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觉别人的谎言 |
![]() |
1.撒谎者不像惯常理解的那样会回避对方的眼神,反而更需要眼神交流来判断对方是否相信他说的话。
2.“你去过她家吗?”“不,我没有去过她家。”对问题的生硬重复是典型的撒谎。
3.男性摸鼻子代表想要掩饰某些内容。
4.手放在眉骨附近表示羞愧。
5.描述一连串发生的事情,编造都是按时间顺序进行的,能否流利准确地进行倒叙是判断对方是否说谎的标准之一。
6.叙事时眼球向左下方看,这代表大脑在回忆,所说的是真话;而谎言不需要回忆的过程。
7.说话时单肩耸动,表示对所说的话极不自信,是说谎的表现。
8.人在害怕时会出现生理逃跑反应??血液回流到腿部(做好逃跑准备),因此手的体表温度会下降。
9.明知故问的时候眉毛微微上扬。
10.假笑眼角是没有皱纹的。
(以上纯属游戏,请勿当真)
冯小刚贺岁片《手机》曾经引发信任危机,该片播出后,很多人对身边人“手机不在服务区”的情况开始持怀疑态度。而美国福克斯推出的最新美剧《别对我撒谎》再一次引发了信任危机,看过的网友纷纷总结剧中“撒谎者的表情特征”来研究身边人。即将到来的情人节,也成了一些人“测谎”的好时机。
现学现用 人人都是测谎迷
《别对我撒谎》讲的是:看着你的眼睛,观察你的小动作,听你的声音,和你握手,男主角莱特曼博士就会知道你是否说谎,以及为何说谎。他成立了一个私人机构,为侦查犯罪提供帮助。他的同事包括福斯特博士,一名杰出的心理学家;罗克,完全不会撒谎因此饱尝恶果的首席分析人员;托雷斯,本能地对他人微妙的情绪变化有敏锐的洞察力。在这些“人体测谎仪”的监视下,所有的谎言都将无所遁形……
也许有人认为该剧是虚构的,但事实上该剧确实是以科学研究为基础。该剧的灵感来源于一位行为学专家的研究以及畅销书《说谎》。一位看过此片的网友表示:“我对这部电视剧真是爱恨交加,一方面我希望我能看穿所有试图欺骗我的人的谎言;另一方面,我自己也好像变成一个透明人,甚至不敢开口,即使有时我连善意的谎言也不敢说了,因为对方可能会认为我是在说反话。上帝啊,我的生活好像都发生了改变。”而另外一位六岁孩子的父亲,则在该剧的贴吧中抱怨:“我不想叫儿子看电视太晚,于是对他说电视有点问题看不成了,他竟然对我说:‘从你一摸额头开始,我就知道你在骗我!因为我看过《别对我撒谎》,从今往后你休想再骗我。’”
网上关于“撒谎者的表情特征”的帖子点击率极高,网友除了将剧中男主角莱特曼博士分析罪犯时捕捉到的表情特征列出之外,还将视频截图一并加入对应的特征分析,以便观众更好地了解这些原理。更多网友及时将这些理论用于分析自己身边的人是否撒谎,一时间人人成为“测谎迷”。一位网友留言称:“那个眼珠转动的方法很靠谱,至少我妹妹是,她不仅眼珠向右转了,身体也向右转了。”
引申利用 “测谎”成情人节游戏
该剧才播出两周多的时间,便名列全美收视20强,在18岁到49岁的收视人群中收视率排名第12。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该剧的播出在美国也引发了一场信任危机:丈夫与妻子、男女情侣、上级与下级、老师与学生、生意伙伴……只要是两方,彼此都会怀疑对方语言的真实性。
而在中国,该剧也为即将到来的情人节提供了很好的过节素材。记者昨日在《别对我撒谎》的百度贴吧看到,已经有人提议在情人节这一天,运用新学的测谎理论与爱人或朋友玩真心话的游戏。有网友列出分析对方是否喜欢情人节礼物的方式:“脸部表情对事件的反应迟缓,一旦表情出现在脸上,就会保持较长的时间,并且表情转换也很突然。通常当一个人收到喜欢的礼物时,他会说‘我很喜欢’;如果是撒谎者,他会在说‘我很喜欢’之后才露出一丝高兴的表情。”
也有网友给出判断对方说“我爱你”是否真心的方法:“说谎者一般语言和表情相互矛盾。如果一个人的表情并非发自内心,他一般会把脸部的肌肉运动集中在嘴巴的部分。正常人在微笑时会同时牵动下颌、眼睛和额头的部分,假笑则只有嘴巴动,眼角是没有皱纹的。如果一个人皱着眉头对你说‘我爱你’,你一定不要相信。”
切勿滥用 真诚是交往前提
能清楚地分辨真假话自然是不错的本领,但很多人觉得如果人人都变成“人体测谎仪”,是件非常恐怖的事情。很多网友都说像莱特曼博士这样的人实在不能当男友,“跟这样的人交往太恐怖,在他面前根本无所遁形,一些无伤大雅的借口、谎言也骗不过他,太累了。”
心理学专家师建国表示,心理医生一般都具有这样的知识,但也不会总用来分析别人,“我不会见人就分析,一般都是我比较重视的人,我才会分析一下。”对于该剧引发的“测谎热”,师医生表示不该滥用,“我们是专门学过这方面的知识的,可以用来作为分析的依据。但一般的人如果只是通过看电视知道一点皮毛,就用这些作为判断人的标准是不妥的。而且人与人的交往应以真诚和信任为前提。”

- 相关报道
-
- 阳光明媚却“情绪流感”高发 春天“惹的祸”? (2025-04-01)
- 12356!“没事儿”热线如何解“心事”? (2025-01-07)
- “12356”热线来了!如何判断焦虑抑郁情绪是否成为病态? (2024-12-26)
- 临近开学如何做好心理准备?专家来为家长和孩子支招 (2024-08-28)
- 专家呼吁构建职场人群心理健康支持体系 (2024-07-19)
- 浙江多方合力 共话青少年心理健康“最优解” (2024-06-25)
- 五部门启动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主题活动 (2024-05-30)
- 算命app排行榜前五名 算命app哪个好用? (2024-03-22)
- 谨防节后焦虑加疲劳 专家建议关注心理健康 (2024-02-05)
- 专家:儿童抑郁症≠成人抑郁症 或诱发嗜睡症状 (2023-10-11)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