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营销 > JAMA子刊:首个临床试验显示,艾司氯胺酮鼻喷雾剂单药即可快速有效改善难治性抑郁症

JAMA子刊:首个临床试验显示,艾司氯胺酮鼻喷雾剂单药即可快速有效改善难治性抑郁症

来源:奇点糕 2025-07-04 09:29

这项临床试验的结果证实了艾司氯胺酮鼻喷雾剂单药治疗难治性抑郁症起效快,抗抑郁效果优于安慰剂且能够持续,安全性良好。

在重度患者中,有大约35%对至少2种治疗没有响应,这类患者被定义为难治性抑郁症。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成比例,与一般重度抑郁症患者相比,尝试自杀的可能性高7倍,自杀特异性死亡率高3.6倍。此外,患者治疗不成功的时间越长,对治疗响应的可能性就越小,对新的抗抑郁治疗产生初步响应后复发的可能性也越大。

此前的临床试验显示,艾司氯胺酮鼻喷雾剂与口服抗抑郁药物联用,相比单独的口服抗抑郁药物抗抑郁效果更强、更快、更持久。2019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批准了这种联合疗法用于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目前,还没有研究评估艾司氯胺酮作为单一疗法的功效。

在今天的《美国医学会杂志 精神病学》上,强生公司联合美国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等大学的研究团队发表最新的临床试验结果[1],艾司氯胺酮鼻喷雾剂单药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相比安慰剂,能够显著减轻抑郁症状,在给药后24小时即能观察到改善,并维持至第28天。治疗的安全性良好,不良事件大多为轻至中度,且能够在给药后的观察期内缓解。

图片

这是一项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于2020年11月至2024年1月在美国51个中心进行,受试者在7周内的筛选阶段将抗抑郁药物和辅助抗精神病药物逐渐减量,在随机分组前至少2周停药。

进入双盲治疗阶段后,受试者以1:1:2的比例被随机分配到艾司氯胺酮鼻喷雾剂56mg、84mg或安慰剂组,每周给药2次,持续4周,给药和给药后2小时及以上的观察期在研究中心工作人员的监督下进行。

疗效分析包括378名受试者,安全性分析包括476名受试者。双盲阶段完成后,441名受试者选择进入开放标签阶段并继续接受艾司氯胺酮治疗,其中379人(85.9%)完成了开放标签治疗。

受试者的平均年龄为45.4岁,61.1%为女性,基线平均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MADRS)总分为37.3,分别有46.0%和24.1%的受试者有过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

疗效方面,双盲阶段,从基线到第28天,56mg和84mg艾司氯胺酮组受试者的平均MADRS评分下降均大于安慰剂组(-12.7 vs. -13.9 vs. -7.0),使用混合效应重复测量模型(MMRM),相比安慰剂,56mg和84mg艾司氯胺酮的最小二乘均值差异分别为-5.1和-6.8,表明均有更显著的改善。给药后24小时的分析也有相似的结果。

在所有的随访时间点,与安慰剂相比,两个艾司氯胺酮组的响应和缓解率都更高,第28天,与安慰剂相比,每个剂量组的响应率大约高2倍,缓解率高2-3倍。根据9项患者健康问卷(PHQ-9)的评估,艾司氯胺酮组自报告的抑郁症状有所改善。

图片

在开放标签阶段中,双盲阶段艾司氯胺酮组的MADRS评分改善得到了延续。双盲阶段被分配到安慰剂组的受试者,进入开放标签阶段转换为艾司氯胺酮后,响应率和缓解率也提高。

安全性方面,双盲阶段,艾司氯胺酮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安慰剂组(73.9% vs. 49.2%),但大多数为轻至中度。最常见的不良事件包括恶心(24.8% vs. 8.4%)、解离(24.3% vs. 2.8%)、头晕(21.7% vs. 7.2%)和头痛(19.0% vs. 8.8%)。大多数不良事件发生在给药当天,并且基本都能在观察期内缓解。

没有发生死亡,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艾司氯胺酮组报告的踝部骨折、自杀未遂和眼性,均被认为与研究药物无关。自杀意念/行为的监测中,56mg和84mg艾司氯胺酮组的无自杀意念/行为比例分别从基线时的67.6%和64.5%提高至74.0%和84.9%,安慰剂组从68.4%提高至77.0%。

开放标签阶段的安全性结果与双盲阶段一致,未出现新的安全性信号。

综上所述,这项临床试验的结果证实了艾司氯胺酮鼻喷雾剂单药治疗难治性抑郁症起效快,抗抑郁效果优于安慰剂且能够持续,安全性良好。对于经口服抗抑郁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耐受的患者来说,可能是一种新的选择。

参考文献:

Janik A, Qiu X, Lane R, et al. Esketamine Monotherapy in Adults With 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Psychiatry. Published online July 02, 2025. doi:10.1001/jamapsychiatry.2025.1317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