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招标管理,因变而精彩

招标管理,因变而精彩

【案例】某医药企业2000年开始向全国销售产品,由于人力不足和销售网络不健全,只在北京、上海、广东和山东建立了自己的办事处,采用内部大包的销售政策,其余地区则采用底价招商的方式,成熟一个地区发展一个地区。2001~2004年招标中,有办事处的地方均委托当地医药公司负责,其余地区则由当地的代理商按照代理区域自己进行。企业只是做些提供招标资料等基础工作。该企业认为,反正厂家保证了底价,只要产品中标,代理商有多大能力做多大市场。因此,企业关注的重点为各地是否中标,而不是产品中标的价格;代理商也抱着“中标了价格好就好好做,价格不好能做就做,不中标就换品种”的心态。此阶段各区域虽然中标率较高,但中标价格差异很大,而且时常出现代理商在无能力开发的地级市招标中未经授权投标的情况,中标只是争取一个可以开发的机会,该企业因产品主要集中在三甲医院销售,企业的销售额连年增长,并没太关注此问题,而且有时还鼓励代理商到地级市去投标。

  2005年,该企业在四川遭当头一击。由于当时代理商无能力开发地级医院市场,因此在地级市的招标中采用的均为低价中标的方式,而只有成都医院市场维持着较高的价格,且销量占据了全省的80%以上。在四川的挂网招标中,地级市的低中标价格导致四川省挂网价格偏低,代理商宁可放弃该品种。该企业眼睁睁地看着苦心经营多年的四川市场一夜之间土崩瓦解。

  2006年以后,随着挂网在全国推广,在新的集中采购招标模式下,一味依赖代理商投标已经行不通了。该企业的招标工作开始从幕后走向台前,逐步将代理商从招标工作中剥离,企业完成了第一次招投标管理定位的转换。

  

  【分析】

  新医改方案“山雨欲来风满楼”,医药企业的招投标管理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新医改方案出台前夕是医药企业实现招投标管理再次定位转换的绝佳机会。

  上述企业面临的问题,在相当多的医药企业普遍存在,尤其是以代理制为主要模式的企业或办事处体制只抓中心城市为营销策略的企业。医药企业如何抓住机遇,实现招标管理定位的转换,如何进行新的定位?

  

  定位转换之一:从技巧型到内功型  

  我国药品集中采购走过了自发探索、推行实施、完善提高、创新改革4个阶段,在前3个阶段,医药企业处于后知后觉按照规则被动执行的状态,各地的医药公司和代理商常常是招投标的主要执行者,其中聪明者在执行的过程中摸索出一些招投标的技巧。这些技巧在那个阶段确实为医药企业应对招投标提供了很多帮助。但是企业不能够仅仅靠技巧而活着,技巧可以解决这次招标中的问题,但是不一定可以解决下次招标中的同样问题。

    面对当前各地令人眼花缭乱的多种招标模式,很多企业总想找到一些万能的技巧来应对。殊不知,招投标管理的根本应在企业的内功,而非单纯的技巧。技巧可以传授,而内功却要修炼。

    练就企业内功,须从完善企业招投标管理的内、外管理体系入手,通过过程的控制,建立起不变应万变的管理方法,从而增加企业招投标管理的适应性。笔者结合10余年医药企业招投标管理经验创建的《医药企业招投标管理模型》就是一个企业加强招投标管理的工具,通过此工具的运用可以逐渐提升医药企业招投标的能力,练成内功。

    定位转换之二:从学习型到创新型

    借鉴成功的招投标经验叫学习,而复制往往意味着失败。现今医药企业缺少的不是学习和实践经验,而是招投标管理的创新和思路。我们学习别人,就是为了不像别人那样去做。

    创新可以是企业按照国家医药行业政策的要求和新医改的方向制定适合本企业的招投标管理模式,摸索出一套适合本企业实际的管理方法;可以是借鉴成功企业的管理经验,吸收消化后找出更适合自己企业的管理之路。不论是采用哪一种方法,都要求企业在学习的基础上,追求不同、新意,实现管理飞跃。

    招投标管理的创新包括管理体系的创新、操作方法的创新和管理思路的创新。如在招投标管理的物价申报操作中,在进行价格申述时,企业的常规方式都是由区域经理直接拜访物价部门、提出申述要求、取得对方的理解等,但往往工作时间相对紧张,双方的沟通不充分,致使很多申述都不了了之,如果改变思路,在全国的物价会议期间,在轻松的气氛中就相对容易进行沟通,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新医改实施的过程中,诸多未定的因素都会直接涉及到企业的招投标,当常规的方法难以达到效果时,创新的举措往往事半功倍。

    定位转换之三:从营销型到政府关系型

    世界营销大师科特勒说:过去企业的竞争力主要靠的是高科技、高质量,而现在企业的竞争力却强调高服务和高关系;高服务和高关系就是指企业的公共关系,而政府公共关系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任何企业都难以摆脱政府的管理和监督,企业也需要政府多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有助于企业发展的方针和政策。因此,医药企业需要从营销型向政府关系型转换。

    良好的政府关系可以帮助企业与政府进行双向沟通,让政府倾听企业的声音。医药企业在转换定位过程中首先要处理好与政府部门官员的关系;其次要处理好与一级部门的关系;再次要参与公共决策,谋求立法优势,合作和双赢。每一个阶段都需要企业做好规划,最好的方法是将政府关系管理纳入到企业战略管理的层面。目前很多医药企业设立了首席政府关系官,足以说明该转型越来越得到医药企业的认可。国家的大部制调整,各地的组织机构也将随之变化,新的规则将会建立,为企业提供了从营销型向政府关系型转换的机遇。

    定位转换之四:从危机处理型到危机预警型

    在不确定的医药政策环境下,医药企业危机事件的爆发频率相对较高,很多企业疲于应对。由于招标成为了企业的第二道生命线,招标管理中的危机处理越多,企业面临的风险将会越大。与招投标有关的危机主要表现为:产品落标、产品限价、产品不良记录、没有进入招标目录、对手恶意投标、招标中竞争厂家和企业原员工的破坏行为、企业内部人员倒戈、医保目录淘汰、物价备案不及时、医院停换药等。上述危机大部分可以通过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加以克服。

    危机预警机制就是为了防患于未然,改危机处理的后馈管理为现在的前馈管理,将危机处理的时间前移,达到有效控制招投标管理过程中危机频繁出现和减少危机对企业的损害的目的。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