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微信营销 > “不做贼”为何也心虚

“不做贼”为何也心虚

        古话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然而,不“做贼”的人有时也会心虚。点击查看更多心虚环境评价外界相关信息

        办公室有人丢手机了,这本来不关老郑的事,但在同事对此事议论纷纷时,他感觉大家是在议论自己,心里就像真的偷过手机一样忐忑不安,面红耳赤不说,大热天里还出了一手的冷汗。这样的表现自然被敏感的同事察觉,开始把怀疑重点转移到他身上。这样一来,老郑更是张口结舌,想一死洗清白的心都有了。

        虽说像老郑这样极度惶恐的情况并不多见,但是在类似的情境下,人们心中的不安和心虚却或多或少都有一点。其中的原因可以通过一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来解释。在1991年中国留学生卢刚校园枪击事件发生后,有项跨文化心理学研究比较了中国人和美国人对此的评价。结果发现:中国人偏好将结果归因于环境,多强调当事人面临学业、生活压力而又孤独无依,最终情绪崩溃而杀人;而美国人则偏好将事情归因于个人,强调当事人性格严重缺陷,杀人是必然结果。

        这揭示出了一个普遍规律:大多数中国人对自己的评价也都遵照外界的评价标准,久而久之,甚至将外在标准内化为了自己的标准。这样,在受到、或者仅只是遭到他人的怀疑或批评时,尽管很不公平,我们却也可能会习惯性地、不由自主地认同别人的怀疑、批评。所以,明明心中无鬼,却也难以做到心中坦然。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面对这类问题呢?首先, 《君子行》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尽量避开可能引起嫌疑的情境最明智。其次,过分依赖和顺从环境,会导致我们在社会交往中毫无立场、缺少主见,严重的甚至可能产生社会交往障碍。因此,虽然要顺应本国的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