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新闻 > 机制调整药品市场存变

机制调整药品市场存变

  众所周知,2004年以后,原定每两年调整一次的医疗保险目录一直没有进行大范围的调整,这就使得2004年以后上市的药品在临床使用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这也是医保目录被认为“阻碍药品创新研发、给市场营销设置障碍”的主要原因。

 

  调整机制有所变化

  据了解,此次调整目录由两万名专家负责对备选药品进行投票,确定调进、调出名单。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医保司副司长李忠在与医药企业沟通会上表示,调出品种的主要依据是原来医保目录中的药品在最近几年是否受到通报,是否存在质量问题,是否无效或存在严重不良反应等。而调进的药品主要集中在新药和有创新工艺技术的药品,地方目录调整增加的药品,以及评审专家建议的药品。对于新药的界定,李忠坦言,目前还没有最终认定,需要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共同协商。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医保目录调整首次出现了与卫生经济学相关的谈判机制。目前,申报药品正在进行成本价格调查,价格也是专家评审的主要指标之一。而谈判机制,需要医疗保险机构、医疗单位、药品生产企业三方协商,在药品价格基础上谈判临床诊疗费用,其中涉及疗程、药物经济学多项专业指标。李忠表示,谈判机制目前只是一个方向,是给一些昂贵的药品在医保目录框架内开了一个口子,谈判机制的最终形成需要漫长的摸索过程。

 

  2004年的医保目录规定,允许地方对目录品种有15%的调整空间。据了解,此次目录调整原来各省的权限没有改变。

 

     何以体现市场公平

  尽管医保目录调整方案已经“挂网”,但是操作细则还如“雾里看花”。而基本药物目录公布后出现的各种声音,也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因为两大目录之间存在天然的政策连续性。

 

  此外,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开始出现??地方保护主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说,现在有的省份在药品招标中已经出现了为当地企业生产的品种加分,招标分组中将省内和省外品种分别分组,省内组企业少、省外组企业多,以提高省内企业中标率的现象,有的省干脆规定3家以下的品种不招标,采取议价的方式直接进入。

 

  药品市场面临巨变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强调,医保目录的调整要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相衔接;与加强医疗服务管理相衔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品种全部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其他非基本药物。

 

  我国现行的国家医保目录共有中西药2198种,其中西药1305种,中药893种,此为医保甲类品种。另外,地方政府可在国家医保目录的基础上增补15%,此为医保乙类品种。

 

    据了解,在过去的几年里,新药的研发投入和上市后的回报一直存在矛盾,企业投入巨资研发出的一类新药由于一直不能进入医保目录,在市场营销中遇到障碍,有的企业只能忍痛把产品销售权卖给国外的经销商,以解决巨大的研发投入给企业带来的资金周转难问题。

 

  按照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安排,到今年年底,全国有30%的基层市场、12个城市、100家公立医院实行基本药物制度。而医保目录将在今年11月底发布。在一段时间内,将出现两种制度并行的状态。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也将面临新的抉择。

 

  而医保目录比基本药物目录的范围要宽得多,它不仅体现了一个国家的保障体系,还体现了用药水平、创新能力等,因此对医药行业的影响也更为深远。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