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新闻 > 环保推动我国制药企业可持续发展

环保推动我国制药企业可持续发展

  环保已经成为我国制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自觉承担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的企业公民职责,把企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共同纳入视野,已成为制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首先,我国环保政策监管力度日益加强。

  2005年,原国家环保总局确定制药业为重污染行业之一,开始对医药行业,特别是原料药制药企业加大环保整治力度。几年来国家推行了一系列环保政策,如2006年、2007年原国家环保总局陆续试行了低水平重复建设行业限制和区域、流域环保项目限批等环保新规,推行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负责人环保问责制与一票否决制的环保高压线监管政策;2008年8月1日,原国家环保总局酝酿已久的《制药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正式实施,发酵合成类原料药排污标准较现行标准大为提高,如原料药污水COD预排放标准(即排至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标准)由1000COD提高为500COD,排放标准由300COD提高为150COD。

  为进一步通过完善环境保护经济政策来促进企业积极响应国家环保方针,近两年来,原国家环保总局已联合证监会、保监会等部门陆续出台了三项绿色环境经济新政策--绿色信贷政策、绿色保险政策、绿色证券政策。2008年,原国家环保总局还建立起上市企业环境信息通报制度,加紧研究绿色贸易、绿色税收、区域流域环境补偿机制、排污权交易等配套政策,最终形成完整的中国环境经济政策体系,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打下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其次,环保新政策的实施成为制药产业核心竞争力从量变到质变的强大动力。

  环保新政策的陆续推出使我国制药工业环保状况有了明显改善,对制药行业的积极影响正日益凸现:行业资源优化整合加快,市场准入门槛提高,竞争环境趋好,制药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增强。制药企业在应对环保新标准对策方面已经逐步形成共识:强化工艺革新,重视“三废”再利用;优化产品结构,实现产业升级;提升EHS认证水平,贯彻循环经济;尝试入股共建“三废”处理公司或环保部分外包。具体措施是,内外兼修,对外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积极引进先进环保技术;对内强化现场管理,做好节能减排,做到清洁生产。

  然而,由于我国区域环境差异较大,制药工业在环保投入、环保装备和技术、环保人才、信息资源以及环保执法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异。制药企业落实环保新政策的主要困难在于,环保新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与再提高的难度大。投入产出收益期较长,前期投入较大,运营成本较高。按照新排放标准,一家大型制药企业每年用于治污的费用可能达到上亿元,而中型企业也要花费几千万元。新建制药企业必须按照新标准进行设计和生产,老企业则在3年过渡期内完成整改。原料药制药企业普遍面临着环保生产成本大幅升高的经营压力,一些不规范的中小制药企业将因无力消化较大的环保成本而面临着新一轮的市场洗牌。

  最后,新环境经济政策引领制药企业树立健康经营新形象(CIS)。

  有人说“节能减排”号令是悬在制药企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其实,它更像推动企业发展的聚宝盆。

  作为我国重要抗生素生产基地之一,山东鲁抗医药股份公司在开展“节能减排和环保治理”方面行动得早,成效显著。十年前,鲁抗医药先后投入2亿元巨资用于“节能减排和环保治理”,工业污水处理水平不仅在制药行业处于领先水平,促进了原料药经营的稳定运行和国际化经营的步伐加快,而且实现了具备社会污水处理资质来对外承包工业污水处理的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2007年,鲁抗在国内率先开发出酶法7-ACA大生产新工艺,有效地解决了化学法7-ACA污染严重、隐患较多、成本较高的技术不足,大大减轻了企业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压力。

  制药企业加大环保投入的前景是光明和充满希望的。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环保投入既要量力而行,更要未雨绸缪,舍得投入,必要的环保投入一个也不能少,这其实是企业在社会发展中的一种健康经营保险。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