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中药材销售旺季“迟到” 市场品种难言大涨

中药材销售旺季“迟到” 市场品种难言大涨

  自6月份中药材价格出现近5个月以来的首次月环比下跌后,中药材行情一直在持续大面积下调。据中药材天地网监测,进入9月,销售旺季却没有如期而至,而是“旺季不旺”,多数品种小批量交易虽有好转,但大货购销仍然迟缓,市场整体交易量依然不见放大。受市场整体风向掉头的影响,预计后市各品种都难言大涨。
   
  全国中药材市场价格指数(综指200)继前期跌幅扩大之后,上周跌势更显强劲,指数再度重挫。9月19日到25日,最近一周综指200报收于2427.24点,周环比下降1.453%。指数当前点位不仅已经跌至今年最低位,同时已跌至去年同期水平。 
  
  在受监控的各规格品种中,价格有变动的品种共计64个,其中升价品种20个,降价品种44个。其中,在降价品种中,白前降幅33%,当归降幅22%,太子参降幅17%,浙贝母降幅16%,降幅排名靠前。 
  
  秋季后原本应该进入中药材消费旺季,由于药厂的集中采购以及市民秋冬进补,中药材需求量会大增,但今年九月中药材销售却遭遇到“旺季不旺”的尴尬情况。以冬虫夏草为例,专门经营高档补品的济方堂负责人郑浩涛对羊城晚报表示,九月本是中秋销售旺季,但虫草前所未有地出现了销量下滑,下跌了20%-30%。中药材天地网副总经理贾海彬分析,药材价格经过前期的价格虚高之后,药厂以及市民对药材的需求都受到抑制,对于一些高价位的品种,药厂就减产,甚至停产,以减少需求。
 

  九月药市遭遇“旺季不旺”之后,中药材天地网分析,药市还要面临秋季产新压力,预计会持续面临有货难销的局面,市场变现能力进一步减弱。受市场整体风向掉头的影响,各品种都难言大涨。下半年行情只能靠实销带动,采购方式以随购随销为主,销售方式以更为保守的订单销售为主。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