() |
Acta Pharm Sin B:黄蜀葵多糖通过调节嗜粘蛋白阿克曼氏菌的丰度,强化肠道粘液屏障,减轻肠道炎症
来源:100医药网 2024-10-26 11:04
本研究表明,黄蜀葵多糖通过恢复结肠炎小鼠的嗜粘杆菌丰度来促进IL-10分泌,从而促进MUC2分泌,改善肠道粘液屏障功能,最终改善结肠炎小鼠的肠道炎症。肠上皮细胞表面覆盖着一层粘液,维持肠道内稳态,保护肠黏膜免受潜在病原体的侵害,肠道黏液层为肠道微生物和宿主之间的共生提供了一个环境。健康人的肠道微生物和黏液屏障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相比之下,肠道炎症患者的肠道黏液层较薄,使肠道微生物更容易渗透。随后,肠道微生物及其炎症产物与肠上皮细胞接触,引发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加重肠道炎症。
Mucin 2 (MUC2)是杯状细胞分泌的一种高度糖基化的蛋白,是肠黏液层的主要组成部分。Muc2缺乏导致肠道粘液屏障受损,进而诱发自发性结肠炎。相反,过量的粘液分泌可以防止化学物质和微生物引起的肠道炎症,这表明维持肠道粘液屏障功能是缓解肠道炎症的一种有希望的策略。
嗜粘蛋白阿克曼氏菌是一种重要的寄生于肠道黏液层的共生细菌。它不仅通过降解MUC2来生长,而且还刺激这种蛋白质的分泌,维持粘液的产生。嗜粘液芽胞杆菌的减少可能是肠道炎症的标志,这些炎症与肠道微生物群失调、粘液屏障和系统过度反应有关。此外,补充这种细菌可以有效缓解肠道炎症。
中药包括生物碱、多糖、黄酮类、皂苷等多种结构类型的天然产物,具有疗效,但口服生物利用度较低。肠道菌群已被用于阐明中药疗效的独特机制,如巴味白藜芦醇、黄芪、人参多糖、马桑低聚糖、黄芪多糖、雪蒿、小檗碱和黄酮等。黄蜀葵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东欧和亚洲的植物,具有很高的人体营养价值。然而,关于黄蜀葵多糖(AMP)的药理研究却很少。其中,大多数集中在其免疫调节和抗肿瘤活性。因此,AMP对粘液分泌和肠道微生物群的影响尚不清楚。
图片来源:
近日,来自江苏省中药资源产业化协同创新中心的研究者们在Acta Pharm Sin B杂志上发表了题为 Abelmoschus manihot polysaccharide fortifies intestinal mucus barrier to alleviate intestinal inflammation by modulating Akkermansia muciniphila abundance 的文章,该研究表明黄蜀葵多糖通过强化肠道粘液屏障来减轻肠道炎症,并维持肠道嗜粘蛋白阿克曼氏菌的稳态,因此靶向肠道粘液屏障可能是缓解肠道炎症的有效策略。
肠道粘液屏障是抵御肠道病原体的重要防线。这种屏障的破坏使细菌与上皮密切接触,导致肠道炎症。因此,它的修复是一种很有希望的缓解肠道炎症的策略。
AMP减轻急性结肠炎小鼠模型肠道炎症反应
图片来源:
本研究表明,黄蜀葵多糖通过增加黏液的产生来强化肠道粘液屏障,这在黄蜀葵多糖介导的结肠炎改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IL-10缺失小鼠模型表明,黄蜀葵多糖对黏液产生的影响依赖于IL-10。此外,细菌的消耗和补充证实了黄蜀葵多糖对IL-10分泌和粘液产生的影响是由嗜粘蛋白阿克曼氏菌介导的。这些发现表明,植物多糖通过维持肠道微生物群的稳态来加强肠道粘液屏障。这表明靶向黏液屏障是治疗肠道炎症的一种很有前途的策略。
AMP减轻慢性结肠炎小鼠肠道炎症
图片来源:
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黄蜀葵多糖通过恢复结肠炎小鼠的嗜粘杆菌丰度来促进IL-10分泌,从而促进MUC2分泌,改善肠道粘液屏障功能,最终改善结肠炎小鼠的肠道炎症,因此靶向肠道粘液屏障可能是缓解肠道炎症的有效策略。( 100yiyao.com)
参考文献
Yumeng Wang et al. Abelmoschus manihot polysaccharide fortifies intestinal mucus barrier to alleviate intestinal inflammation by modulating Akkermansia muciniphila abundance. Acta Pharm Sin B. 2024 Sep;14(9):3901-3915. doi: 10.1016/j.apsb.2024.06.002.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中国科学院发表最新Nature论文,挑战极端环境生命极限模型 (2025-08-01)
- Nature系列综述:基孔肯雅病毒的传播周期、预防及检测研究最新进展 (2025-08-01)
- 数字孪生细胞实验室横空出世!Cell:AI + 语法模型破解癌症与大脑发育的动态密码 (2025-07-31)
- N Engl J Med:我们身处数据金矿,为何仍为医学证据所困? (2025-07-31)
- CAR-T细胞疗法研究进展(第50期) (2025-07-30)
- 孕期遇冷竟改变脂肪“体质”?Front Endocrinol:短期温度波动会给母鼠脂肪组织留下持久印记,影响代谢适应 (2025-07-30)
- 为什么有些记忆忘不掉,但是有些却记不清?Science:揪出幕后“记忆剪辑师”,原来它一直在“切时间轴” (2025-07-29)
- 同一大脑回路,雌雄反应大不同!Cell 揭秘调控交配行为的 “性别开关” (2025-07-29)
- 近期科学家们在类器官研究领域取得的新进展! (2025-07-29)
- Science子刊:一类RNAi疗法降低HBV抗原和DNA水平同时激活免疫系统,有望终结HBV感染 (2025-07-28)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