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新闻 > 医患纠纷陷入可怕的恶性循环

医患纠纷陷入可怕的恶性循环

  6月下旬福建南平发生严重医患冲突,引发械斗导致6人受伤。这是当下医患关系恶化、纠纷不断的典型事件。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当地有关官员在冲突发生后,要求医方第一医院立即支付患者方杨家21万元,并退还死者家属所交的全部医疗费用6000元。理由是:鉴于再不尽快解决此恶性纠纷,可能会引发更大的社会群体性事件。

  这一“果断”措施,不但没有让风波平息,反而引起了更大的反弹,受到伤害的医生开始行动起来,到政府请愿。官员平息冲突、维护稳定的措施起到了事与愿违的作用。

  对此两头不讨好的处理结果,或许相关官员觉得委屈,可细究起来却是合乎情理。在没有把事实真相弄清楚、明确双方责任之前,政府一味地为了社会稳定,利用公权力强出头,搞出一个息事宁人的方案要求双方接受,很可能是饮鸩止渴,后患无穷。因此,从这个层面来说,南平医患冲突的处理,其意义超出了单纯的医患纠纷,在许多社会冲突的处理中,都可见到一些地方政府这种为了息事宁人而不问是非的处理方式。

  以南平医患纠纷为例,其起因、演进过程,形象地说明了今日社会信任体系大面积坍塌的窘境。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双方资源动员能力的差异,患者在医院面前,绝大多数是弱者。目前医疗事故鉴定体制,尽管从过去的卫生行政部门出面组织鉴定(被称为父亲给儿子鉴定)改革为医学会组织鉴定(被称为叔叔为侄子鉴定),依然难以让患者信服,他们认为鉴定方和医院是一家人,当然地屁股会坐到那边。参与冲突的杨厝村村长杨纯恩说:“我们是农民,大道理听不懂,鉴定专家都是你们的人,我们不鉴定。死了人,赔钱就是了!”即是这种心态。更由于处于弱势一方的患者对社会公平没有信心,对行政救济、司法救济能否讨个公道不抱太多希望。那么“把事情闹大,引起当官的重视”往往成为弱势者维护自身权利的首选。在社会信任体系没有恢复之前,制度的公平性不尽如人意的环境下,一味指责闹事者为什么不依法律程序,理智平和地来维权,多少有些“何不食肉糜”的意味。

  由于没有一种较为固定而公平的纠纷处理机制,弱者往往通过极端方式维权,如讨薪跳楼,医患纠纷采取聚众冲击医院,给整个社会秩序带来的副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而一些地方政府应对这种态势,采取的也不是正常的方式,即不是调查真相,分清责任,体现程序公正。而是不管用什么招术,目标只有一个:把事情压下去,不要闹大了,不要危及自己的乌纱帽。于是处理纠纷最重要的原则倒变得最不重要,连过去江湖上吃讲茶也得坐下来摆摆道理、辩辩是非的过程也无所谓了,而是看人下菜碟儿,这边压一压,那边哄一哄,把事情“摆平”就万事大吉了。

  在南平医患纠纷中,如果事情没闹大,杨家通过正常的方式,比如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诉,政府会要求医院赔偿患者么?显然很难,因为这时患者给政府的压力小,医院在政府面前更具优势,这时候可能患者方正当权利得不到维护。可当患者方聚众闹事引起械斗危及社会安定时,在政府眼里,医院和医生的正当权益又不算什么了。而且医院作为一种社会组织,政府对医院的控制手段-- 比如院长的任命,显然要比对一帮村民更有效,于是不辨是非,先让医院赔钱被认为是最佳的摆平方式。

  殊不知,在不辨是非、真相不明的情况下,强行的息事宁人实在太脆弱。事件看上去暂时平息了,但愤怒和不信任隐藏在许多当事人心中,当地的法治环境受到了深远的破坏。而在南平医患纠纷中,这样的“摆平”连短暂的安宁都未带来,而是立刻引起反弹。

  这样的“摆平”医患纠纷连和稀泥、捣糨糊都不如,对占了便宜的一方来说,他们不认为是公理赢了,而是认为因为敢闹事,尝到了闹事得利的甜头,那么一发不可收拾;而对吃亏的一方来说,他们不但对政府失去了信任,也会效仿闹事得利的方式。这样下去,讲规矩、循程序的老实人必定吃亏,整个社会陷于看谁敢闹事、看谁能闹事的恶性循环中。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