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警惕“三鹿效应”

警惕“三鹿效应”

  近一段时期以来,三鹿奶粉因含有化学物质三聚氰胺而引起一场奶业大地震。经过质检部门检查,伊利、蒙牛、圣元等22家大企业的奶粉榜上有名。在液体奶中,伊利、光明等企业也被查出含有三聚氰胺。一时间,人人谈奶色变,商家纷纷下架相关奶制品。笔者到一家超市,发现过去摆满奶制品的货架,如今空空如也,只有一家本地没有查出三聚氰胺的企业生产的鲜奶及相关制品。

  三鹿奶粉危机引发了整个奶业的危机!

  到底是在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是奶农、奶站,还是企业本身?或者是像三鹿企业所称的受到了污染?一个自称有1100道检测工序的企业,怎么可能出现这样的问题?事实上,加入三聚氰胺,以增加奶中氮的含量,此前已成为整个企业的潜规则。只不过,这次三鹿掺得太多,捅出了娄子,真相才大白于天下。

  一个企业掺假,我们可以说是个案,是企业在利益面前黑了良心,但一个行业掺假,我们只能说,这个行业的运行机制肯定出了问题。笔者认为,企业之间的过度竞争虽然不是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但肯定是原因之一。

  由此,笔者想到了中国的药品制造业。我国药品生产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产品研发能力薄弱,企业基本上靠生产仿制药品维持生存,产品科技含量低,普药生产严重供过于求,市场竞争激烈,甚至存在过度竞争。在流通环节同样存在规模小、经营费用高、经营品种趋同、市场竞争激烈等问题。

  而作为企业的政策环境,近几年,国家多次出台降价令,限制药品价格。只要上网,你经常可以看到类似“某地限制药品价格”的新闻。在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的今天,药价却在下降,应该说是一件不正常的事。虽然,政府此举的目的是减轻人民群众的负担,建设和谐社会,但如果不按市场规律办事,有可能出现好心办坏事的情况。

  廉价老药的消失是各类媒体一直热衷于报道的事。其实,有些廉价老药,如每瓶1.2元的100片装“扑尔敏”、每瓶3.2元的1000片装“苏打片”、每瓶1.6元的100片装“多酶片”等,这些药在过去低物价年代也许还能赢利。可是,在物价高企的今天,这些药还卖1块钱,肯定连本都不够。在生活支出大涨的今天,老百姓希望药品价格还停在过去的水平,这可以理解。但我们也应理解,商家是需要利润的,没有利润,商家是不会生产的。可如果这些药在原来的基础上提价,或许消费者不会接受,于是商家只好换个牌子,用一个新面孔,变相涨价,让消费者接受。这就是廉价老药不断消失的原因之一。

  要让药品真正治病,必须有合理的药品价格。只有这样,药品生产商才有生产的积极性。合理的价格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没有合理的价格,利益受损的一方必然会想方设法让利润的天平保持平衡。而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以牺牲质量为代价,换取价格的低廉。笔者认为,如果药价一直走在下降通道,那么,除了降价后药品不断消失外,那些看起来便宜的药品,可能就会偷工减料。

  医药行业应该防范出现类似“三鹿事件”这样的危机,避免药价长期低位运行酿成苦果。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