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用途大 |
![]() |
6月下旬,受该省卫生厅和省中医管理局委托,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王有鹏教授一行3人赶赴小儿手足口病高发区黑龙江省七台河市,配合和指导当地同行对市区小儿手足口病发病特点、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以及目前诊疗情况进行摸底排查,制定了中西医结合防治手足口病诊疗方案。
经专家辨证施治,目前所有患儿症状均告缓解,无1例死亡病例发生。“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中医药的确大有可为。”王有鹏教授如是说。
日常生活“未病先防”
王有鹏强调指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易感染“邪毒”,日常生活中要遵循“勤洗手、常消毒、少聚会、多通风”的传染病预防原则。
他指出,预防即是中医的“治未病”。所谓“治未病”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未病先防”,二是“既病防变”。
“未病先防”是在尚未患病时就预防疾病的发生;“既病防变”指的是有了疾病,要防范疾病出现新的并发症或病情进一步恶化。早期预防对降低疾病的发生率,以及遏制重症病例均有重要的作用。
具体来说,“未病先防”就应强调饭前便后或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宝宝洗手,不要让他们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婴幼儿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在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去,同时要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换气。
居家治疗的患儿,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紫外线可以杀灭肠道病毒,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并使被褥清洁,衣着舒适、柔软,且经常更换。
警惕手足口病侵扰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数种肠道病毒所致的传染病,主要侵犯5岁以下的小宝宝,可引发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病例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者病情发展快,常导致死亡。
“虽然古代中医没有阐述过手足口病的病名,但可以根据其症状、体征而列入‘风温’、‘湿温’、‘时疫’的范畴,由时邪疫毒引起,病邪从口鼻而入,蕴于肺、脾、心三经。”王有鹏介绍说。
目前,从中医角度一般将手足口病分为普通型和重型两种。王有鹏解释,普通型仅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红丘疹或疱疹,一般7天左右可治愈。“咽喉为肺之门户”,手足口病属于温病范畴,温邪从口鼻而入,最先侵及的是肺的门户-咽喉,也就是说,手足口病最早出现口腔疱疹。所以应叮嘱家长首先观察儿童口腔是否有疱疹、溃疡,同时留意孩子有无流涎、拒食、哭闹等现象。
由于温邪犯肺,会有发热的临床表现,若在此时得到有效诊治,就能防止“逆传心包”,从而避免“邪陷厥阴”、“心阳虚衰”等重症引起的死亡。
凉茶可清热解毒
“时下,正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每天可以给小儿适当喝点清热、解毒、祛湿的凉茶,以增强其机体免疫力,预防感染手足口病病毒。”王有鹏说,家长可用金银花、桑叶、菊花、蒲公英等常见的草药,在家自行煲些凉茶给宝宝服用,它们所含的成分可以药食同源,金银花、蒲公英可清热解毒,桑叶能滋阴润肺,菊花可清热解毒明目。还可用赤小豆、绿豆、薏苡仁煮粥食用,这些食物预防保健的效果不错。
需要向家长强调的是,很多人认为板蓝根可以抗病毒,有预防功效,就经常给宝宝服用,其实这并不符合中医理论的。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也是一个平衡体,只有达到阴阳平衡才能不发病。治病也是同样的道理,正所谓“阴平阳秘,以平乃治”。板蓝根药性凉,滥服会导致孩子脾胃虚寒。
王有鹏建议,服用板蓝根宜适量,并加藿香或苏叶等比较温性的药物煎服,以此保护胃肠道。
链接<<<<
防治小儿手足口病食疗方
方一:灯芯草5扎,蝉蜕3克,木棉花1朵,鸡骨草10克,瘦猪肉50克,煲汤饮用。
功效:红萝卜健脾和胃、清热解毒、透疹、降气止咳;白茅根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竹蔗清热泻火、解烦;薏仁健脾利湿。方剂具有补肺健脾、清热化湿的功效,适用于小儿手足口病、麻疹、水痘、幼儿急疹、流感的易感人群。
方二:红萝卜1条,白茅根15克,竹蔗1节,生薏仁15克,每日1剂,煎水代茶。
功效:灯芯草利尿通淋、清心降火;蝉蜕疏散风热、透疹止痛;木棉花清热、去湿、解暑、利尿;鸡骨草清热解毒。此方具有疏风清热、化湿解毒的功效。
方三:鲜荷叶2张,白米50克,将荷叶切碎煮粥吃。
功效:鲜荷叶理脾活血,祛暑解热。
方四:紫草根、绿豆、赤小豆、粳米、甘草各适量,煮粥口服。
功效:紫草根清热凉血、透疹解毒;甘草补中益气、清热解毒。此粥既香甜可口,又治疗疾病。
方五:生米仁10克,扁豆10克,绿豆10克,共同煮粥食用。
功效:生米仁清利湿热;扁豆健脾和中、消暑化湿;绿豆清热解毒。此粥具有健脾、祛湿、清热的功效。医药网新闻
经专家辨证施治,目前所有患儿症状均告缓解,无1例死亡病例发生。“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中医药的确大有可为。”王有鹏教授如是说。
日常生活“未病先防”
王有鹏强调指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易感染“邪毒”,日常生活中要遵循“勤洗手、常消毒、少聚会、多通风”的传染病预防原则。
他指出,预防即是中医的“治未病”。所谓“治未病”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未病先防”,二是“既病防变”。
“未病先防”是在尚未患病时就预防疾病的发生;“既病防变”指的是有了疾病,要防范疾病出现新的并发症或病情进一步恶化。早期预防对降低疾病的发生率,以及遏制重症病例均有重要的作用。
具体来说,“未病先防”就应强调饭前便后或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宝宝洗手,不要让他们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婴幼儿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在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去,同时要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换气。
居家治疗的患儿,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紫外线可以杀灭肠道病毒,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并使被褥清洁,衣着舒适、柔软,且经常更换。
警惕手足口病侵扰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数种肠道病毒所致的传染病,主要侵犯5岁以下的小宝宝,可引发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病例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者病情发展快,常导致死亡。
“虽然古代中医没有阐述过手足口病的病名,但可以根据其症状、体征而列入‘风温’、‘湿温’、‘时疫’的范畴,由时邪疫毒引起,病邪从口鼻而入,蕴于肺、脾、心三经。”王有鹏介绍说。
目前,从中医角度一般将手足口病分为普通型和重型两种。王有鹏解释,普通型仅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红丘疹或疱疹,一般7天左右可治愈。“咽喉为肺之门户”,手足口病属于温病范畴,温邪从口鼻而入,最先侵及的是肺的门户-咽喉,也就是说,手足口病最早出现口腔疱疹。所以应叮嘱家长首先观察儿童口腔是否有疱疹、溃疡,同时留意孩子有无流涎、拒食、哭闹等现象。
由于温邪犯肺,会有发热的临床表现,若在此时得到有效诊治,就能防止“逆传心包”,从而避免“邪陷厥阴”、“心阳虚衰”等重症引起的死亡。
凉茶可清热解毒
“时下,正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每天可以给小儿适当喝点清热、解毒、祛湿的凉茶,以增强其机体免疫力,预防感染手足口病病毒。”王有鹏说,家长可用金银花、桑叶、菊花、蒲公英等常见的草药,在家自行煲些凉茶给宝宝服用,它们所含的成分可以药食同源,金银花、蒲公英可清热解毒,桑叶能滋阴润肺,菊花可清热解毒明目。还可用赤小豆、绿豆、薏苡仁煮粥食用,这些食物预防保健的效果不错。
需要向家长强调的是,很多人认为板蓝根可以抗病毒,有预防功效,就经常给宝宝服用,其实这并不符合中医理论的。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也是一个平衡体,只有达到阴阳平衡才能不发病。治病也是同样的道理,正所谓“阴平阳秘,以平乃治”。板蓝根药性凉,滥服会导致孩子脾胃虚寒。
王有鹏建议,服用板蓝根宜适量,并加藿香或苏叶等比较温性的药物煎服,以此保护胃肠道。
链接<<<<
防治小儿手足口病食疗方
方一:灯芯草5扎,蝉蜕3克,木棉花1朵,鸡骨草10克,瘦猪肉50克,煲汤饮用。
功效:红萝卜健脾和胃、清热解毒、透疹、降气止咳;白茅根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竹蔗清热泻火、解烦;薏仁健脾利湿。方剂具有补肺健脾、清热化湿的功效,适用于小儿手足口病、麻疹、水痘、幼儿急疹、流感的易感人群。
方二:红萝卜1条,白茅根15克,竹蔗1节,生薏仁15克,每日1剂,煎水代茶。
功效:灯芯草利尿通淋、清心降火;蝉蜕疏散风热、透疹止痛;木棉花清热、去湿、解暑、利尿;鸡骨草清热解毒。此方具有疏风清热、化湿解毒的功效。
方三:鲜荷叶2张,白米50克,将荷叶切碎煮粥吃。
功效:鲜荷叶理脾活血,祛暑解热。
方四:紫草根、绿豆、赤小豆、粳米、甘草各适量,煮粥口服。
功效:紫草根清热凉血、透疹解毒;甘草补中益气、清热解毒。此粥既香甜可口,又治疗疾病。
方五:生米仁10克,扁豆10克,绿豆10克,共同煮粥食用。
功效:生米仁清利湿热;扁豆健脾和中、消暑化湿;绿豆清热解毒。此粥具有健脾、祛湿、清热的功效。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从免陪照料到智能医疗 粤病院立异服务加强医护协同效能 (2025-05-09)
- 投资超20亿元 罗氏制药在上海浦东新建临盆基地 (2025-05-09)
- 有前提的二级及以上综合病院要开设老年医学科 (2025-05-09)
- 海南自贸港扩展开放匆匆医药家当倒退 (2025-05-08)
- 黄果在上海、江苏等地调研推动医药家当数智化转型 (2025-05-07)
- 江西省医保医用耗材付出治理目次(2025年) (2025-05-07)
- 医疗东西成“银发族”安康礼单“新宠” (2025-05-06)
- 你想晓得的生养保险政策都在这里!一文读懂→ (2025-05-06)
- 海南推出“工信8+2”政策系统 加码支持生物医药高质量倒退 (2025-04-30)
- 药易购一季度净利腰斩,转型“虚火”难掩盈利困局 (2025-04-29)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