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C Med:肠道里的抗癌帮手——普拉梭菌助力免疫治疗,丁酸为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按下暂停键 |
![]() |
BMC Med:肠道里的抗癌帮手——普拉梭菌助力免疫治疗,丁酸为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按下暂停键
来源:100医药网 2025-07-04 09:40
普拉梭菌通过其代谢物丁酸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与抗PD-L1单抗联合能有效抑制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生长,还可改善抗生素对该疗法的不良影响,为治疗提供了新型益生菌策略。在我们身边,有一种名为自然杀伤/T细胞(NKTCL)的,它具有高度侵袭性,预后较差。尽管检查点阻断(ICB)疗法在多种癌症治疗中展现出成效,但在NKTCL患者中,其疗效个体差异大,多数患者获益有限。而肠道菌群在调节人体免疫、代谢等方面作用显著,近年来研究发现其对癌症免疫监视和免疫治疗反应也有重要影响。
近期,发表在BMC Med上的一项研究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 promotes anti-PD-L1 efficacy in natural killer/T-cell lymphoma by enhancing antitumor immunity,为NKTCL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思路。
该研究通过建立NKTCL同基因荷瘤小鼠模型,探究了普拉梭菌(F. prausnitzii)与抗PD-L1单克隆抗体(mAb)联合使用的效果。结果显示,二者联合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这主要归功于普拉梭菌产生的代谢物丁酸。
普拉梭菌衍生的丁酸在增强ICB疗法疗效中起到关键作用。它能增强抗反应,具体表现为降低肿瘤微环境中PD-L1的表达,同时增加细胞毒性CD8+T细胞的水平。WB分析表明,普拉梭菌的培养上清液和丁酸能有效抑制JAK-STAT通路,同时下调三种人类NKTCL细胞系(KHYG-1、NKYS和YT)中PD-L1的表达,这提示丁酸通过抑制JAK-STAT通路在降低PD-L1表达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也观察到,经丁酸处理的NKTCL中PD-L1表达显著降低,在小鼠模型中,丁酸与抗PD-L1 mAb联合处理比单独使用两者更能显著降低PD-L1表达。
图 1:普拉梭菌与抗PD-L1疗法在抑制自然杀伤/T中的协同作用
图 2:普拉梭菌衍生的丁酸与PD-L1阻断剂具有协同抑瘤作用
图 3:丁酸通过抑制JAK-STAT通路下调PD-L1表达
进一步研究发现,丁酸与抗PD-L1 mAb联合使用时,肿瘤微环境和脾脏中细胞毒性CD8+T细胞的频率显著增加,CD8+/CD4+T细胞比例也更高。ELISA结果显示,肿瘤和脾脏组织匀浆中干扰素- (IFN- )水平升高,而Foxp3水平未受明显影响。多重免疫组织化学分析也支持了丁酸与抗PD-L1 mAb联合使用能增强抗肿瘤反应的观察结果。
图 4:丁酸与抗PD-L1单克隆抗体的协同抗肿瘤反应与增强的抗肿瘤免疫相关
考虑到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及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研究还探究了抗生素预处理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预先使用抗生素会显著降低抗PD-L1 mAb的疗效,但补充普拉梭菌可减轻抗生素的负面影响,并恢复荷瘤小鼠紊乱的肠道菌群。16S rRNA基因测序显示,抗生素处理使小鼠肠道菌群的 多样性降低、 多样性增加,而普拉梭菌补充显著促进了肠道微生物结构的恢复,包括增加 多样性、减少样本间的Bray-Curtis距离,使微生物组成更接近未使用抗生素的小鼠。在属水平上,抗生素预处理导致埃希氏菌(Escherichia)和洪加特拉菌(Hungatella)丰度增加,而利吉尔乳杆菌(Ligilactobacillus)、乳杆菌(Lactobacillus)、毛螺菌科NK4A136群(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和阿利斯提普斯菌(Alistipes)丰度降低,而补充普拉梭菌改善了这些微生物的紊乱状况,有助于提高ICB治疗的疗效。
图 5:普拉梭菌补充可改善抗生素对抗PD-L1疗法的不良影响
图 6:普拉梭菌可调节荷瘤小鼠中抗生素诱导的肠道菌群失调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揭示了普拉梭菌在增强NKTCL中ICB疗法疗效方面的潜力。它通过其代谢物丁酸发挥作用,不仅能直接影响肿瘤细胞的相关通路和分子表达,还能调节抗肿瘤免疫反应,同时在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紊乱时,也能起到改善作用。这为NKTCL的治疗提供了一种以肠道益生菌为中心的新型治疗策略,有望为临床治疗带来新的突破,让更多NKTCL患者从中受益,改善疾病预后。(100yiyao.com)
参考文献:
Shi Z, Jiang W, Li H, et al. 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 promotes anti-PD-L1 efficacy in natural killer/T-cell lymphoma by enhancing antitumor immunity.BMC Med. 2025;23(1):387. Published 2025 Jul 1. doi:10.1186/s12916-025-04230-8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J Nanobiotechnology:交变磁场“遥控”肠道益生菌,激活肠脑轴释放 GABA,为焦虑治疗添新招 (2025-07-04)
- Nature Medicine:东南大学柴人杰团队等发布AAV基因治疗跨年龄遗传性耳聋患者的多中心临床试验结果 (2025-07-04)
- BMC Med:肠道里的抗癌帮手——普拉梭菌助力免疫治疗,丁酸为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按下暂停键 (2025-07-04)
- Nat Immunol:揭示常见代谢产物琥珀酸恶化人类炎性肠病背后的分子机制 (2025-07-03)
- Nature Aging:炎症诱导表观遗传侵蚀,促进衰老干细胞铁死亡 (2025-07-03)
- Nature Medicine;基因“快递”与“迷你”补丁——一场对抗杜氏肌营养不良症的里程碑式探索 (2025-07-03)
- 原来「伟哥」还有别的妙用!研究表明:西地那非不仅可以抗癌,还可以治疗阿尔兹海默症等,可谓是“小小神药” (2025-07-03)
- 两篇Cell:“分子马达”刹车失灵?科学家有望利用实验性药物MT-125重启胶质母细胞瘤的死亡程序 (2025-07-03)
- Neurology:利用人工智能工具StateViewer可识别九种类型痴呆症 (2025-07-03)
- PLoS Water:新研究饮用水中的硝酸盐与婴儿早产和低出生体重的风险增加有关 (2025-07-02)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