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篇Cell论文揭示硅藻高效固定二氧化碳的机制 |
![]() |
来源:100医药网 2024-10-28 14:56
研究发现了一种在硅藻固定二氧化碳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蛋白外壳,并利用低温电子断层扫描(cryo-ET)等前沿成像技术,揭示了所谓的PyShell蛋白外壳的分子结构,并破译了它的功能。海洋中微小的硅藻(diatom)是从环境中捕捉二氧化碳的高手。它们能固定地球上多达 20% 的二氧化碳。如今,来自瑞士巴塞尔大学、约克大学和关西学院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硅藻中发现了一种高效固定二氧化碳所必需的蛋白外壳。这一突破性发现可以为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生物工程方法提供思路。
硅藻太小,肉眼无法看到,但它们却是海洋中产量最高的藻类之一,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利用光合作用从环境中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为养分,为海洋中的许多生物提供食物。尽管硅藻非常重要,但人们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不知道它们是如何如此高效地完成这一过程的。
巴塞尔大学生物中心的Ben Engel教授领导的一个研究团队与来自约克大学和关西学院大学的研究人员一起,发现了一种在硅藻固定二氧化碳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蛋白外壳。他们利用低温电子断层扫描(cryo-ET)等前沿成像技术,揭示了所谓的PyShell蛋白外壳的分子结构,并破译了它的功能。
相关研究结果以两篇论文的形式发表在2024年10月17日的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分别为 Diatom pyrenoids are encased in a protein shell that enables efficient CO2 fixation 和 A protein blueprint of the diatom CO2-fixing organelle 。
PyShell对二氧化碳的高效固定至关重要
在植物和藻类中,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中进行的。在这些叶绿体中,类囊体膜(thylakoid membrane)从太阳光中获取能量,然后用于帮助 Rubisco 酶固定二氧化碳。
然而,藻类有一个优势:它们把所有的Rubisco都装在一个叫做淀粉核(pyrenoids)的小区室里,这样可以更有效地捕捉二氧化碳。
Manon Demulder 博士说, 我们如今发现,硅藻的淀粉核被包裹在一种格子状的蛋白外壳中。PyShell不仅赋予了淀粉核的形状,而且还有助于在这个区室形成高浓度的二氧化碳。这使得 Rubisco 能够有效地固定海洋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为养分。
当作者将 PyShell 从硅藻中移除时,它们固定二氧化碳的能力明显受损。光合作用和细胞生长也随之减弱。Demulder说, 这向我们展示了PyShell对高效碳捕获的重要性,碳捕获过程对海洋生物和全球气候至关重要。
图片来自Cell, 2024, doi:10.1016/j.cell.2024.09.013
减少二氧化碳的生物工程?
PyShell 的发现也可能为旨在应对气候变化,当代最紧迫的挑战之一的生物技术研究开辟了前景广阔的道路。Engel 说, 首先,我们人类必须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以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这需要立即采取行动。
我们如今排放的二氧化碳将在大气中存留数千年。我们希望像 PyShell 这样的发现能够帮助激发新的生物技术应用,从而改善光合作用并从大气中捕获更多的二氧化碳。这些都是长期目标,但考虑到二氧化碳排放的不可逆转性,我们如今就必须开展基础研究,为未来的碳捕集创新创造更多机会。 (100yiyao.com)
参考资料:
Ginga Shimakawa et al. . Cell, 2024, doi:10.1016/j.cell.2024.09.013.
Onyou Nam et al. . Cell, 2024, doi:10.1016/j.cell.2024.09.025.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工作时的体力劳动和空闲时的锻炼有区别?AJPM:别让工作累垮你!空闲时间锻炼才是预防2型糖尿病的关键 (2025-02-24)
- 北京大学最新Cell论文:李龙/宋晨/高宁团队揭示膜蛋白进入脂膜折叠的分子过程 (2025-02-23)
- Nature:当癌症疫苗遇上"癌王"!一场改写生命剧本的细胞革命 (2025-02-23)
- Nature Methods:窥探生命的分子之舞——PTEN活体成像技术开启神经科学新纪元 (2025-02-23)
- Science:复旦大学郁金泰团队发现帕金森病全新治疗靶点,并利用AI找到潜在治疗药物 (2025-02-22)
- 迈威生物于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自主研发的靶向整合素 αvβ8 抗体的临床前研究成果 (2025-02-22)
- 抵御流感的秘密武器!Nat Immunol:来自真菌中的β (2025-02-22)
- 陈子江/赵涵团队证实,母亲雄激素过多会跨代遗传增加男性后代的糖尿病风险,热量限制和二甲双胍能够逆转风险 (2025-02-22)
- 是真的!睡前抱抱能缓解一天的压力!143对伴侣研究表明:那些在入睡时选择更亲密姿势的伴侣,有更低的压力水平和更少的依恋不安全感 (2025-02-22)
- Nature:揭示颗粒酶K通过激活完整的补体级联反应来驱动组织损伤和炎症 (2025-02-21)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