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军OTC市场要果断 |
![]() |
随着新医改的逐渐深入,国家对城乡居民医疗的重视,医药企业应该如何操作OTC市场,充分挖掘OTC市场的潜力呢?操作OTC市场要趁早,可做可不做的一定要做;可早做可晚做的一定要早做;条件不成熟的企业要创造条件尽量做。
以前,很多国内药企是不需要直接面对医药零售业的,只要把产品直接供进医院,通过医院这一渠道进行销售,通常就能“活”得不错。但是,由于很大一部分产品并非真正高科技的原创产品,而是仿制药,这就使得药企在进行医院销售运作时,通常不是靠产品力取胜,而是借助所谓的“公关”手段。随着反商业贿赂力度越来越大,市场环境越来越规范,药企运作医院销售的“秘密武器”似乎不那么灵验了。
原因一:医院销售空间小
一个新产品要想打开医院市场的销售局面,往往要经过三到五年的时间,才能产生较为理想的效果。很多企业怀揣着美好愿望进入医院,花大钱建立了医药代表队伍,但却在运作到一半时仍未看到清晰的前景。新品种在开发医院销售的道路上半途而废,这在中国医药领域是屡见不鲜的现象。而同样规模的资金准备,如果用于OTC市场运作,只要加以周密规划并运作得当,往往两三年的时间就可以产生出规模化效益。对于只争朝夕的中国药企来说,这无疑是具有吸引力的一条新路。
原因二:医院市场周期长
原因三:直接面向消费者
在医院销售运作的模式中,是由药企医药代表对所负责的若干个医生进行学术推广和公关,再通过医生影响消费者。因此,企业对医药代表的依赖很严重,当医药代表由张三调换成李四的时候,该医院的销售态势往往会产生意外波动。
而OTC市场的销售是面向无数消费者的销售,是把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根植于消费者心里的运动。一旦运作成功,效力更持久、规模更可观。消费者在自主购买行为中,认的是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而不是认某个具体的销售人员,因此,企业如能成功启动OTC市场,回报将相对稳定和长久,并且没有对某个具体销售人员的过分倚重。
原因四:带来职业成就感
在医院销售运作过程中,销售人员大多只能在程式化操作中充当一个创造力不强的角色,有时甚至是比较尴尬的角色。虽然有些医药代表收入颇丰,但因为缺乏被尊重感、受制于约定俗成的程式,实在谈不上有什么职业成就感。而在OTC市场运作中,产品通过一级商到二级商再到终端,最后摆在消费者面前,同时通过多种传播手段征服消费者。整个过程要想顺畅通达、精彩纷呈,营销人员就必须在所在岗位上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策略能力、谈判力和执行力,这对于每一个以营销为使命的从业人员来说,都是一次硬碰硬的挑战。每成功前行一步,都会产生巨大的快感和职业成就感,并且从中真正体会到驰骋市场的无穷奥妙和乐趣。
原因五:特别适合中成药
由于中成药品种的科技性和专业性并不很强,利润空间也不是很大,因此要想打开医院市场,相当有难度。但是普通消费者却可以凭借说明书的指导,独立正确地购买和使用中成药,而且这类产品也很适合在渠道流通,因而更适合于OTC的运作模式。
原因六:抓住机会全面整合
对于已闯进OTC市场并且具有了一定销量基础的企业,不要再让市场顺其自然,重新全面整合规划OTC市场同样是越早越好。
2004年,曾经有一个企业,当时他们在全国OTC市场的年销量已经达到了7000万元左右,如果能够进一步加快营销队伍的整合和市场规划,在本身已不错的市场基础上加把力,一年时间实现销量过亿的目标,并不是奢望。但后来由于企业的内部原因,并没有抓住机会。时隔三年之后,该产品的年销量已由当初的7000万元下降到了3000万元,这时企业再想整合市场,已为时晚矣。
原因七:启动越晚成本越高
成本主要是指两个方面,首先是人员成本,由于大规模运作OTC市场是近几年刚兴起的,因此,真正能成熟操作OTC市场的商务人员、区域经理、OTC代表等人才很紧俏,可以说是供不应求。所以运作启动得越晚,寻找合适的营销人员的难度就越大。企业如果自己培养人才,不但耗不起时间,严重延缓市场开拓和推进的速度,搞不好还要做很多无用功,付很多无谓的学费。
其次是传播成本,由于是消费者自主去药店购买,所以用传播手段对消费者进行有效影响和触动是OTC运作不可缺少的主要环节。而今天的市场现状是,大众媒体广告费用年年提价,提价幅度总是大大超出企业预期。在企业传播费用本来就捉襟见肘的情况下,同样的一笔钱越往后发挥的传播效果就越弱。从这个角度来讲,运作OTC市场也是越早越好。
目前仍有很大一部分药企,他们既具备了一定的资金实力,也有很不错的OTC品种,在医院销售方面虽然还保持着不错的态势,但已不可避免地出现趋于疲软的迹象。遗憾的是,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企业领导层尚未能及时、清醒地认识到,应该果断地向OTC市场迈进!这样,企业方能保持持久的良性循环,而不是到了某一天走投无路了,才不得不转向OTC市场。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Nature Medicine:孙英贤/何江团队证实,治疗高血压可显著降低痴呆风险 (2025-04-24)
- 清华大学最新Science论文:有毒金属污染威胁14亿人健康! (2025-04-24)
- 截至2024岁尾济南市辖区各级各种医疗卫生气希望构达8462所 (2025-04-24)
- CT的致癌风险超出想象:最新研究显示,过度CT检查或导致5%的癌症新增病例,尤其是儿童青少年 (2025-04-24)
- 二十年磨一剑!Cell突破性研究:表达天然TCR的CAR (2025-04-24)
- 2024年全球畅销肿瘤药TOP30 (2025-04-24)
- 你以为疱疹病毒1型感染只引起小溃疡?Brain Pathol研究发现它还会捣乱Tau蛋白,诱发阿尔茨海默病! (2025-04-23)
- Neuron:上海科技大学钟桂生团队破译耳聋基因增强子,带来耳聋基因治疗新策略 (2025-04-23)
- 第六轮 (2025-04-22)
- Nature Cancer:钱文斌/梁爱斌/孙毅/童向民团队发布新型CAR (2025-04-22)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