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解说凑热闹的心理 |
![]() |
鲁迅先生说,中国人爱凑热闹。十一黄金周,大部分人都忙着往景点扎堆;就连平时生活中,我们也习惯找人最多的饭馆,去人最多的商场。人民论坛的问卷调查显示,七成以上网友表示中国人跟风程度“非常严重”。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从众心理是凑热闹的直接推动力,俗称“随大流”。
这是因为一方面,个人的想法和行为容易受到身边的人影响;另一方面,在社会群体中,如果太特立独行,会感到孤立,失去社会角色。其次,凑热闹会让人们有与周围人谈话的资本,不然,人家说什么“大事”自己都不知道,岂不是很落伍?这也是社交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啊。
什么原因使得人们爱凑热闹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好奇心是基础。它促使人们对未知的事物一探究竟,是求知的动力。正如居里夫人所说,好奇是一种品格。如果一个人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不好奇,那恐怕得看心理医生了。
此外,有趣的是,无论凑的热闹是好是坏,这一行为似乎都能给人带来正性的心理强化。比如有人结婚,邻居们都会凑过去看新娘子,看过之后有人会暗暗鼓励自己:他长能那样,都能找个这么漂亮的媳妇,我得加油找个更好的。反之,凑去看坏事,比如哪里汽车追尾了,围观者会得到极大的安慰,觉得自己虽然买不起车,但拥有平安健康,已经很幸福了,更能体会和珍惜现有的幸运。
其实,古今中外,凑热闹的现象无所不在,只是不同人的喜好程度不同,这可能与各民族的文化背景差异有关。社会学家米尔格莱姆研究发现挪威人就很喜欢凑热闹,而法国人则没有那么明显。据住在伦敦的朋友介绍,英国人有了事,比如新年夜、足球赛等,就全都上街,像开会发了通知一样。
另外,有趣的是,无论凑的热闹是好是坏,这一行为似乎都能给人带来正性的心理强化。比如有人结婚,邻居们都会凑过去看新娘子,看过之后有人会暗暗鼓励自己:他长能那样,都能找个这么漂亮的媳妇,我得加油找个更好的。反之,凑去看坏事,比如哪里汽车追尾了,围观者会得到极大的安慰,觉得自己虽然买不起车,但拥有平安健康,已经很幸福了,更能体会和珍惜现有的幸运。
但是,古人说“过犹不及”,这个道理用在凑热闹上最贴切:适当凑点热闹,可以帮助我们及时了解身边的新闻,七嘴八舌中,促进邻里关系;但不分轻重、有热闹必凑,似乎就有些太“八卦”了,时间长了,人们难免会对你产生防范心理,不敢轻易吐露真心。

- 相关报道
-
- 阳光明媚却“情绪流感”高发 春天“惹的祸”? (2025-04-01)
- 12356!“没事儿”热线如何解“心事”? (2025-01-07)
- “12356”热线来了!如何判断焦虑抑郁情绪是否成为病态? (2024-12-26)
- 临近开学如何做好心理准备?专家来为家长和孩子支招 (2024-08-28)
- 专家呼吁构建职场人群心理健康支持体系 (2024-07-19)
- 浙江多方合力 共话青少年心理健康“最优解” (2024-06-25)
- 五部门启动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主题活动 (2024-05-30)
- 算命app排行榜前五名 算命app哪个好用? (2024-03-22)
- 谨防节后焦虑加疲劳 专家建议关注心理健康 (2024-02-05)
- 专家:儿童抑郁症≠成人抑郁症 或诱发嗜睡症状 (2023-10-11)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