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价和好药并非不能结合 |
![]() |
去年底,国家发改委对外企原研药的大刀阔斧的砍价,被视作昂贵外资药品终结的前兆,终结之前必有一番腥风血雨的激烈厮杀,正所谓黎明前的黑暗。
拥有30多家会员的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RDPAC)作为外企代表一直四处奔波着,面对媒体疑问,从一开始的欲说还休,到后来的真情表白,或许是事到临头了,不如搏一搏,以争取获得最大化的民意支持。
近期还有该组织关于药品价格的一番观点,引经据典,洋洋洒洒好几千字,很容易让人看糊涂。在琢磨了大半个小时,拨开迷雾可以发现,以原研药的企业,还是在坚定表明立场,打出质量牌,认为他们的原研药物有所值,不愿降价换市场。
该组织强调,在过去的十年间,医药企业生产所必须的能源、原料药、辅料、包装材料等均呈持续上涨的趋势,因此,在成本定价的规则下,药价完全没有下降的理由。
在设计降价幅度时,仿制药统一价不宜作为原研药降幅的基础。如果整体行业药价水平以仿制为参照,必将导致药价不断下降,从而进一步抑制行业质量管理体系投入,不利于药品质量提高和行业整体健康发展。
难道好药和价廉要做一辈子的冤家吗?受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的委托,中国价格协会曾在2007年做过一次全国范围内的廉价短缺药品价格调查,这也是迄今为止国内进行过的最大规模的一次短缺药品价格调查。之所以进行这次调查,是因为新闻媒体、人大代表陆陆续续都在反映市场上有些廉价药不见了。
为了弄清究竟有多少种药品短缺,什么药短缺以及短缺是否是由于降价导致的等问题,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委托协会做了这次调查,希望给大众一个较为公正、客观的回答。
调查历时近大半年时间。汇总出短缺药品共计284种,逐一发现真正短缺的药只有20种左右,其中廉价药仅有3种。这个数字和人们对低价药短缺的普遍感受相差悬殊,这其中不乏效果好药品。
廉价和好药并非不能结合,恐怕是享受了十几、几十年价格“超国民待遇”的企业难以适应,就像独生子,习惯了家里人全都围着他转,过着小太阳般的生活,突然间,妈妈又生了个弟弟,独享的爱被分去了一半,叫他如何能适应,哭喊着自己多么需要爱,多么可怜。
但现实不可扭转,所能做的还是要面对,当然也要给时间让他去逐渐适应,砍价夺爱的目的并不是要置其于死地,最终还是能让百姓用好药品治好病。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迈威生物靶向 CDH17 ADC 创新药 7MW4911 临床试验申请获 NMPA 和 FDA 受理 (2025-08-01)
- Cell Stem Cell:邓宏魁团队首次将人类血液细胞化学重编程为多能干细胞 (2025-08-01)
- 微芯生物透脑Aurora B选择性抑制剂CS231295片美国IND获FDA批准,推动全球临床开发进程 (2025-08-01)
- 华大智造AI智能体成果登Nature子刊:靶向测序引物设计工具PrimeGen (2025-07-31)
- 护肝片哪个牌子最好?2025年十大护肝片排名出炉,优势、适用人群全解析 (2025-07-31)
- 鹏瑞利集团、陆家嘴管理局和陆家嘴集团签订三方合作战略协议 拟设立上海首家外商独资三级综合医院 (2025-07-31)
- 《自然·医学》:教育救不了大脑衰老?!33国17万人分析结果显示,教育程度与更好的记忆能力有关,但未能减缓年龄相关的认知衰退 (2025-07-31)
- 截至2025年6月,生养保险参保人数已到达2.53亿人 (2025-07-31)
- 上海联袂长三角打造国度级平台 尽力买通西医药结果转化症结环节 (2025-07-31)
- 小细胞肺癌攻坚100年:起势,突破,新疗法爆发 (2025-07-31)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