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最新论文:之前多次感染奥密克戎,对当前新冠流行株具有保护作用 |
![]() |
来源:生物世界 2025-05-22 10:09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对总共 48 名经历了三波奥密克戎感染潮(BA.5/BF.7、XBB 和 JN.1)的个体进行了长达 18 个月的中和抗体滴度纵向分析,研究始于我国解除新冠疫情防控措施之时。尽管新冠疫苗的接种率很高,但高度进化的奥密克戎(Omicron)突变株仍在人群中引发了广泛感染,在某些情况下还导致了反复感染。近期,我国多地出现新冠感染反弹现象,奥密克戎突变株XDV及其亚分支是此轮感染的主要毒株。
随着人群持续受到新突变株的威胁,了解动态交叉反应抗体应答如何演变以及如何影响保护作用至关重要。
2025 年 5 月 20 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叶菱秀、苏冰、瞿介明等人在Cell Discovery期刊发表了题为:Multiple infections with Omicron variants increase breadth and potency of Omicron-specific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对 48 名经历了三波奥密克戎感染潮(BA.5/BF.7、XBB 和 JN.1)的个体进行了长达 18 个月的中和抗体滴度纵向分析,结果显示,多次感染奥密克戎毒株能够增强可增强奥密克戎特异性中和抗体的广度和效力,产生的高滴度和广谱交叉反应抗体,可能对未来的奥密克戎突变株(例如 JN.1和XDV.1)的感染具有保护作用,但仍可能易受抗原性更先进的突变株(例如 KP.3.1.1 和 XEC)的感染。
自 2019 年出现以来,SARS-CoV-2 一直在不断进化。2021 年 1 月,我国推出了基于原始毒株的灭活疫苗。尽管疫苗接种率很高(92.5%),但 2022 年 12 月解除新冠限制措施后,全国范围内仍出现了感染奥密克戎(Omicron)突变株 BA.5/BF.7 的情况。大约六个月后(2023 年 6 月左右),相当一部分人群再次感染了奥密克戎新变异株 XBB.1.5。但与限制措施解除时影响了大多数人的 BA.5/BF.7 感染浪潮相比,XBB 似乎较为温和,影响的人群比例较小。
自 2023 年末以来,新的奥密克戎突变株JN.1及其亚型持续构成威胁,尽管大多数人已通过接种疫苗和感染奥密克戎一次或多次获得了混合。人群中免疫的异质性如何为抵御新出现的奥密克戎突变株感染提供保护,目前尚不清楚。
决定对新突变株感染防护水平的因素之一是免疫记忆的 可召回性 ,以及先前通过疫苗接种和/或感染接触新冠病毒所形成的中和抗体的交叉反应性和效力程度。之前的研究表明,感染奥密克戎突变株 BA.1/BA.2 会导致接种过新冠疫苗的人产生 免疫印记 ,从而降低针对 BA.1/BA.2 突变株的中和抗体滴度。
后续研究表明,多次感染奥密克戎突变株可能会削弱基于新冠病毒原始毒株的疫苗接种所诱导的免疫印记,因为第二次感染奥密克戎后产生的中和抗体对原始毒株的中和活性降低,但对首次感染的奥密克戎突变株的中和活性却有所增强。新的免疫印记是否会改变交叉反应程度以及针对奥密克戎突变株的特异性中和抗体的效力,从而影响对新出现的奥密克戎突变株的防护作用?这仍有待研究。
更好地理解中和作用的广度以及交叉反应性抗体的演变,将有助于评估对再次感染的防护,并且对于未来疫苗的合理设计至关重要。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对总共 48 名经历了三波奥密克戎感染潮(BA.5/BF.7、XBB 和 JN.1)的个体进行了长达 18 个月的中和抗体滴度纵向分析,研究始于我国解除新冠疫情防控措施之时。
这 48 人被分为两组:
单次感染组:首次感染 BA.5/BF.7(第一波),未感染 XBB(第二波);
双重感染组:先后感染 BA.5/BF.7 和 XBB(第一波和第二波)。
跟踪时间点:2023 年 1 月(T1)、2月(T2)、7月(T3)和 2024 年 6 月(T4),覆盖 BA.5/BF.7、XBB 和 JN.1 三波感染潮。
该研究的主要发现:
1、中和抗体广度与效力:
双重感染组在 XBB 感染后,对奥密克戎突变株 XBB.1.5、JN.1、KP.3 等的中和抗体效价显著升高。且抗体广度扩展,但针对 WT(原始疫苗株)的中和抗体下降。
单次感染组的中和抗体随时间逐渐下降,对后续突变株(例如 JN.1)保护较弱。
2、免疫印迹的演变:
首次感染 BA.5/BF.7 后,抗体反应受疫苗(WT)的免疫印迹主导。
二次感染 XBB 后,免疫印迹转向 BA.5/BF.7,抗体更多靶向奥密克戎突变株之间的共有表位,而非 WT。
3、交叉反应性变化:
双重感染组对第三波 JN.1/XDV.1 的再感染率(22%)低于单次感染组(50%)。
多次感染奥密克戎突变株所产生的高滴度和广谱交叉反应抗体,可能对未来的奥密克戎突变株(例如 JN.1和XDV.1)的感染具有保护作用,但仍可能易受抗原性更先进的突变株(例如 KP.3.1.1 和 XEC)的感染。
奥密克戎突变株感染对SARS-CoV-2中和抗体应答广度和效力的影响
这些结果提示我们,疫苗免疫叠加自然感染可形成对奥密克戎的广谱保护,多次感染奥密克戎突变株(例如BA.5/BF.7 和 XBB)产生的高滴度和广谱交叉反应抗体,可能对未来的奥密克戎突变株(例如 JN.1 和 XDV.1)的感染具有保护作用,但仍可能易受抗原性更先进的突变株(例如 KP.3.1.1 和 XEC)的感染。因此,病毒的持续进化可能导致新突变株逃逸现有免疫,需要持续检测突变株情况并优化疫苗策略。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Nat Cancer:利用脂质纳米颗粒递送合成抗原可让CAR (2025-05-22)
- 医保钱包开明地域再扩容,22省227个地域完成跨省共济 (2025-05-22)
- Cell:首次解析出人类甜味受体的三维结构图,有望设计出能调节人类对糖渴望的新型甜味受体调节剂 (2025-05-22)
- 被乳腺癌和抑郁双重折磨?Phytother Res:槲皮素可通过调控S1P/S1PR轴抑制NETs,带来新希望! (2025-05-22)
- 上海交大最新论文:之前多次感染奥密克戎,对当前新冠流行株具有保护作用 (2025-05-22)
- 阿尔茨海默病“突围”:口服Aβ抑制剂,下一个潜力破局者 (2025-05-22)
- 都说习惯是个很可怕的东西?Nature:科学家揭秘大脑中的“习惯养成者”——多巴胺 (2025-05-22)
- 你的肺活量如何?The Lancet Respir Med:人类机体肺活量的丧失始于20 (2025-05-21)
- Alzhe Demen:坐太久会“伤脑”?减少久坐或可降低机体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 (2025-05-21)
- 中疾控专家:新冠感化的临床重大性未产生显著变动 (2025-05-21)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