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重大进展!发现500种肿瘤特异性隐性肽,有望指导未来针对胰腺癌的T细胞疗法开发 |
![]() |
来源:100医药网 2025-05-15 13:27
这是首次有人证明利用靶向隐性肽的T细胞可以杀死胰腺肿瘤细胞。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麻省理工学院和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细胞中表达的一类肽可能是T细胞疗法和其他方法攻击胰腺肿瘤的一个有希望的靶点。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5年5月8日的Science杂志上。
这些分子被称为隐性肽(cryptic peptide),是由基因组中不被认为编码蛋白的序列产生的。在一些健康细胞中也能发现这类肽,但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了约500种似乎只存在于胰腺肿瘤中的隐性肽。他们还指出他们可以生成靶向这些隐性肽的 T 细胞。在对小鼠的研究中,这些T细胞能够攻击利用患者细胞衍生出的胰腺肿瘤类器官,并显著减缓了肿瘤生长。
麻省理工学院生物学教授Tyler Jacks说, 胰腺癌是最难治疗的癌症之一。这项研究发现了胰腺的一个意想不到的弱点,我们也许可以利用这个弱点进行治疗。
隐性肽
胰腺癌是存活率最低的癌症之一--大约10%的患者在确诊后能存活五年。大多数胰腺癌患者会接受手术、放疗和化疗的综合治疗。检查点阻断抑制剂等免疫疗法旨在帮助刺激人体自身的 T 细胞攻击,但通常对胰腺肿瘤无效。不过,在临床试验中,利用经改造的 T 细胞攻击肿瘤的疗法已初见成效。
胰腺癌中的隐性抗原。
这些疗法涉及对 T 细胞受体 (TCR) 进行编程,使其识别在肿瘤细胞表面上发现的特定肽或抗原。目前正在进行许多努力,以确定最有效的靶点,而且人们已发现了一些有希望的抗原,它们由在胰腺癌基因组测序时经常出现的突变蛋白组成。
在这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希望利用免疫肽组学(immunopeptidomics) 一种提取细胞表面肽,然后用质谱鉴定这些肽的策略--将这种搜索扩展到胰腺癌患者的组织样本中。他们利用约十几名患者的胰腺肿瘤样本,创建了部分复制胰腺结构的三维生长组织---胰腺肿瘤类器官。
他们的免疫肽组学分析由布罗德研究所的Jennifer Abelin和Steven Carr领导,结果发现,在胰腺肿瘤类器官中发现的大多数新型抗原都是隐性肽。隐性肽在其他类型的肿瘤中也曾出现过,但这是首次在胰腺肿瘤中发现。每个胰腺肿瘤平均表达约250种隐性肽,他们总共发现了约1700种隐性肽。
Zackery Ely说, 一旦我们开始获取这些数据,就会发现这是迄今为止最丰富的一类新型抗原,因此这就是我们最终关注的重点。
研究人员随后对健康组织进行了分析,看是否在正常细胞中发现了这些隐性肽。他们发现,其中约三分之二的隐性肽也至少存在于一种健康组织中,剩下约 500 种似乎仅限于胰腺癌细胞。William Freed-Pastor说, 我们认为这些肽可能是未来免疫疗法的很好靶点。
经过编程的T 细胞
为了测试这些抗原是否有可能成为基于T细胞的治疗的靶点,研究人员将大约30种癌症特异性抗原暴露于未成熟T细胞,结果发现其中12种抗原能产生大量靶向这些抗原的T细胞。
研究人员接着又设计了一批新的T细胞,使其表达这些T细胞受体。这些经过改造的T细胞能够摧毁由患者胰腺肿瘤细胞培育出的类器官。此外,当他们将这些类器官植入小鼠体内,然后用这些经过改造的T细胞对其进行治疗时,肿瘤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
这是首次有人证明利用靶向隐性肽的T细胞可以杀死胰腺肿瘤细胞。研究人员说,尽管肿瘤没有被完全根除,但结果令人鼓舞,T细胞的杀伤力有可能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得到加强。
Freed-Pastor实验室还开始研究针对某些隐性肽的疫苗,这有助于刺激患者的T细胞攻击表达这些隐性肽的肿瘤。这类疫苗可能包括这项研究中发现的一些抗原。
这项研究还可能帮助研究人员设计其他类型的疗法,如T细胞捕获分子 一面与抗原结合、另一面与T细胞结合的抗体,这使它们能重新引导任何T细胞来杀死肿瘤细胞。他们说,任何潜在的疫苗或T细胞疗法都可能还需要几年时间才能在患者身上进行测试。( 100yiyao.com)
参考资料:
Zackery A. Ely et al, , Science (2025). DOI: 10.1126/science.adk3487.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Nat Commun:帕金森疾病背后的肠道秘密,科学家揭示微生物组的“肠脑轴”作用 (2025-06-16)
- Nature头条:我国学者首次在猪体内培育出“人类心脏”,为器官移植开辟新思路 (2025-06-16)
- MP/BP:科学家发现,调控脑细胞活动的钾离子通道调节剂,可以改善抑郁症相关大脑网络连接! (2025-06-16)
- 成年后突然注意力“罢工”?Br J Psychiatry最新研究:超半数成人ADHD无童年病史,环境压力或是幕后推手 (2025-06-16)
- 《自然·衰老》:抗癌,抗衰,它俩都要!科学家发现,曲美替尼联合雷帕霉素可将小鼠健康寿命延长30%,抑制肿瘤生长 (2025-06-16)
- 湖南省提早实现年度医保基金清理 精准赋能3.1万家医药机构 (2025-06-16)
- 将失能照护归入重点 黑龙江提出养老服务“三年夜提升行为” (2025-06-16)
- 一季度跨省异地就医为群众削减垫付469.92亿元 (2025-06-16)
- 人世沾染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试验运动审批治理方法 (2025-06-16)
- 山西:研发、使用、监管协同发力 保证常见病用药 (2025-06-16)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