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营销 > 加强农村医药营销培训一举多得

加强农村医药营销培训一举多得

应该说,通过教育培训切入农村医药市场是目前比较适合农村特点的药品营销模式。因为新医改下的药品采购制度使得企业过去常用的一些公关、营销手段空间缩小,而且教育培训和政府提高农村医疗水平、普及卫生知识和用药常识的政策目标相一致,同时有助于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责任形象,可谓一举多得。

  但是,与会议营销、学术营销等一样,培训教育只是一种营销手段,切忌急功近利,广大药企要想在农村市场夺取先机,必须要有战略思考和长远规划。

  近年来,随着主要城市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营销成本的不断升高,很多医药企业都把农村市场作为求存、谋变的突破口。而在医改新政的背景下,这个市场再成追逐焦点也是企业的一个理性选择,毕竟,对基层医疗机构和农村市场的重点扶持政策意味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就连通常以高端市场为主的跨国药企也开始调整战略,下沉终端。

  但是,在进入这个市场之前一定要充分估计到风险。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区域广阔,差异巨大,在某个农村市场好销的产品不代表在另一个地方就一定好销,在某地有效的营销策略在另外一地就可能会失灵。企业所熟练的城市营销手段更是不符合农村市场的消费特点与市场特征。目前活跃在基层终端的药品生产企业也是屈指可数,更多的企业则是铩羽而归。

  所以,在征战农村市场前要有充分的准备,要根据自身产品特性、价格、渠道及营销队伍等制定有针对性的竞争策略,以适应农村市场的竞争状况;更为重要的是,多了解农民的想法和需求,真正把服务做到实处。

  同时,要保持或借鉴已有的成功的模式和经验,如与商业渠道合作,共享营销资源;培养自己的营销队伍深入农村;借助代理商的力量,通过商业协调实现终端覆盖;借助农村文化活动平台等多种渠道进行广告宣传等。

  另外,还要培训一支更加专业的队伍,这些人才不但要了解国家政策,熟悉各种法律法规,有较强的成本控制意识和服务精神,还能够在农村常见病的治疗上指导医生合理用药。 

  嗅觉灵敏的外资企业已捕捉到了政策面的变化,并已经开始了相应的市场策略调整、基层合作以及营销队伍的部署。一些进入较早的公司已经开始掘金。由于将业务扩展到我国的农村和西部,拜耳2008年的业绩增长了47%,成为在华跨国制药企业的“老大”。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这样的增长业绩着实让人眼红,也鼓动了跨国企业角逐这个市场的热情。无论是从国家的政策导向,还是从巨大的市场需求,农村市场是真正的广阔天地,广大药企是否有所作为就看自己的“神通”了。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