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营销 > 美国封锁科研数据?14年后才看懂深圳这步“先手棋”

美国封锁科研数据?14年后才看懂深圳这步“先手棋”

来源:生物世界 2025-04-11 09:35

依托自主可控的数据库生态,深圳国家基因库不但为国内科研应急兜底,抵御外部封锁,还将为全球科研机构贡献“开放共享、安全可信”的中国方案,重塑全球科学数据合作的“中国范式”。

最近电视剧《棋士》热播,围棋的很多专业术语被大众所熟知,比如 先手棋 。所谓 先手 ,便是下棋时迫使对方必须回应的关键落子,拥有先手,往往能抢占棋局主动权,是致胜的关键。在中美科技博弈的棋局里,我们也看到了这样的一幕。

2025 年 4 月 2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发布公告,明确禁止 受关注国家 机构访问 NIH 受控访问数据存储库及其相关数据 。在 受关注国家 中,中国(包括香港和澳门)、俄罗斯等赫然在列。

这一蛮横举措,瞬间将中美科技领域的博弈再度推至风口浪尖,在生物科研领域激起巨浪。一场围绕数据主权与科研发展的激烈较量,拉开帷幕。

数据封锁:难以阻挡中国科研步伐

大家都知道,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旗下,诸如全球最大的核酸序列数据库(GenBank)、基因表达数据库(GEO)、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等,在行业内被视作核心资源,是全球科研的 基础设施 ,支撑着世界各地科研人员开展研究工作。

相关数据库的影响情况

如今,美国一纸禁令,直接把这些数据库变成了中美科技博弈的 新战场 。对我们国家的科研人员来说,绝非 访问受限 这么简单。众多依赖国际数据库开展的科研课题,可能面临数据断供的风险。

另外,这些数据库不仅仅是存储数据,更是全球生物信息和生命科学领域极为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也将对中国科研人员与国际同行的交流合作产生一定影响。

再往深了看,这场 数据封锁 背后,实质是一场激烈的 科学数据主权 争夺战。美国这么做,就是想牢牢抓住生物科技标准制定的话语权,在未来生物经济竞争中占据优势。

但是,以上种种均无法阻断我国科研的步伐。这是因为,我国已建成位于北京的国家生物信息中心(NGDC)和位于深圳的国家基因库(CNGB)。从基础数据存储到前沿科研应用,二者一南一北,相辅相成,为我国生物信息数据的交汇与共享,铸就了坚实的根基。

未雨绸缪:一场长达十年的精心 布局

早在2011 年,当大多数人还未意识到数据主权的重要性时,国家四部委就高瞻远瞩,联合批复建设深圳国家基因库(CNGB)。这一极具前瞻性的决策,堪称我国在生物科技领域落下的一步 先手棋 ,为生物科技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如今,深圳国家基因库通过建立自主可控的数据资源共享平台,已支撑全球642 个单位机构超过 17PB 数据的开放共享需求,覆盖 202 个国家和地区。深圳国家基因库可存储不同生物的基因样本超过1000 万份,其基因样品保存规模、存储量和可访问数据量均为全球第一,支撑全球600 多家单位数据汇交和共享。

在国际标准认证方面,深圳国家基因库是国内首个荣获CoreTrustSeal 认证的数据库,并且成功跻身世界数据系统(WDS)核心成员之列。这一成就不仅标志着 CNGB 在数据管理和质量保障方面达到了国际顶尖水平,更意味着中国在生物数据领域开始与国际先进水平并驾齐驱。

在技术层面,深圳国家基因库独创了 两库一平台 架构,即生物样本库、生物信息库、数字化平台。这一创新架构实现了从样本采集到数据分析的全链条国产化,彻底摆脱了对国外技术的依赖,让中国在生物数据处理的各个环节都拥有了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

携手努力:打造 不断供 科研生态

在中美 数据脱钩 的大背景下,美国数据封锁的阴云密布,给全球科研合作与交流带来了诸多阻碍。但令人欣慰的是,深圳国家基因库凭借在 数据资源自主性 与 科研成果发表 方面的探索,正努力成为全球科研的 新支点 。

在数据资源自主性上,深圳国家基因库积极构建 不断供 的科研 底座 ,定期同步NCBI、EBI 等国际数据库的公开数据, 备份 关键科研资源。在数据维度上,将文献数据、样本数据、基因数据、变异数据等多种数据打通,开放使用,互联互通。在检索方面,CNGB 支持常规关键词搜索与 30 余个专有科学数据库(如植物、动物、微生物、疾病等)定向查询,提升数据获取效率。

在科研成果发表方面,深圳国家基因库已打造出国际认可的科研成果全链条支撑体系,通过FAIRsharing认证及re3data收录,支持Elsevier、Wiley、Taylor Francis、Oxford、Cell Press、Science 等多个国际著名出版社/系列期刊投稿发文,已助力1902 篇论文在 Science、The Lancet 等顶级期刊发表。同时,为数据赋予唯一DOI 标识,保障中国科研人员成果在全球的可追溯性与学术话语权。

尽管目前在数据体量和部分尖端技术上,CNGB 与美国数据库仍存在一定差距,短期内难以实现完全替代,但这些自主可控的数据资源,已然为国内科研筑牢根基,让我国科研在数据层面拥有了更多底气。只要科研界携手并肩,让我们的数据库充分发挥效能,替代美国数据库、引领全球科研发展的那一天,一定会到来。

数据自主:重构全球科研秩序

此次禁令不仅仅是一次技术封锁,更是全球科研秩序重构的信号。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生物数据要素流通枢纽的核心引擎,深圳国家基因库(CNGB)正以开放之姿,投身全球合作。

其发起的地球生物基因组计划(EBP)、百万微生态计划(MMHP)、万种鸟基因组计划(B10K)、万种植物基因组计划(10 KP )等国际大科学计划,吸引全球科研力量聚焦生物多样性研究,不同国家科研团队共享数据、协同攻关,推动基础生物学认知飞跃。时空组学联盟(STOC)等前沿科学组织的成立,更是将各国顶尖科研人才汇聚一堂,引领生命科学前沿探索。

不仅如此,CNGB还联动拉脱维亚经济部、老挝科技部、阿联酋国际盐碱植物研究所等多元机构,牵头发起 一带一路 生命科技促进联盟倡议,毫无保留地输出标准化样本库和数据库技术体系,搭建起跨国科研合作桥梁,带动沿线国家生物科技产业协同发展,为 一带一路 生物经济注入澎湃新动力,彰显中国在全球生命科学领域的担当。

依托自主可控的数据库生态,深圳国家基因库不但为国内科研应急兜底,抵御外部封锁,还将为全球科研机构贡献 开放共享、安全可信 的中国方案,重塑全球科学数据合作的 中国范式 。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