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子刊:美国科学家发现,重度抑郁障碍患者体内6种蛋白水平,可以预测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痴呆症风险! |
![]() |
《自然》子刊:美国科学家发现,重度抑郁障碍患者体内6种蛋白水平,可以预测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痴呆症风险!
来源:奇点糕 2025-07-16 10:52
这项研究系统性地揭示了MDD与ADRD之间的分子关联,同时,首次通过蛋白质组学数据构建预测模型,不仅能够以高准确性鉴别MDD患者在未来10年内的ADRD风险,还与认知功能和脑影像学变化深度关联。重度抑郁障碍(MDD)的长期预后受到多种并发风险因素和病理生理过程的共同影响。患者的疾病负担加重不仅源于MDD的严重程度,还与其引发的不良健康结果和多种衰老相关疾病密切相关。此前的流行病学研究一致表明,有MDD病史的老年人的及相关(ADRD)的风险显著增加。
与ADRD风险之间的关联不容小觑。根据估计,美国患ADRD的700余万人中,11.1-14.7%可归因于MDD。因此,预防一般人群中的抑郁症,或降低抑郁症患者发展为ADRD的风险,可能有助于减少老年人的ADRD。
在《自然 精神卫生》杂志上,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健康中心的研究团队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
他们发现,在MDD患者中,有6种与ADRD风险相关的蛋白,其中神经丝轻链蛋白(NfL)、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妊娠特异性 -1-糖蛋白-1(PSG1)的高表达与ADRD风险增加有关,而神经分泌蛋白VGF(VGF)、引导进入尾锚定蛋白因子3,ATPase(GET3)和造血前列腺素D合酶(HPGDS)的低表达与ADRD风险降低有关。
遗传因素方面,APOE低表达与IL-10受体亚基B基因(IL10RB)高表达分别与ADRD风险增加之间存在因果关联。他们还开发了一个蛋白质组学风险评分,预测MDD患者未来十年内患ADRD风险的C值达到0.84,表明具有很强的预测能力。
研究人员使用了英国生物样本库的参与者数据,平均随访时间为13.3年。有MDD病史的参与者相比无MDD病史者,ADRD发生率更高(4.1% vs. 3.0%),包括AD(1.8% vs. 1.4%)和性痴呆(0.9% vs. 0.5%)。校正多种常见混杂因素后,MDD病史与ADRD风险升高81%、AD风险升高72%、血管性痴呆风险升高138%有关。
在蛋白质组学分析中,2920种被检测的蛋白中有545种存在差异化表达,其中483种增加,62种减少,有无MDD病史者之间差异显著,主要集中在调控炎症反应、补体系统与凝血功能、细胞周期调控、脂质代谢、血管生物学以及缺氧应答等生物过程。
在这些蛋白中,有6种与有MDD病史的参与者的ADRD风险显著相关,即NfL、GFAP、PSG1、VGF、GET3和HPGDS,前三者高表达与更高的ADRD风险有关,后三者的低表达与更低的ADRD风险有关。
6种蛋白中有5种也与无MDD病史的参与者的ADRD风险有关,只有GET3是仅在有MDD病史的参与者中与ADRD风险有关。
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显示,APOE和IL10RB的表达水平与MDD患者发展为ADRD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其中APOE表达下降和IL10RB表达增加各与ADRD风险上升相关,每变化一个标准差,逆方差加权(IVW)计算的风险分别增加81%和41%。
利用蛋白质组学分析的结果,研究人员构建了MDD-ADRD蛋白质组学风险评分(PrRSMDD-ADRD)模型,在10年的随访时间中,鉴别新发ADRD方面的能力相比其他基于年龄、APOE基因型和人口统计学因素的模型都更强,C统计值达到0.837,高于其他模型的0.588-0.796。
不但如此,PrRSMDD-ADRD还与认知功能指标有显著关联,评分高的参与者表现出反应时间变慢、记忆力下降和执行能力受损,同时,它还与大脑MRI显示的脑萎缩、白质病变呈正相关关联。
综上所述,这项研究系统性地揭示了MDD与ADRD之间的分子关联,同时,首次通过蛋白质组学数据构建预测模型,不仅能够以高准确性鉴别MDD患者在未来10年内的ADRD风险,还与认知功能和脑影像学变化深度关联,为高风险人群的早期识别提供了生物基础,为未来开发治疗策略、干预路径和生物标志物奠定了重要基础。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运动替身” 甜菜碱!Cell:我国科学家揭示甜菜碱可模拟运动的有益效果,延缓衰老 (2025-07-16)
- 《自然》子刊:美国科学家发现,重度抑郁障碍患者体内6种蛋白水平,可以预测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痴呆症风险! (2025-07-16)
- 《自然》子刊:鹿茸真有抗衰精华?!中国科学家发现,鹿角胚芽祖细胞衍生外囊泡可显著延缓衰老,抗炎、保护神经、改善认知 (2025-07-16)
- Nature Medicine:如何用“病理学GPT”颠覆肺癌诊断,让三周等待缩短为44分钟? (2025-07-16)
- Nature子刊:刘光慧团队等揭示细胞衰老介导肺结核后遗症的分子机制,并提出潜在干预靶点 (2025-07-16)
- 北京大学发表腺相关病毒方面的最新Cell论文 (2025-07-16)
- Baxdrostat 在针对未控制或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BaxHTN Ⅲ期临床试验中,达到主要及全部次要终点 (2025-07-15)
- 福建医科大学最新Cell子刊论文:电刺激,安全有效治疗小脑疾病 (2025-07-15)
- Nature:肥胖与减重——科学家揭秘机体脂肪组织重塑的奥秘! (2025-07-14)
- Nature:科学家揭秘4亿多年间代谢在塑造酶类结构演变中扮演的关键角色 (2025-07-14)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