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教授/博导,去世9个月后,论文登上Nature子刊 |
![]() |
2025 年 5 月 19 日,山东大学李海增教授作为通讯作者,在 Nature 旗下综述期刊Nature Reviews Clean Technology上发表了题为:Inorganic electrochromic smart windows for advancing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的综述论文。而李海增教授已于2024 年 8 月因病去世。
建筑物内的温度控制占其能耗的一半。电致变色智能窗(Electrochromic smart windows,ESW)能够主动控制光和热的传递,有助于按需控制室内温度,从而提高建筑物的能源效率。然而,ESW 的实施在颜色中性、长期耐久性、有效可回收性和集成性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一些商用有机 ESW 已经得到安装,但采用更优质的无机ESW 以提高建筑能源效率值得进一步研究。
在这篇综述中,作者们讨论了 ESW 的工作模式、装配方式和实施情况。ESW 的有效性和运行的关键方面包括材料选择以及电化学和光学过程。此外,论文作者主张在无机 ESW 中采用双频段调节和可逆金属沉积技术。替代透明导体(例如碳纳米管、石墨烯和金属网格)、增材制造方法、高集成度以及可改装的电致变色薄膜能够通过克服成本效益、可扩展性和耐久性等问题,使无机 ESW 更有效且应用更广泛。
电致变色智能窗(ESW)的光-热调节机制
不同电致变色器件的配置
真实电致变色智能窗(ESW)的照片
电致变色智能窗(ESW)带来的节能效果
该综述论文的核心观点:
ESW 能够对诸如透射率、反射率和发射率等光学特性进行可逆的、按需控制;
ESW 在降低建筑能耗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减少对供暖、通风和空调的需求,从而推动绿色建筑施工中节能和环保措施的应用;
将 ESW 集成到建筑中,能够实现灵活的窗户设计,并调节能源使用,这些窗户有助于脱碳工作,并支持向低排放建筑的转型;
ESW 既可以在新建项目中也可以在改造项目中进行改造和扩大规模,它们为实现节能和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极具吸引力的解决方案。
论文作者们在论文中写道
本文谨献给 2024 年 8 月去世的作者李海增以示缅怀。他是一位热情的朋友、友善的同事、富有创新精神的研究人员以及充满热情的学者。他投身于电致变色领域超过十年,为该领域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通过研发并引领锌基电致变色器件的发展证明了自己的卓越才能,并努力推动电致变色器件在智能窗户和显示器方面的应用。他的离开是巨大的损失,他将被电致变色界深情缅怀。(This article is dedicated to the memory of author Haizeng Li, who passed away in August 2024. He was a warm friend, a nice colleague, an innovative researcher and an enthusiastic scholar. He devoted his efforts to the field of electrochromism for more than 10 years and contributed greatly to this community. He proved his excellence by creating and leading the development of Zn-anode-based electrochromic devices, and he strove to expedite the application of electrochromic devices for smart windows and displays. His departure is a huge loss, and he will be fondly remembered by the electrochromic community.)
李海增,出生于 1990 年 3 月,2016 年于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材料学博士学位,之后在香港城市大学、阿尔伯塔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于 2021 年 3 月入职山东大学前沿交叉科学青岛研究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多功能电致变色材料及器件。2024 年 8 月 29 日,因突发心梗去世。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4359-025-00065-x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迈威生物多个 ADC 品种将于 2025 ASCO 年会以口头报告和壁报形式展示临床研究成果 (2025-05-23)
- 开启免疫治疗新时代:华西医院仝爱平团队系统解读癌症mRNA疫苗临床应用进展及挑战 (2025-05-23)
- Nature Biotechnology:ENTER问世!会“变身”的弹性蛋白纳米粒,打破细胞递送壁垒,蛋白、核酸一网打尽 (2025-05-23)
- 90后教授/博导,去世9个月后,论文登上Nature子刊 (2025-05-23)
- 清华大学最新Cell论文:揭开大脑中的“恋爱开关” (2025-05-23)
- Nature头条:缺乏这种氨基酸,短短一周,体重暴降30% (2025-05-23)
- Cell颠覆性发现:生酮饮食为何能抗癌,关键在于肠道微生物对饮食中植物化学物质的代谢 (2025-05-23)
- 【国家官方培训】PCR基因扩增检验技术、15189医学实验室认可内审员、20387生物样本库内审员、实验室生物安全直播培训 (2025-05-22)
- 《免疫》:免疫抑制,“糖里有刀”!最新研究揭示MDSCs基于GAL (2025-05-22)
- 上海六院胸外科联合骨科成功切除巨大第一肋骨肿瘤 (2025-05-22)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