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Medicine:潜伏的“幽灵”——带状疱疹病毒与老年痴呆的惊人联系! |
![]() |
在探究一个因素是否为 因 时,一个经典的思路是寻找 剂量-反应关系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也就是说,如果VZV再激活确实能推动痴呆的进程,那么更频繁、更严重的再激活,是否应该对应着更高的痴呆风险?
这正是研究人员提出的第一个假设。他们将目光投向了那些不幸多次经历带状疱疹折磨的人群。研究团队构建了两个队列:一个是在记录中仅有一次带状疱疹发作的患者,另一个是经历了两次或以上复发性带状疱疹的患者。通过精密的学匹配,确保两组人在年龄、性别、基础健康状况等近400个特征上高度相似,从而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
与仅发作一次带状疱疹的个体相比,多次发作的患者在未来的痴呆风险显著增加。在第二次带状疱疹发作后的追踪中,研究人员发现:
在第3年,多次发作组的痴呆风险相对高出约6.6%。
到第6年,这个数字攀升至9.4%。
而在长达9年的观察期后,多次发作组的痴呆风险依然比单次发作组高出约9.4%。
这个发现意义非凡。它首次在大规模人群中证实了VZV再激活的 负担 与痴呆风险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这不再是一个简单的 有或无 的问题,而是一个 多或少 的问题。病毒每一次苏醒,都可能是在为通往认知衰退的道路上多铺了一块砖。这个 剂量-反应 的证据,为整个调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让我们不禁思考:如果增加病毒活动会增加风险,那么,抑制它呢?
逆向推理的艺术:筑起免疫防线,能否守护心智?既然病毒的 进攻 与风险增加有关,那么加强 防御 是否能降低风险?这便是研究的第二幕,也是其设计最为巧妙的部分之一。幸运的是,我们拥有对抗VZV再激活的有力武器 带状疱疹疫苗。
研究人员分析了两款主要的带状疱疹疫苗:较早上市的减毒活疫苗(live-attenuated zoster vaccine, ZVL; Zostavax)和新一代的重组疫苗(recombinant zoster vaccine, RZV; Shingrix)。他们想知道,接种这些疫苗的人,其未来的痴呆风险是否会低于未接种者。
但这里有一个巨大的挑战: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对照组?简单地将接种者与完全不接种任何疫苗的人相比,可能会掉入一个名为 健康使用者偏见 (healthy user bias)的陷阱。那些主动接种疫苗的人,通常也更关注自身健康,生活习惯更良好,医疗保健利用率更高,这些因素本身就能降低痴呆风险。这样一来,我们就无法分辨痴呆风险的降低究竟是疫苗的功劳,还是这些人本身就更健康。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团队选择了一个 陪跑者 23价多糖疫苗(23-valent pneumococcal polysaccharide vaccine, PPSV23)。这种疫苗同样是针对老年人的推荐性(而非强制性)疫苗,其接种人群在年龄、健康意识和就医行为上与带状疱疹疫苗的接种人群高度相似。最关键的是,肺炎疫苗保护的是呼吸系统,与潜伏在神经系统中的VZV风马牛不相及。
通过比较接种带状疱疹疫苗的队列和接种肺炎疫苗的队列,研究人员得以在最大程度上剥离 健康使用者偏见 的干扰,从而更纯粹地观察VZV疫苗的特定保护效果。
结果令人振奋。与接种肺炎疫苗的对照组相比:
接种了减毒活疫苗(ZVL)的人群,在5年后的痴呆风险降低了约27%。具体来看,3年时风险降低了33%,这一保护效应非常显著。
接种了两剂或以上重组疫苗(RZV)的人群,在5年后的痴呆风险降低了约17%。在3年时,风险降低幅度更是达到了27%。
这组数据形成了强有力的 镜像证据 。如果说一开始证明了 增加病毒活动 会 增加风险 ,那么这次则清晰地显示了 抑制病毒活动 能够 降低风险 。一正一反,两方面的证据都指向了同一个结论:VZV的再激活,在痴呆的发病机制中扮演着一个不容忽视的角色,而且,这个角色是可以通过疫苗接种来调控的。
强效之盾的考验:更优的疫苗,带来更强的保护?到这里,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浮出水面:如果疫苗是通过抑制VZV来降低痴呆风险的,那么,抑制效果越好的疫苗,是否带来的认知保护也越强?这就好比不同材质的盾牌,更坚固的那面是否能更好地抵御伤害?
我们已知,两款带状疱疹疫苗的保护效力存在差异。临床试验数据显示,两剂重组疫苗(RZV)对带状疱疹的保护效力在50岁以上人群中高达97%,而在70岁以上人群中仍有91%。相比之下,减毒活疫苗(ZVL)在50-59岁人群中的有效率为70%,但在70岁以上人群中则降至38%。显然,RZV是一面更坚固的 盾牌 。
研究人员利用这一差异,设计了第三轮验证。他们首先比较了接种两剂RZV与仅接种一剂RZV的人群。结果显示,完整的两剂接种方案提供了更优的保护。与只接种一剂的人相比,接种两剂或以上RZV的个体在3年后的痴呆风险要低24%,5年后依然低19%。
接着,他们直接对两种疫苗进行了 头对头 比较。在经过复杂的匹配,平衡了两组人群的各项特征后,数据显示,接种了更强效的RZV疫苗的队列,其痴呆风险确实更低。在5年的观察期节点上,与接种ZVL的个体相比,接种RZV者的痴呆风险相对降低了18%。
这一系列的比较,再次强化了证据链的逻辑严密性。痴呆风险的降低程度,与疫苗预防带状疱疹的效力呈现出清晰的对应关系:
两剂RZV 一剂RZV
RZV ZVL
这意味着,疫苗对大脑的保护作用,并非某种模糊的、非特异性的免疫刺激效应,而是与其核心任务:抑制VZV再激活的能力,直接挂钩。盾牌越坚固,对心智的守护就越有力。这个发现让 VZV再激活是痴呆的可修饰风险因素 这一论点变得愈发坚实。
时间的证言:当保护力消退,风险是否重现?所有疫苗的保护力都不是永恒的。对于减毒活疫苗(ZVL)而言,其保护效果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弱,大约在接种后10年左右几乎消失殆尽。这个 自然衰减 的过程,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近乎于 自然实验 的观察窗口。
他们提出了一个极具洞察力的假设:如果ZVL对痴呆的保护作用真的是源于其对VZV的抑制,那么,当这种抑制作用随时间减弱时,其对痴呆的保护作用是否也应该同步衰减?
研究团队对ZVL接种者进行了长达15年的追踪,并同时监测了两个指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一个是ZVL预防带状疱疹的相对风险(与肺炎疫苗接种者相比),另一个是ZVL预防痴呆的相对风险。
结果显示,在接种后的最初几年里,ZVL疫苗有效地降低了带状疱疹的发病风险,其相对风险曲线远远低于1(代表无效)。与此同时,它也显著降低了痴呆的风险,痴呆的相对风险曲线同样处于低位。
随着时间推移,大约在接种后的8到10年间,ZVL预防带状疱疹的能力开始明显下滑,其相对风险曲线逐渐向1回归。
几乎在同一时间轴上,ZVL对痴呆的保护作用也开始 融化 ,痴呆的相对风险曲线同样开始缓慢但坚定地爬升,最终也回归到接近1的水平,意味着保护作用基本消失。
研究人员计算了两条曲线之间的相关性,发现皮尔逊相关系数(Pearson s R)达到了0.59,这是一个中等强度的正相关。这有力地表明,疫苗对带状疱疹的保护力(因)的衰减,与它对痴呆保护力(果)的衰减,是紧密相连、同频共振的。
时间的这番证言,几乎是该研究中最令人信服的证据之一。它在动态变化中揭示了因果关系,排除了许多静态比较无法排除的潜在混淆因素。这不仅仅是证明了 有关联 ,而是揭示了 如何关联 以及 为何关联 。当抑制病毒的屏障消失时,痴呆的风险也随之回归。
守护:高风险人群是否获益更多?流行病学告诉我们,带状疱疹的发生并非完全随机,老年人和女性是更高风险的人群。那么,如果疫苗的核心作用机制是阻断VZV通往痴呆的路径,是否可以推断,在这些本身就面临更高VZV再激活威胁的人群中,疫苗的保护作用会更加凸显?
这就像是在洪水更高发的地段修筑堤坝,其防洪的价值和效果理应更加显著。研究人员对数据进行了分层分析,分别考察了不同性别和年龄段人群的获益情况。
分析结果再次与假设吻合。疫苗在这些高风险亚组中展现出了更强的保护力。
以ZVL疫苗为例,在全体人群中,它能在5年内将痴呆风险降低27%。但在 50岁的女性群体中,这一保护效果提升至31%。
RZV疫苗的效果更为惊人。在全体人群中,两剂RZV在3年内将痴呆风险降低27%。然而,在80至89岁这个痴呆和带状疱疹双重高发的女性群体中,风险降低的幅度竟然达到了39%!
这意味着,那些最需要保护的人,确实从疫苗接种中获得了最大的回报。这一发现不仅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指导意义,也从另一个维度再次验证了研究的核心逻辑。如果疫苗的保护作用是某种非特异性的效应,那么它在不同风险人群中的效果应该是相似的。而现在观察到的 精准守护 现象,恰恰说明了其作用靶点的特异性,正是通过压制VZV这个关键的风险驱动因子,才实现了对大脑的保护。
拨开迷雾之后:我们应如何看待痴呆的未来?这项里程碑式的研究,通过一系列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证据,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关于VZV再激活与痴呆风险的清晰图景。它始于一个基本的 剂量-反应 观察,通过疫苗的 正向干预 与 逆向验证 ,再到比较不同疫苗效力的 强度测试 ,以及利用保护力衰减的 时间检验 ,最后在 高风险人群 中找到共鸣。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再激活,是痴呆症的一个重要的、且可以通过疫苗接种进行干预的可修饰风险因素(modifiable risk factor)。
当然,作为严谨的科学探索,这项观察性研究无法像随机对照试验那样直接断言因果。但其庞大的样本量(超过一亿人)、周全的混杂因素控制(近400个变量)、巧妙的对照组设计以及多角度、一致性的证据,使得其结论的说服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项研究也为我们留下了新的思考。VZV究竟是如何影响大脑的?研究人员也提及了几种可能的机制:
1.直接攻击:病毒可能直接促进大脑中 -淀粉样蛋白(amyloid- )等神经毒性物质的沉积,这正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标志性病理变化。
2. 唤醒 同伙:VZV的再激活,可能会间接唤醒潜伏在神经系统中的另一个 嫌疑犯 ,1型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 1, HSV-1),而HSV-1早已被怀疑与阿尔茨heimer病有关。
3.损伤:VZV感染已知可引起变(vasculopathy),可能损害大脑的微血管系统,导致缺血、炎症等,这些同样是痴呆的重要推手。
未来的研究将需要更深入地探索这些生物学机制。同时,这项研究也提醒我们,我们所观察到的临床带状疱疹(有皮疹症状),可能只是病毒在体内活动的 冰山一角 。那些没有症状的 亚临床再激活 (subclinical reactivation)是否也在悄无声息地影响着我们的大脑?这同样是亟待回答的问题。
然而,无论如何,这项研究的启示是革命性的。它将我们的目光从遗传、生活方式等传统痴呆风险因素,引向了一个全新的、充满潜力的领域 感染与免疫。老年痴呆或许并非完全是岁月无情的侵蚀,其背后可能隐藏着我们可以主动出击、积极防御的 敌人 。
接种带状疱疹疫苗,这一原本为了预防皮肉之苦的公共卫生措施,如今被赋予了守护心智、延迟认知衰退的深远意义。这或许将改变未来的痴呆预防策略,也为无数家庭带来了新的希望。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护肝片哪个牌子效果最好?常熬夜喝酒人群的肝脏守护选择,Livereliv销量与口碑双高印证实力 (2025-10-09)
- 护肝片哪个牌子效果最好?专为熬夜喝酒人群定制的护肝方案,Livereliv全面修护功效突出 (2025-10-09)
- 晋百慧睿长太®:开启肠癌早筛新时代,为健康保驾护航 (2025-10-09)
- 晋百慧生物:从创立到行业先锋的崛起之路 (2025-10-09)
- 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这一骨伤疑难病学术会即将召开! (2025-10-09)
- Nature Medicine:潜伏的“幽灵”——带状疱疹病毒与老年痴呆的惊人联系! (2025-10-09)
- 长白山下“参”情剧变:家当转型迎来金色丰产季 (2025-10-09)
-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克隆之父 John Gurdon 去世 (2025-10-09)
- Nature子刊:压力下的头发变白,竟会预防癌症发生 (2025-10-09)
- 利奥制药完成对圣利卓®(佩索利单抗)的收购交割 (2025-10-09)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