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新闻 > 美国首次破译艾滋病病毒结构

美国首次破译艾滋病病毒结构

  近日,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一种新的成像技术,首次破译出了完整的艾滋病病毒(HIV)基因组结构,艾滋病研究领域又有了重大突破,由此,为科学家更深入地研究HIV提供了可能,也为新型抗艾滋病药物的研发指明了方向。
  该研究结果刊登于8月6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
  复杂的结构
  HIV的全称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这是一种能生存于人体血液中并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淋巴细胞作为攻击目标,大量吞噬、破坏淋巴细胞,从而使人体整个免疫系统遭到破坏,最终丧失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从而导致死亡。
  从结构角度而言,与脱氧核糖核酸(DNA)病毒不同,HIV是一种核糖核酸(RNA)病毒,它没有DNA,完全靠RNA携带并执行遗传指令,也正是这些遗传信息确定了病毒的各种特性。除了HIV外,常见的RNA病毒还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流感病毒等。
  DNA病毒的基本组成单元是核苷酸,它也是DNA病毒编码信息最重要的存储部门。通常核苷酸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排列,因此对其破译比较简单。而RNA则会折叠成错综复杂的三维形状结构,并携带大量庞杂的遗传信息,因此相对于DNA而言,RNA编码信息的解析就复杂多了。
  艰辛的探索
  长期以来,研究者一直试图了解HIV是如何逃过人体宿主免疫系统的“监视”和“识别”的,并一直尝试相关的新药研发工作。
  历经数十年的探索,研究人员仅仅只是对小部分HIV的RNA基因组进行了模拟分析,但这对于含有上万个核苷酸的HIV RNA基因组来说,远远不够。
  通过北卡罗来纳大学的新的成像技术,首次破译出了完整的HIV基因组结构,这无疑对HIV的研究和艾滋病后期治疗有着重大意义。对此,有专家做了这样的说明:“这就像是我们所熟知的盲人摸象的故事一样,针对HIV的小片段基因组的研究往往会造成一叶障目的结果。而通过北卡罗来纳大学的这项研究,给RNA病毒照了一个‘全身照’,这就使得我们对RNA病毒的研究由原来的盲人摸象飞跃到了洞若观火的阶段。”
  非凡的意义
  此次北卡罗来纳大学通过给HIV的RNA基因组拍“全身照”而破译其基因组结构,有着多方面突破性意义。
  首先,此项研究有助于了解RNA基因组在HIV生命周期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从而通过对病毒复制周期进行调控而杀死病毒。
  其次,研究结果将极大程度地有助于抗艾滋病新药的研发。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基因工程学的方法,让新药适合病毒特定的结构,阻止病毒同细胞接触,扰乱病毒的工作,从而破坏病毒的复制过程。
  当前,市场上用于治疗艾滋病的药物多达20多种,但病毒的变异让其对药物产生了抗药性,类似的问题非常普遍,以至于有些药物必须搭配起来才能起作用。而对HIV RNA基因组的全面认识将有助于研究人员找到新的解决方法(如设计小干扰RNAs(siRNAs)药物),并将有效推进抗艾滋病药物和抗流感病毒药物的研发步伐。
  最后,这种新的成像技术可以将针对RNA基因组结构的研究进一步拓展至其他病毒领域,如丙肝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流感病毒等,从而为全球人类的健康做进一步的努力。
     严谨的研究
  据介绍,此项研究中所使用的受染培养液是由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提供的,其中含有上万亿个HIV颗粒。研究人员分离出病毒的基因组,利用实验室研发的一种名为SHAPE的技术对基因组结构进行了分析。SHAPE技术不仅捕捉到了HIV的核糖核酸,而且展示了RNA链的形状和折叠方式。
  研究结果发现,这种复杂的核糖核酸结构对HIV感染过程的多个步骤均有重大影响。而先前被研究者认为非常简单的基因组片段的作用也不容小觑,正是这些小片段组成了调控HIV复制周期的“罪魁祸首”。
  该项研究的主要负责人凯文?威克斯博士指出,HIV的RNA基因组结构极其复杂,在遗传编码表达中必然有着研究者们始料未及的特殊作用。而此项研究大大有助于了解RNA基因组在HIV生命周期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开始针对困扰科学家多年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即RNA基因组到底是通过什么小把戏来帮助HIV逃避人类宿主的监测系统。
  相关研究
  HIV新变种或来自大猩猩
  以往科学界一直认为黑猩猩携带的猿类免疫缺陷病毒(SIV)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最初来源,但法科学家的最新发现表明,大猩猩也可能是人类艾滋病病毒的来源。
  法国鲁昂大学让-克里斯托夫?普朗捷领导的研究小组在《自然》杂志发表论文说:“我们在一名喀麦隆妇女身上发现一种新型HIV。它与大猩猩携带的SIV有密切关联,但没有证据表明它是HIV-1或黑猩猩所携带SIV的变异病毒。像黑猩猩一样,大猩猩可能是HIV-1的来源。”
  科学家最初在黑猩猩身上发现SIV,2006年在大猩猩身上也发现SIV。不过,科学家先前认为,HIV源于黑猩猩身上的SIV。黑猩猩SIV在人类猎食黑猩猩时传染给了人类,并变异为可人际传播的HIV。
  HIV-1与HIV-2都会导致艾滋病,人际传播途径相同,但是HIV-1在全世界都有发现,而HIV-2常见于西非。
  报告说,这名喀麦隆妇女现年62岁。她不曾接触过大猩猩,但丧偶后曾与多名男子发生过性关系。研究人员说,她可能从另外一个人而不是从动物那里感染上艾滋病病毒。她2004年由喀麦隆移居法国后被发现感染这种新型HIV。研究人员认为这表明发现于这名妇女身上的新型HIV可在人际间传播。研究人员指出,这一发现警示世人“需要继续密切注意新的HIV变体的出现,特别是在非洲中西部,那里是所有已知HIV的来源地”。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