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 Cancer:糖尿病药物能“跨界”抗癌!科学家揭秘PPARγ在前列腺癌中的新角色 |
![]() |
来源:100医药网 2025-05-14 10:03
来自维也纳医科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糖尿病和前列腺癌之间一种令人意想不到的联系。在医学研究的浩瀚海洋中,科学家们常常会发现一些令人惊喜的 跨界 现象。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Molecular Cancer上题为 The anti-diabetic PPAR agonist Pioglitazone inhibits cell proliferation and induces metabolic reprogramming in prostate cancer 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维也纳医科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和之间一种令人意想不到的联系,即一种在中常用的药物靶点PPAR 竟然也能影响前列腺的生长,这一发现不仅为前列腺癌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也让我们对这两种看似毫不相干的疾病之间的联系有了新的认识。
在当今医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代谢与癌症之间的关系正逐渐成为热点话题,癌症,这个曾经被认为主要由基因突变驱动的疾病,如今被发现与人体的代谢过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诸如肥胖和糖尿病等代谢紊乱已被证实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然而其背后的具体分子机制仍然充满谜团,作为一种在代谢调节中起关键作用的蛋白,PPAR 早已在糖尿病研究中备受关注,其能调节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从而影响性,而本文研究则进一步拓展了PPAR 的作用范围,将其与前列腺癌的生长联系起来,从而为癌症治疗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对细胞培养和患者组织样本的深入分析揭示了PPAR 在前列腺癌中的重要作用,他们发现,PPAR 的高表达与前列腺癌的进展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在实验中,研究人员使用了几种PPAR 激动剂,包括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吡格列酮(pioglitazone)。研究结果表明,这些药物能显著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并改变细胞的代谢模式。具体来说,吡格列酮能使前列腺癌细胞的代谢从依赖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OXPHOS)转向糖酵解,从而减少细胞的能量产生,进而抑制细胞的生长和迁移。此外,吡格列酮还能诱导前列腺癌细胞表现出更良性的上皮表型,减少其侵袭性。
全文的图形摘要
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PPAR 在前列腺癌中的新角色,还为癌症治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策略。目前前列腺癌的治疗方法虽然多样,但仍然存在许多局限性。手术、放疗和药物治疗等传统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肿瘤的生长,但往往伴随着严重的副作用,且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中效果不佳;而PPAR 激动剂作为一种已经广泛应用于糖尿病治疗的药物,其安全性已经得到了充分验证,如果能将其应用于前列腺癌的治疗,无疑将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此外研究还发现,接受PPAR 激动剂治疗的糖尿病前列腺癌患者在术后5到10年内并没有出现生化复发,这就进一步证实了这种药物在前列腺癌治疗中的潜力。
这项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其科学发现,更在于其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PPAR 激动剂作为一种 老药 ,已经在糖尿病治疗中使用了20多年,其药理作用和安全性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而这项研究则为这种药物找到了一个新的 战场 ,即前列腺癌治疗,这种老药新用策略不仅能节省大量的研发时间和成本,还能更快地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为患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此外这项研究还强调了代谢在癌症发生和发展中的重要性,提醒我们在关注癌症的基因突变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代谢紊乱对癌症的影响。未来研究中,研究人员将会进一步探索PPAR 在其它癌症中的作用及开发更多针对代谢途径的物。
综上,本文研究揭开了糖尿病和前列腺癌之间神秘的联系,让我们看到了PPAR 在癌症治疗中的巨大潜力;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试验的开展,相信这种 跨界 的治疗策略将为前列腺癌患者带来新的希望,也为癌症治疗领域带来新的突破。(100yiyao.com)
参考文献:
Atas, E., Berchtold, K., Schlederer, M.et al..Mol Cancer24, 134 (2025). doi:10.1186/s12943-025-02320-y.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国度药监局同意注册266个医疗东西产物的布告 (2025-05-14)
- 国度药监局宣布免于进行临床评估医疗东西目次 (2025-05-14)
- 蘑菇中的“神奇”成分有大用!最新研究:裸盖菇素有助于大脑自我修复,或有望为帕金森病患者带来新希望 (2025-05-14)
- Mol Cancer:糖尿病药物能“跨界”抗癌!科学家揭秘PPARγ在前列腺癌中的新角色 (2025-05-14)
- Biomaterials:GelMA水凝胶“大显身手”,调刚度助肾脏类器官蜕变,模拟疾病开启肾病研究新篇章 (2025-05-13)
- 攻克囊性纤维化有新招!Biomedicines研究发现腺病毒和腺相关病毒载体可高效转导肺类器官 (2025-05-13)
- 跨境电商助力广西药企开拓出海东盟新渠道 (2025-05-13)
- 《细胞》:修改教科书!中国科学家发现细菌感染细胞全新模式,哪里“紧张”去哪里 (2025-05-13)
- Nature:为什么你能快速上手新事物?原来是纹状体pDMSt帮你搞定了“逐次试验更新” (2025-05-13)
- 吃对“天然好物”,脂肪肝有救啦!Nat Commun:红酵母红素调节肠道菌群,靠腺苷钴胺代谢“打败”脂肪肝 (2025-05-13)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