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新闻 > 家族传承对新安医学的作用

家族传承对新安医学的作用

  如果说上述名医是古代新安医学的代表,那么,新安医学在当代培育了哪些杰出人物呢?曾任安徽省卫生厅副厅长的王任之肯定也是一个,程门雪肯定是一个,但是这两位新安医学的重量级人物在上个世纪的70年代和80年代分别去世。
  最近被评为“国医大师”的李济仁教授已年逾八十,与历代名医不同的是,李济仁这一代人的成长和现代医学的高速发展相伴而行,他们在学术上理应有更多选择。然而,他们一生都在传统医学里汲取营养,也在传统医学面临严峻考验的时期取得了确凿的成就,一步一步地,一点一点地,证明着他们的坚守。
  饮新安江水济天下人  
  如果出生在太平盛世,李济仁可能会走出另一条人生路,然而,时光无法倒流,历史不容假设。即使生活在皖南山区一个偏僻的小镇,即使这个宁静的小镇弥漫着悠远而浓厚的文化气息,也抵不住战火的纷扰。喜读经史的李元善感受到报国无门的悲哀,而触目所及的是乡邻们为疾患所苦,于是从儒入医,拜当时著名的新安医学名家为师。这与人们常说的“弃文从医”不同,李济仁认为,他一直没有放弃“文”,没有放弃儒家济人济世的思想,儒和医在他看来那是术与道的关系。
  1948年11月,李济仁在当时名医张根桂、汪润身等人的指导下系统学习了中医理论后,开始走上独立执业的道路。最初,他只是在所属的小镇上开设小诊所,解放后,他和周边的乡村医生合办了联合诊所。谈到自己能从一个乡村医生逐渐成长起来,李济仁还特意强调了当时的历史背景。那就是在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成立后,1950年8月7日,第一次全国卫生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制订了“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和“团结中西医”三大卫生工作方针,而且毛主席亲自为此次大会题词:团结新老中西各部分医药卫生人员,组成巩固的统一战线,为开展伟大的人民卫生工作而奋斗。
  建国初期的中医药事业正是广纳贤才的时候,于是李济仁开始到安徽中医进修学校的师资班学习。此后几年,李济仁因为中医理论、临床成绩颇为显著,被选派到安徽中医学院,参与该院的筹建工作,后一直留校任教并担任重要职位。
  1981年,已经成名的李济仁当选为全国首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硕士研究生导师,也是全国7名《内经》专业导师之一,授业方向是《内经》的理论及其治疗学研究。同年,李济仁发表了《有关内经的几个问题之我见》一文。以往,都是古新安医学家来阐述《内经》,这次是当代的新安名医来解读医学经典《内经》,自然引起了业内不小关注。李济仁以《内经》为根本,又溯其源流,融汇历代名家施治思想,将中医理论与临证互作阐发,确立起中医医学地理学、中医时间医学、医疗气象学等,以及体质学说、养生学、五体痹病、五脏痿病等研究专题,在中医界发挥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一位研究新安医学的学者认为,由于李济仁一文,新安医学家对于急、危、难、重病症的诊疗经验以及富有特色的诊疗规律得以厘清阐明。这对于当今中医学术的继承与发扬,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应用价值。“新安医学现在受到中医界的重视,这与李先生的努力也是分不开的。”
  继承“张一帖”成传世佳话  
  现在,人们提到新安医学就不能绕过李济仁,说到李济仁也必须涉及到新安医学,这不仅是因为李济仁站在今天的角度对新安医学进行了系统梳理,还因为他自小就接受了新安医学的学术思想,并将其吸收转化成自己的才学运用到临床诊治中来。或者说,在其眼中,新安医学是祖国医学史上一道美丽的风景,而在更年轻的学者眼中,大师李济仁和其所代表的新安医学,就是风景本身。
  当然,无论是从新安医学说到李济仁还是从李济仁回溯到新安医学,这中间都有一段佳话值得传诵,那就是李济仁作为当代新安名医对“张一帖”的继承。或许很多年以后,这段佳话将变成更为遥远的典故,点缀着新安医学,点缀着浩渺的祖国医学。
  何谓“张一帖”?这是一个人还是一剂药?据李济仁的小儿子李梢教授说,北宋时歙县名医张扩,少年时好医术,得到当时名医王朴真和庞安时的真传,以治疗伤寒病见长,后人继承其医术并发扬光大,渐渐就有了“张一帖”这个称谓。那么,“张一帖”到底是何人呢?现在考证到的史料表明,明代嘉靖、万历年间的名医张守仁开始被人称为“张一帖”。从明代到解放前,“张一帖”已经传到第十三代后人张根桂这里,现在,“张一帖”的第十四代传人却姓李,这是为何呢?
  原来,张根桂膝下惟一子嗣夭折,“张一帖”传男不传女的家规遇到了麻烦,张根桂次女张舜华因受其熏陶,少年起习医不辍,学成后医技弥精,一时与父亲张根桂平分秋色。张根桂见女儿如此争气,很是欢喜,于是将家传“张一帖”悉数授予女儿张舜华。时值青年医生李济仁初露锋芒之际,张根桂对其很欣赏,时常指教一二,最终结下翁婿之谊。
  “‘张一帖’ 有以下两方面含义,一方面是指祖传的张一帖‘末药’:由明代张守仁创制,十八味药物组成,称为‘十八罗汉’,分春夏秋冬四季加减,具有理气和营、健胃宽中、扶助正气、防病患于未然之效。另一方面指的是张一帖祖传医术,以‘辨证准,用药猛,剂大力专,择时分服’为特点,主要用于急性热病、胃肠疾病、痹证、肝肾疾病的治疗。”李济仁表示,多年以来,他和爱人张舜华将末药进行了四时加减,尤其是将“张一帖”祖传医术拓展应用于一些新的疾病,在痹证、痿病以及肿瘤等疑难杂症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一些新的经验,研制了一批新的药方制剂。
  “张一帖”是新安医学的代表,如今,“张一帖”在李济仁夫妇这里得到了传承和超越, 这与新安医学注重家族传承的传统分不开,所以在李济仁看来,成为“张一帖”的传人,多了一份荣耀更多了一份责任。
  让更多患者受惠于“张一帖”
  家族传承在新安医学的发展史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为古时的新安地域有着严格的宗族制度,这是一种以家长制为核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特殊社会体制,这为新安医学家族传承提供了稳固的发达的社会基础。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