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stroenterology:运动、肠道微生物与胃肠疾病——一场健康的“肠道革命” |
![]() |
来源:100医药网 2025-06-10 10:51
本研究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验,揭示了运动如何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来改善胃肠健康。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运动早已不仅仅是为了塑造完美身材,其更是一种全方位提升健康水平的生活方式。从增强力到改善心理健康,运动的益处不胜枚举。近年来,随着肠道微生物研究的兴起,科学家们逐渐发现,肠道微生物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甚至在许多疾病的发病机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那么,运动与肠道微生物之间是否存在某种神秘的联系呢?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Gastroenterology上题为 Exercise, the Gut Microbiome and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 Therapeutic Impact and Molecular Mechanisms 的综述报告中,来自曼彻斯特城市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深入探讨了运动如何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来影响胃肠疾病,揭示这场 肠道革命 背后的科学奥秘。
文章中,研究人员探索了运动对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以及这些变化如何通过调节宿主的免疫系统和代谢功能对胃肠疾病产生积极的治疗效果。近年来,随着 运动是良药 理念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运动不仅能改善心健康,还能显著降低多种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风险。然而,运动对肠道微生物的具体作用机制及其在胃肠疾病中的潜在治疗价值,仍有待进一步揭示。
文章中的实验对象包括健康成年人、专业运动员以及患有胃肠疾病的患者,研究人员通过对比这些不同群体的肠道微生物组成,分析运动对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和功能的影响。实验中使用的技术包括16S rRNA基因测序、代谢组学分析及功能性 组学 技术(如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等),他们想要全面评估肠道微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变化。此外,研究还涉及了动物模型(如小鼠)的实验,通过粪菌移植等技术验证运动诱导的微生物变化对宿主健康的潜在影响。
文章的实验流程分为多个阶段,首先,研究人员对不同运动水平的受试者进行肠道微生物样本的采集,并利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分析其微生物组成;随后通过代谢组学分析检测肠道微生物产生的代谢产物,如短链脂肪酸(SCFA)等。在动物实验中,研究人员将运动小鼠的粪便样本移植到无菌小鼠体内,观察其对宿主免疫系统和代谢功能的影响。此外,研究还结合了功能性 组学 技术,深入探讨运动诱导的微生物变化与宿主健康之间的分子机制。
骨骼肌的串扰
研究结果表明,规律的运动能显著增加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并提高有益微生物(如产生SCFA的菌群)的相对丰度,这些变化与宿主的免疫系统调节和代谢功能改善密切相关。例如,运动诱导的肠道微生物变化能增强肠道屏障功能从而减少炎症反应,并能通过调节宿主的代谢途径来降低患胃肠疾病的风险。此外,动物实验进一步证实了运动诱导的微生物变化对宿主健康的积极影响,为未来基于肠道微生物的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研究的亮点在于揭示了运动与肠道微生物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并强调了肠道微生物在运动对健康益处中的关键作用。通过结合多种先进的 组学 技术,研究人员不仅描述了运动对肠道微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影响,还深入探讨了其潜在的分子机制。这些发现为开发基于肠道微生物的个性化运动干预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未来治疗胃肠疾病提供了新的靶点。
然而,研究也指出,运动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存在个体差异,这可能与个体的遗传背景、饮食习惯以及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因此,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索这些因素如何相互作用,以优化运动对健康的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验,揭示了运动如何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来改善胃肠健康。从增加微生物多样性到增强肠道屏障功能,运动在维护肠道微生态平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发现不仅为 运动是良药 这一理念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也为未来基于肠道微生物的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100yiyao.com)
参考文献:
John A Hawley,Samuel C Forster,Edward M Giles. , Gastroenterology (2025). DOI:10.1053/j.gastro.2025.01.224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动辄百万美元奖金,这些科学大奖想要与诺贝尔奖竞争:它们含金量如何? (2025-10-06)
- Nature:T细胞耗竭的悖论——并非“精疲力竭”,而是“生产过剩”引发的蛋白毒性风暴 (2025-10-06)
- Cell:沉默的基因组,喧嚣的转录场——解密结核菌适应性的隐藏驱动力 (2025-10-06)
- Nature:谁掌控了人类生命的第一个开关?一个被“驯化”的逆转录病毒的自白 (2025-10-06)
- 三个月,改写生命!全球首例帕金森病实现功能性治愈 (2025-10-05)
- AJP:迄今最长时间真实世界安全性分析显示,艾司氯胺酮鼻喷剂的安全性与临床研究和产品说明书中已确定的一致 (2025-10-05)
- Nature子刊:谭蔚泓/邱丽萍团队开发核酸适配体武装的单核细胞疗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2025-10-05)
- 多学科合作精准拆弹!仁济医院成功救治白塞病合并胸主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 (2025-10-05)
- Nature:自闭症的“双面人生”——迟来的诊断背后,是另一套基因密码吗? (2025-10-05)
- 中国科学院最新论文登上Cell头条 (2025-10-04)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