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od:新型CAR |
![]() |
来源:100医药网 2025-05-26 14:12
这些结果表明,选择CD30表位并在体内保留分化程度较低的T细胞可能会提高CAR-T细胞疗法对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疗效。霍奇金和其他CD30+淋巴瘤给医学界带来了巨大挑战,尤其是对于难治或复发病例,传统疗法迄今为止疗效有限。
在一项新的1期临床研究中,来自圣保罗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与圣保罗医院和何塞普-卡雷拉斯研究所合作开发了一种靶向 CD30 蛋白质(HSP-CAR30)的创新性 细胞疗法,该疗法对难治性 CD30+淋巴瘤患者有很好的疗效。具体而言就是,这种新型 CAR-T30 疗法能促进记忆 T 细胞的扩增,从而产生持久的反应,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Blood杂志上。
最近,CAR-T 细胞疗法已成为治疗血液的一种有前途的替代疗法,在 B 细胞白血病和淋巴瘤方面取得了非常积极的成果。然而,由于经过基因修饰的T细胞缺乏持久性,且患者复发率高,CAR-T细胞疗法在 CD30+ 淋巴瘤中的应用受到了限制。此外,这方面的临床试验数量极少,也阻碍了新解决方案的开发。
得益于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的进步,研究人员克服了这些挑战,开发出了 HSP-CAR30,这是 CAR-T细胞疗法的优化版本,采用了新的策略来提高治疗性T细胞的功能和持久性。这一突破是抗击此类癌症的一个里程碑,为以前几乎没有治疗选择的患者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这项1期临床试验涉及 10 名复发或难治性典型或 CD30+ T 患者,取得了非常积极的结果。
圣保罗医院血液科主任Javier Briones博士说, 最引人注目的是 100%的总体反应率,这在接受过多线治疗的患者中极为罕见。此外,50% 的患者获得了完全缓解,这意味着在成像研究和临床分析中无法检测到疾病。
关于反应的持久性,在获得完全缓解的患者中,60%的患者在中位随访 34 个月后仍保持缓解,没有复发迹象。Briones博士解释说, 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这表明,CAR-T 细胞在体内的持续存在对疾病产生了真实而持久的影响,而这正是我们采用这种疗法的目的所在。
从安全性角度来看,该疗法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没有发现剂量限制性毒性反应。六名患者出现了一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没有人出现神经毒性。观察到的不良反应轻微且可控,这加强了该疗法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
这项临床研究最重要的发现之一是 CAR30+ 细胞在体内的高度持久性,60% 的可评估患者在输注一年后仍能检测到 CAR30+ 细胞。此外,在T细胞扩增高峰期,中枢记忆T细胞(TCM)和干样记忆T细胞(TSCM-LIKE)占主导地位,这与治疗效果和持久性有关。
难治性淋巴瘤患者的美好未来
论文共同作者Ana Caballero博士说, 这些结果表明,选择CD30表位并在体内保留分化程度较低的T细胞可能会提高CAR-T细胞疗法对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疗效。
她强调了这一发现的重要意义: 如果我们能在更大规模的研究中证明这种策略长期有效,我们就能看到难治性 CD30+ 淋巴瘤治疗模式的转变。这将为许多治疗选择非常有限的患者带来希望。
该研究已在ClinicalTrials.gov(NCT04653649)上注册,目前正处于扩展分析阶段,以评估HSP-CAR30在更大队列中的疗效。如果这些结果在后续研究中得到证实,那么这种创新疗法将成为抗击这种疾病的一大进步。
CAR-T细胞疗法治疗CD30+ 淋巴瘤的新方法
CAR-T 细胞是一种特殊的力量。用于制备CAR-T 细胞的T细胞从患者体内提取,并在实验室中进行基因改造,以识别和攻击特定的。在这种情况下,HSP-CAR30 被设计为靶向 CD30 蛋白,这种蛋白存在于霍奇金淋巴瘤和其他 CD30+ 淋巴瘤的中,但在健康细胞中很少表达。
以前的 CAR-T 疗法面临的挑战是,尽管最初有效,但许多细胞很快就会衰竭,或失去长期抗癌的能力。为了克服这一问题,研究人员对 HSP-CAR30 进行了优化,使之靶向CD30 蛋白中更稳定的区域,防止肿瘤通过将 CD30 片段脱落到血液中来逃避攻击。
此外,研究人员还改进了制造工艺,以提高CAR-T 细胞的质量和持久性。为了促进长效记忆 T 细胞的扩增,他们采用了将IL-21与 IL-7 和 IL-15 相结合的创新策略。这确保了这种治疗不仅在短期内有效,而且更有可能提供持久的抗病保护。
CART30 生产质量控制总监 Laura Escrib 博士解释说, 这种优化的目的是确保 CAR-T 细胞不仅在一开始就有效,而且能在体内保持更长时间的活性。我们希望患者的免疫系统能保留一组防御细胞,以便在癌症试图复发时发挥作用。 (100yiyao.com)
参考文献:
Ana Carolina Caballero et al, , Blood (2025). DOI: 10.1182/blood.2024026758.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Sci Immunol:日光可以增强免疫系统对抗感染的能力 (2025-05-28)
- 全球首个!益科思特公布YK012 pMN完成首例入组 (2025-05-28)
- Science子刊 mBio:肠道微生物——抗癌治疗中的“隐形守护者” (2025-05-28)
- 山东“以点带面”深入医改 公立病院改造凸显公益性 (2025-05-28)
- 国度药监局对于小儿伤风宁颗粒和蒲公英颗粒转换为非处方药的布告 (2025-05-28)
- 华人学者临床研究发现,补充维生素D,能够保护端粒,或有助于延缓衰老 (2025-05-28)
- Cell:突破人类视觉极限!我国学者开发红外隐形眼镜,解锁"红外视觉"超能力 (2025-05-27)
- Cell:实验性化合物SBI (2025-05-27)
- 贯彻施行《医疗东西网络贩卖质量治理规范》无关事项 (2025-05-27)
- 对于增强上海市首诊和转诊医疗服务任务的关照 (2025-05-27)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