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TT:中山大学徐瑞华/鞠怀强团队发现,ACAT1会召集自然杀伤细胞对抗肠癌! |
![]() |
来源:奇点糕 2025-05-02 16:27
线粒体代谢酶ACAT1可通过核转位的方式促进肿瘤微环境中NK细胞的浸润和激活,从而增强NK细胞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我们知道,微卫星稳定型(CRC)是典型的 冷 肿瘤。这类肿瘤通常对疗法反应较差,且肿瘤微环境也呈现免疫抑制状态。因此,找到改善CRC肿瘤微环境的方法,是将 冷 肿瘤转化为 热 肿瘤,克服CRC免疫治疗难题的关键。
自然杀伤(NK)细胞作为先天免疫系统的关键杀伤细胞,能在不依赖抗原呈递的情况下有效识别并杀伤。既往有研究显示,肿瘤中NK细胞浸润与CRC患者预后呈正相关。不过,NK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的功能和数量可能会受到肿瘤代谢(比如营养竞争、代谢酶相关免疫信号通路调控)的影响。但截至目前,肿瘤代谢对NK细胞功能的具体影响还不清楚。
近期,中山大学徐瑞华/鞠怀强团队就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成果。他们发现,线粒体代谢酶ACAT1可通过核转位的方式促进肿瘤微环境中NK细胞的浸润和激活,从而增强NK细胞的抗反应。
具体来说,通过对CRC患者的多组学与生存数据进行系统性分析,研究人员先是发现,线粒体代谢酶ACAT1的表达水平与NK细胞浸润程度呈正相关。随后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免疫刺激(如IL-18)作用下,原本定位在线粒体中的ACAT1,会在丝氨酸60(S60)位点发生磷酸化,并转移到细胞核中,发挥乙酰转移酶活性,且能在细胞核中特异性乙酰化NF- B家族成员p50的赖氨酸146(K146)位点,进而削弱其DNA结合能力和转录抑制功能,激活多个免疫相关因子(如CCL5、CXCL10)的表达,这进一步促进了NK细胞的募集和活化,增强了NK细胞对CRC细胞的杀伤能力,从而抑制癌症进展。
此外,研究还发现,营养匮乏的肿瘤微环境因素会抑制ACAT1的核转位过程,而核内ACAT1 S60磷酸化水平下降与NK细胞浸润减少、预后不良密切相关。
研究发表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上[1]。

为了探讨在CRC中,肿瘤代谢对NK细胞功能的具体影响。研究人员对CRC患者的多组学数据和生存数据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排查了与促进NK细胞浸润的代谢相关蛋白。根据分析结果,排在前3名的分别是谷胱甘肽S-转移酶mu2(GSTM2)和铜胺氧化酶3(AOC3),以及线粒体乙酰辅酶A乙酰转移酶1(ACAT1),其中前两种酶的免疫功能已被广泛报道,因此研究人员主要关注了ACAT1。
接下来通过进一步验证,研究人员发现,ACAT1蛋白表达水平与1-2期CRC患者肿瘤微环境中NK细胞浸润程度呈正相关。且ACAT1高表达与也CRC患者的总生存率更高有关。
随后在构建的CRC小鼠模型中,研究人员发现,只有在免疫系统正常的小鼠体内,ACAT1才能显著抑制肿瘤生长,提示ACAT1的抗肿瘤作用依赖免疫系统。而进一步的流式细胞术等一系列试验证实,ACAT1能够增加肿瘤组织内的NK细胞数量及其活性(表现为增加了NK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基因,如IFNG,RAC1的表达)。

鉴于ACAT1不仅可以在线粒体内发挥作用,也可以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于是,通过构建带有核内定位信号(NLS)的ACAT1和核外输出信号(NES)的ACAT1,研究人员发现,只有NLS标记的ACAT1能够促进肿瘤组织中NK细胞的数量,同时有效抑制肿瘤生长。
进一步,利用质谱分析和免疫沉淀实验,研究人员揭示了核内ACAT1促进NK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浸润的机制。
即在免疫刺激(如IL-18)作用下,原本定位在线粒体中的ACAT1,会在S60位点发生磷酸化,并转移到细胞核中,发挥乙酰转移酶活性,且能在细胞核中特异性乙酰化NF- B家族成员p50的赖氨酸146(K146)位点,进而削弱其DNA结合能力和转录抑制功能,激活多个免疫相关因子(如CCL5、CXCL10),以及其他与NK细胞活化有关的分子(如HLA-C、ICAM3、ULBP1和ULBP2)的表达,这进一步促进了NK细胞的募集和活化,从而增强了NK细胞对CRC细胞的杀伤能力,从而抑制癌症进展。

此外,研究还发现,营养匮乏的肿瘤微环境因素会抑制ACAT1的核转位过程,而通过对CRC患者的肿瘤组织进行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分析,研究人员发现,核内ACAT1 S60磷酸化水平下降与NK细胞浸润减少、预后不良密切相关。
总之,本研究揭示了,ACAT1通过其核内转位和对p50 K146的乙酰化,增强了NK细胞的浸润和激活,从而抑制CRC的生长的机制。而鉴于ACAT1 S60磷酸化水平与NK细胞浸润程度及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提示,未来核内ACAT1 S60磷酸化水平可能成为CRC预后的一个重要生物标志物。同时,这些结果也为开发新的CRC免疫治疗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STTT:中山大学徐瑞华/鞠怀强团队发现,ACAT1会召集自然杀伤细胞对抗肠癌! (2025-05-02)
- Science子刊:新研究发现ATP可以防止与帕金森病和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相关的蛋白的有害聚集 (2025-05-02)
- Science:别再只怪吃得多!研究发现中年内脏脂肪扩张的关键“脂肪建造师” (2025-05-02)
- 研究提出准确识别基因组间直系同源共线性的新方法 (2025-05-02)
- Cell:当癌症遇上“祖传代码”—— 你的基因如何预置肿瘤的生存法则? (2025-05-01)
- 《癌细胞》:癌入骨,可控全身!新桥医院团队与新加坡学者合作揭示,骨转移灶可调控破骨细胞,削弱骨外的免疫治疗应答 (2025-05-01)
- 你能单腿站多久?这个简单的动作是衡量身体衰老的明确指标 (2025-05-01)
- 【早鸟票开启】2025(第八届)多组学研究与临床转化前沿论坛,6月27 (2025-04-30)
- 访微生物研究博士孟琳: 扎根黑土,解码微生物的“生存密码” (2025-04-30)
- 《自然》:吃饭的快乐随着肥胖而消失?科学家发现,长期高脂饮食会抑制享乐性进食的神经通路,进而削弱高热量食物的奖励价值 (2025-04-30)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