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营销 > 成功的销售应“少说多听”

成功的销售应“少说多听”

  对销售员来说,他们相信一个金牌销售员必然是一个能说会道八面玲珑能的“说客”,所以,他们把更多精力花在了表演、表达、表决心上;而对消费者来说,我们起先会被销售人员巧言善辩、滔滔不绝迷乱了眼,后来见多了,也熟悉了他们的伎俩,判断力、鉴别力逐渐恢复,慢慢地开始对上门推销、路边推销、卖场推销的人产生厌恶感--“凡是推销的,一概不买。

  销售穷途末路了吗?事实上,销售作为一种市场行为,它是必需的。如同广告,尽管它时常惹人厌,但想像一下,如果整个世界没有了广告会是多么寂静无声,生活平淡;如果商业发展史上没有了广告,卖者如何发挥他们的创意才智赢得市场,买者又该如何从众多差异并不明显的产品服务中购买自己心仪的一款?所以,在对待销售的是非判断上,肯定它的存在价值这是一个探讨的准入条件。当然,目前销售也存在着误区,而且更多是致命的错误。

  在美国,有一次对300名年龄在31?45岁有着丰富经验的销售人员进行调查,当问到“销售人员最大的弊病是什么”的时候,回答结果是有41%的人认为“讲话太多了”,有30%认为是“对产品性能过度承诺”,有16%认为“在交货过程中不能密切追踪”,还有13%选择了“其他”。同样地,当把这个问题在400多名消费者当中进行调查,也得到了相似的结果,讲话太多依然占据第一位。如果算上第二项“对产品性能过度承诺”,换言之,销售人员的错误大概有百分之七十多坏在了“说话”上,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在销售人员那里,只要把“萧何”换成“说话”即可。

  既然如此,那么什么又是一个成功的销售人员该做的呢?难道是选择缄默,或者选择“挤牙膏式”的对话?凯文.戴利和埃米特.沃尔夫给出的建议是,如果觉得迷茫不知所措,那么,不妨向苏格拉底借智慧。在他们合著的《成为最伟大的销售员:苏格拉底销售笔记》一书中,他们同样认为“讲话太多”是销售人员最大也最容易犯的弊病。因为讲话太多,容易忽略掉某些该做的事情,毕竟,我们并不是对着录音机讲话,而是在和人进行交流。
  另外,讲话太多,其必然导致聆听太少,聆听太少,往往不能在短时间内获取客户要表达的信息,也无法真正地掌握客户的需求和他们正在思考的问题--就像作者认为的那样,如今客户们越来越见多识广,他们拥有自己的见地、独立的判断、果敢的抉择,他们需要被尊重而不是被领导,他们需要发表主见而不是被动聆听。至此,作者提出了一系列颇有点“趋势”意味的观点:“客户不再只是决策者和供应者之间的沟通渠道,而是成为了决策制定过程中的重要一员。”“客户和销售人员之间需要对话以澄清目标,同时精炼双方提供的信息。”“在销售对话中,销售人员就是一位试图闯入客户世界的门外汉。”
  不难发现,这里的所有理论都基于对“苏格拉底式对话”的智慧借鉴。按照韦氏新世界大词典对苏格拉底法的定义,它是一种教学或讨论的方法,为苏格拉底使用而得名。使用这种方法的人通过提出一些容易回答的问题,引导对方获得符合逻辑的答案……当把这种方法“转嫁”到销售上,就成了所说的“苏格拉底式销售法”,即面对客户少说多听,采取谦恭的态度对待交谈的对方,使对方感觉到你的关心。和以往的销售不同,苏格拉底式销售明显把话语权度让给了客户一方,在销售人员有效地提问、引导下,让客户自己说出问题所在,乃至让客户自己找到解决方案,而在过程中,客户对销售人员产生了信任,建立了互动互助的关系,有利于双方合作的继续和深入。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