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政策法规 > Cell:突破人类视觉极限,我国学者开发红外隐形眼镜,闭眼也能“看见”红外世界

Cell:突破人类视觉极限,我国学者开发红外隐形眼镜,闭眼也能“看见”红外世界

来源:生物世界 2025-05-25 09:48

该研究开发了一种具有合适光学性能、亲水性、柔性和生物相容性的可穿戴近红外(NIR)上转换隐形眼镜(UCL),通过佩戴该隐形眼镜,实现人类近红外时空色彩图像视觉。

光在向生物传递大量外部信息方面起着尤为关键的作用,使生物能够理解世界。然而,哺乳动物只能感知电磁波谱中很小一部分作为可见光,通常在 400-700 纳米的范围内。这意味着超过一半的太阳辐射能量以红外线( 700 纳米)的形式存在,对哺乳动物来说是不可察觉的。

人眼所见光谱范围的局限是由视网膜感光细胞中的感光蛋白(Opsin)固有的物理化学特性所决定,这导致了大量本可能获取到的感觉信息的缺失。尽管诸如夜视镜或红外光-可见光转换器之类的工具已被用于红外探测,但它们需要额外的能量支持,并且通常无法区分多个光谱中的红外光信息。此外,每个红外光-可见光转换器都需要多层结构,这使得它们不透明且难以与人眼集成。

2019 年,薛天团队等在Cell发表论文【1】,利用一种转换红外光成为可见光的上转换纳米材料,经特殊修饰后注射到小鼠视网膜中,首次实现了哺乳动物的裸眼近红外(NIR)图像视觉能力。然而,由于手术具有侵入性,这种方式显然不会被人们轻易接受。

因此,通过非侵入性方式相对自由的调节人眼感光波谱范围,甚至赋予人类近红外视觉能力,对人类而言仍然至关重要且令人向往。

2025 年 5 月 22 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微尺度国家研究中心薛天/马玉乾团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龚兴龙/王胜团队,复旦大学化学系张凡团队,以及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韩纲团队,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Cell上发表了题为:Near-infrared spatiotemporal color vision in humans enabled by upconversion contact lenses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开发了一种具有合适光学性能、亲水性、柔性和生物相容性的可穿戴近红外(NIR)上转换隐形眼镜(UCL),通过佩戴该隐形眼镜,实现人类近红外时空色彩图像视觉。这项研究开启了可穿戴聚合物材料在非侵入性近红外视觉方面的潜力,帮助人类感知和传递近红外光的时间、空间和颜色维度。

高分子聚合材料制备的柔性透明隐形眼镜被广泛应用于视力矫正,这为我们实现人类近红外视觉提供了一个可佩戴式的解决方案。然而,制备适合人类视觉的近红外光上转换隐形眼镜(Upconversion Contact Lenses,UCL),势必要解决高效上转换能力(高浓度上转换纳米颗粒掺杂)和良好光学性能(高透明度)的问题。但是,纳米颗粒在高分子聚合材料中的融合会改变其光学性质,使得难以获得高浓度、高透明度的纳米复合物材料。

为此,研究团队对上转换纳米颗粒(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s, UCNP)进行表面修饰提高其在高分子聚合材料中均匀分散性,同时筛选出与 UCNPs 折射率匹配的高分子聚合材料。获得了高掺杂比例(7-9%)的近红外光上转换隐形眼镜,在大多数可见光波谱范围内表现出超过 90% 的透明度。这比国际上已报道的 0.04-2% UCNPs 掺杂的其他高分子聚合材料的纳米复合物材料具有显著性能提升。

研究团队进一步验证了这种近红外光上转换隐形眼镜(UCL)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质、光学性能、亲水性和较高的生物相容性。佩戴 UCL 的小鼠不仅获得感知近红外光的能力,还可以分辨不同时间频率和不同方位的近红外光信息。更重要的是,佩戴 UCL 的人类志愿者不仅可以看到一定光强范围的近红外光,还可以准确识别近红外光的时间编码信息。

在仅利用 UCL 进行近红外空间信息识别时,由于红外图像信息被UCLs转换为散射的可见光,导致人类志愿者仅能获得粗糙的近红外图像辨别能力。为了克服这一困难,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内置 UCL 的可穿戴式框架眼镜系统(wearable eyeglass system)。通过优化光学设计,对 UCL 转换后的近红外空间信息进行成像处理,使志愿者能够获得与可见光视觉一样空间分辨率的近红外图像视觉,进而实现对复杂近红外图形的精确识别。

除了时间和空间信息外,视觉感知还可以在色彩维度上传递丰富的信息。可见光中的色彩信息是由波长决定的。与可见光相比,红外光的波谱范围更广。为了感知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存在的多光谱红外光,研团队员使用三色正交 UCNP(trichromatic UCNP)取代了传统的 UCNP,可以将三种不同光谱的近红外光转换成红、绿、蓝三基色的可见光,同时避免了发射光谱波段的干扰问题。通过佩戴由 trichromatic UCNP 制备成的三色上转换隐形眼镜(trichromatic upconversion contact lenses,tUCL),志愿者可以有效地识别三种波长的近红外光,感知多种近红外色彩。此外,通过色彩、时间、空间信息的结合,志愿者可以准确识别出更丰富的近红外光编码的多维度信息。这表明具有抗干扰、正交和多光谱转换特性的 tUCL 可以有效地实现人类近红外色彩图像视觉。

图片

各种图形(不同反射波谱的反射镜片模拟)通过 tUCL 内置的可穿戴式框架眼镜系统在可见光和近红外光照射下的色彩显示

总体而言,这项研究通过视觉生理与纳米材料技术相结合,制备高透明、高转化效率的上转换隐形眼镜,实现了无需电源和复杂外部设备、可穿戴的人类近红外图像视觉能力拓展,能够使人类感知近红外光的时间、空间和色彩多维度信息。实现了多红外光谱转换的人类近红外色彩视觉的概念验证。未来在医疗、信息处理及视觉辅助技术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此外,通过非侵入方式灵活调节人体视觉波谱范围,也有望为色盲等视觉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上转换隐形眼镜实现人类近红外时空色彩视觉

研究团队指出,这项技术是原理验证性工作,仍有进一步优化空间,例如目前的上转换效率还需要红外光源的辅助照射。另外,上转换隐形眼镜如能实现发射光的定向输出,就可能不依赖于镜框光学系统直接实现隐形眼镜介导的精细近红外图形视觉。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视觉生理学、材料科学与光学等多个学科进一步紧密合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微尺度国家研究中心的马玉乾教授、博士生陈雨诺、工程科学学院王胜副教授、复旦大学化学系博士生陈子晗以及韩纲研究组张原玮博士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中国科大薛天教授为首要通讯作者(Lead Contact),马玉乾教授、龚兴龙教授、王胜副教授、韩纲教授、张凡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该工作的第一作者和最后通讯作者单位。此外,该工作还得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陈宇翱教授、殷旭飞博士的技术支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